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孙倩
摘 要:《中国近代史》是蒋廷黻先生1938年应《艺文丛书》编者之一陈之迈的邀请所写的一部著作。全书共四章,分析了中国从乾隆寿诞,英国想打开中国门户进行通商,到孙中山过世的一段历史。先生没有详述近百年间中国近代史上具体事件的过程,而是在总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深入浅出,展现了先生深厚的史学功底以及对近代某些社会问题的独特认识,非常值得阅读。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蒋廷黻
蒋廷黻(1895-1965年),湖南邵阳人。年幼入私塾读书,接受旧式教育。11岁起,他先后入新式学堂和外国在华教会学校学习,初步接触到自然科学和英语。17岁以后他只身赴美,相继读完中学和大学。在大学时代,他主修的专业是历史学;除阅读大量的史学著作外,他还选修了数门自然科学课程,接受西方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24岁时,他再返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较为系统、深入地接受了进化史观,深受美国“新史学”及汉学家马士的影响。可以说,蒋廷黻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回国后,他先出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和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此后以学者身份步入政界。
1 《中国近代史》的写作宗旨与写作框架
关于该书的写作宗旨蒋廷黻先生在全书的“总论”中就有交代,“现在我们要研究我们的近代史,我们要注意帝国主义如何压迫我们。我们要仔细研究每一个时期的抵抗方案。我们尤其要分析每一个方案成败的程度和原因,我们如果能找出我们近代史的教训,我们对于抗战建国就更有所贡献了。”也就是说,先生写这本书是想以史为鉴、救亡图存。
除去总论,先生用四章内容对中国近代的历史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叙述。其中,第一章“剿夷和抚夷”与第二章“洪秀全和曾国藩”,讲述的是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也就是一般教材上通常所说的“内忧与外患”;后两章“自强及其失败”“瓜分与民族之复兴”,讲述的是中国社会各阶层在面对内忧外患时所作出的反应: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是先生所说的四个救国方案。如果把前两章看作是因,那么后两章就是果。正是由于前面的内忧外患才有了后面的救国方案;书的最后,先生认为,只有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前因后果,层次分明,读起来引人入胜
2 《中国近代史》的史学思想
纵观《中国近代史》,不难发现此书蕴含以下思想:一是以“近代化”作为主线,二是以外交史作为切入点,三是以经世致用作为宗旨。
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蒋廷黻先生将人类文明的发展视为一个整体。通过中西对比,发现19世纪西方世界已经具备了近代文化而东方世界仍处于中古状态;因此他说,“近代史是全世界的欧化史,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华民族近代化的历史,也即是中华民族接受欧洲文化的历史。”“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嗎?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的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失败,无一例外。并且接受的愈早愈速就愈好。”紧接着作者举了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土耳其的基马尔改革三个例子,说明三个国家通过学习西方,近代化了,也变得强大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蒋廷黻先生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中国近代化运动与关键人物进行评述。
在评述的过程中,先生从外交史观出发。他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满清王朝在外交与通商上不给外国“平等”。鸦片战争后,满清王朝被迫与外国进行邦交。在这当中,他对一些历史人物给予了毫不吝啬的赞扬。他说琦善是“中国近十年大变局中的第一任外交总长”,《穿鼻草约》的签订是“琦善外交的结晶”,“时人说是他的罪,我们应该承认是他的超人处”;奕訢是真心为国图谋,是“清朝后百年宗室中之贤者”,他的得力助手文祥办事负责认真,是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政治家;郭嵩焘是“全国最开明的一个人”、曾纪泽是“国际有名的外交家”……这些褒奖表明先生非常注重外交在中国受列强欺侮的年代里的作用,但是他并没有认识到在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时期,整个国际社会只有“强权外交”,国际环境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弱国无外交”。
《中国近代史》的出版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蒋廷黻先生的学术、政治生涯不无关系。一方面,面对日本侵华,国内蒋介石幻想对日和平,作为国民党政府高级外交官的蒋廷黻先生不能排除为蒋介石“和谈”政策寻找历史依据的的嫌疑。另一方面,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先生本人亦想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解剖,号召国人以史为鉴、团结奋斗。
结语
在近代中国,身为知识分子的蒋廷黻先生怀着一颗爱国之心,为了国家的未来殚精竭虑,他渴望能从历史中、从其他国家的发展中,找到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为此他著书立说,抒发己见,虽然他的主张未必正确,或者正确的主张也未必能够实践,但是他的一腔爱国之情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他的《中国近代史》以及他对中国近代史体系的构建,至今仍对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巨大的贡献,非常值得阅读。
参考文献
[1]蒋廷黻.中国近代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3.
[2]欧阳军喜.蒋廷黻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二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88-94.49.
[3]蒋廷黻.中国近代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