灵活多样衔接过渡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殷珠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布鲁纳的这段话强调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他所说的“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重视探究课堂教学这门艺术,运用一定的课堂教学艺术手段,不断激发学生“乐知、乐学”的欲望。

    教学活动环节之间灵活多样的过渡衔接方式是课堂教学中众多的艺术手段之一。它是教学各环节及知识点、能力点间的桥梁,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体现,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所不可缺少、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长期以来,为了优化教学程序和提高教学效率,在设计活动方案的同时,我总是把设计一些巧妙的衔接过渡语作为自己备课的一个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衔接过渡策略:

    一、直接引入式。在进行新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直截了当地引出授课的内容,使用简洁的语言,迅速入题,有效地给学生以明确清晰的内容提示。这种过渡方式可以运用于教学一篇新课文的第一课时。如教学《散步》的第一课时,我这样导入:“平淡无奇的生活,往往也溢满浓浓的亲情。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去感受那初春的田野上三代人之间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实践证明,这种直接引入的方式,简洁明了,过渡自然,能将学生迅速地从课间自由嬉戏的状态中拉回课堂,专注地进入到新授课文的学习中。

    二、穿针引线式。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衔接过渡方法,指语文教学中围绕重点、难点设计过渡语,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比如:教学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一文时,我巧妙地抓住其中的一个关键词语“变”字,围绕“狗咬人事件中,狗的主人是谁?”这一中心事件,从解题到梳理情节到结合人物的语言、穿脱大衣的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再到小说主题的分析,我设计了相应的衔接性的语言:“大家知道变色龙有何特点?在文中变色龙指谁?对于案件的处理,主人公出现了几次变色?这其间贯穿始终不变的是什么?”抓住“变”字,我巧妙地将这篇小说要求学生读懂的内容穿引起来,达到一个整体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用类似的衔接过渡语穿针引线、连缀成篇,既使教学中的一个个活动环节得到突显、强调,又使整个教学流程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舒展。

    三、设计问题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授完一个环节,要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时,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巧妙过渡。这类过渡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是课堂教学中老师们较好操作的一种过渡方式。如教学《阿里山纪行》的第四到九段,我尝试着这样导引过渡:“置身于大山深处,作者又目睹了哪些美如画的风光?作者又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具体描绘的?”实践证明,在这种过渡引导下,我们师生边读边析,还颇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环节过渡时,如果我们能够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并声情并茂地表达展示出来,就一定能激起学生积极探究下一个环节的兴趣。

    四、由远及近式。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抓住两种事物之间的关联点,引导学生由处于外围或周边的事物衔接到中心事物上来。在教学茅盾的《白杨礼赞》这篇抒情散文时,由分析白杨树赖以生存的环境之美,过渡到欣赏白杨树的外形之美,我进行了这样的衔接:“孕育白杨树生长的黄土高原的环境是如此的不平凡,那么白杨树的外在形像也一定是不平凡的。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妙笔给我们描绘它的不平凡的外形的呢?让我们来继续欣赏吧。”就这样,学生在感叹白杨树的不平凡的生活环境之后,已情不自禁地欣赏起呈现在眼前的那一株株白杨树了。

    恰当运用这种过渡,能将文中看似多余,其实是起着铺垫作用的文字与主体内容顺利衔接过渡。

    五、由表及里式。这是指对某个问题做逐层探究,以求步步深入时将学生关注的焦点引向纵深的衔接过渡技巧。比如:在教学《再别康桥》这首诗时,师生反复吟诵诗歌后,就该引导学生进入“揣摩诗意,品味诗情”的重要教学环节。这时我这样过渡:“都说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这首诗读来不但具有节奏上的韵律美,又具有流动的画面美。七节诗,每一节都是一幅美妙的画卷,诗人用色彩绚丽的画笔勾勒心中那永久的珍藏。让我们穿越时空的界限,插上想象的翅膀,假设你就是那深情道别的徐志摩,飞到那宁静秀丽的校园,去重温那段美好的记忆。此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呢?” 在我温柔优美的衔接话语中,学生们自然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对诗歌的想象。

    在教学一篇文章时,学生基本弄懂了课文内容后,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这种过渡方式,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探究,从而有效地把握文章蕴含的主旨。

    六、对比引导式。为了对两部分具有差异性的内容加以突出强调,实现由对一种知识面的关注转到对另一种知识面的关注时,通常采用这种衔接方式。比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为了凸显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菲利浦夫妇的“盼于勒”与“躲于勒”正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我这样衔接过渡:“菲利浦夫妇听说弟弟发财了,天天盼望着他早日归来,以带挈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当他们得知这眼前卖牡蛎的衣衫褴褛的穷水手就是他们的弟弟于勒时,他们又该作出怎样的反应呢?下面的情节同样魅力无穷,让我们细细品读吧!”

    实践证明,科学得体地运用衔接过渡语,既能确保课堂教学中各个活动环节的衔接紧密、转换自然,又能在起承转合中使教学活动流程天衣无缝,使教学结构完整、内容贯通、思路相承,又能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迁移续接自如,达到语文教学过程浑然天成的目的。只要我们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衔接过渡,并把它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巧妙地加以运用,那么我们的新课标指引下的语文课就会上得更出色,从而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初中部)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