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物质激励的思考
吴波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在起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本文将以几个案例分享物质诱发下孩子的有效积极与无效积极状态。
关键词:物质 诱发 主体 积极
在课堂上,孩子们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还是死气沉沉、呆滞冷漠,这似乎是评判一节好课的标志。因此,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课教师可谓是费尽心思,招数尽使,真诚的鼓励、热切的关注、欣赏的眼光必不可少,其中一些教师选择用物质来诱发孩子的积极性。下面以几个案例谈谈我的思考。[1]
案例一:執教《认识几分之一》时,课的结尾,老师拿出一罐棒棒糖,并提出问题,“谁能拿走这18块棒棒糖的三分之一。”学生一听,兴趣高昂,纷纷举手,一生拿走了其中的6块。其他孩子一看,可来劲了,教师的问题一抛出,“你想拿走剩下糖的几分之一,是几块?”孩子们有站起来的,有喊叫的,恨不得将手递到老师眼前。课堂上那是热闹非凡,孩子们热情高涨。老师请一位学生起来,可该学生站起来后却不知道问题是什么。此种情况,在下面的“拿走糖”活动中,甚至出现了几次。
面对孩子们这样的积极状态,我们必须思考两点。第一,孩子们对棒棒糖的热情已经超越了知识本身,这样的热情有必要吗?数学课堂要追求的是思维的活跃,而不是形式的活跃。学生没有深入的思考,更没有仔细地聆听,只是在关注“棒棒糖”,何来思维的活跃呢?第二,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孩子积极性的目的是什么?追根究底,教师想尽可能的成就课堂的精彩,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一系列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的在于发掘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追求数学内涵之美。而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形式上的需要,这种以物质“诱”发的积极最终只能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浅尝辄止、急功近利和情绪浮躁。[2]
案例二:教师执教四年级《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授完新知后,教师借助课件,用数对设计了一个抽奖游戏,一生上台背对着其他孩子说抽的奖在第几列、第几行,其他孩子写出奖品。虽然奖品很简单,都是些橡皮、尺子、改正带之类,可台上、台下的孩子们却兴致高昂,积极动脑,仔细寻找这第几行、第几列的奖品到底是什么?为了防止学生思维的僵化,教师在几轮之后将游戏设计深入,允许抽走一列的奖品,请小组讨论设计如何用一个数对将一列的奖品抽走?孩子们在讨论和交流中不仅设计出了(5,x)(7,y)等符合条件的数对,而且排除了诸如(x,5)(y,7)等数对,更有甚者还大胆表达了用一个数对就能将全部的奖品抽走的想法。孩子们真可谓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反思:虽然是用奖品在刺激孩子们的积极性,可学生的关注点却是在寻找第几列、第几行,而且全班都参与进来。这一过程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有效地对教学进行了层层深入,一些不起眼的奖品,却最大限度地激励了学生产生学习的冲动,在冲动中又自我激励,从而自觉地寻找学习方法,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配合。最后的讨论引发了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教师在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征服学生,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像这种以物质诱发的积极性我认为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案例三:执教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时,课尾教师用胶棒、铅笔、本子、透明胶带、贴画等许多物品组成一个小超市,让学生选购两件正好一元的物品。孩子们可高兴了,纷纷拿出钱来跃跃欲试。教师请几个孩子到讲台上来,购物很成功,这几个孩子拿着买到的物品更是心花怒放。看起来整个过程近乎完美,可有谁关注台下的孩子在干什么呢?一部分学生在玩硬币,一部分学生趴在课桌上,一部分孩子凑在一起聊得挺起劲。
反思:数学课堂所关注的学生立场是什么?仅仅是几个学生的游戏吗?这样的数学课堂还有效吗?几个孩子的热闹与自主,却换来几十个孩子的放任自流,这样值得吗?教师的设计目的:给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重视学生经历必要的学习体验,在模拟购物中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智慧成长。无可厚非,活动设计很有价值,参与的学生在购物中能积极动脑,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只是参与的学生太少。如果教师事先给全班学生分好组,选好组长,讲清规则和要求,提醒学生文明购物。在课堂上就能做到人人参与,就能够实现物质激励下的有效教学,使课堂呈现真实的“积极性”。
案例四、执教《平移和旋转》时,在讲授“旋转”这一知识时,教师设计了一个“转转盘、答问题、抽奖品”的游戏。转盘上有A、B、C、D四点。第一轮:指针旋转一圈,先思考,有想法的用手势先转一转,最后请一个学生上来演示并抽奖。第二轮:将指针从指向A 转到指向B,再转到指向C。经过两次转动,你有什么发现?有想法的上台演示并抽奖。第三轮:随意转动指针,观察指针围绕哪里在转动,思考好的上台抽奖。最后呈现奖品玩具小汽车、工艺品小熊荡秋千、精美笔记本等,引导学生讨论:奖品中的数学秘密在哪里?仅在开动的玩具小汽车上,孩子们就发现了汽车开动时,车轮的运动是旋转,车身的运动是平移,手握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驾驶员的的运动是平移,刹车的运动是旋转等这一系列的数学知识。
反思:“唤醒学生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而在游戏中带入物质诱惑,无疑是诱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强大动力来源。学生不再沉闷,而是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思想,人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发现。可以看出这位教师在设计抽奖活动时,每一次都是先集体思考,再上台操作,兼顾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奖品的选择上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数学思考方式素质的培养。开动玩具小汽车、小熊荡秋千、翻开精美笔记本,教师以几个简单的运动引导学生在面对各种问题情境时,都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能够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物质促教学,让数学课堂成了充满灵性的创造过程,成了放飞心灵的快乐之旅。[3]
总而言之,利用物质诱发孩子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本着以学生能力得到有效发展为前提,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以开拓学生思维为基础,这样的物质诱发出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才是体现学生主体,关注学生情感的灵动课堂,而不是物质奖品下的短暂兴奋和躁动。
参考文献
[1]雷玲.好课是这样炼成的[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华应龙.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陈大伟.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