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性项目的机械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实践模式探讨

    唐德文 赵瑞兰

    【摘 要】 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和教学手段与现有社会化人才培养体系、岗位能力需求相距甚远,严重的阻碍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本文以地方院校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创新性项目为突破口,以实践能力为目标,分析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校企联合攻关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及自主性实践项目、以项目任务为导向的学科竞赛项目和课程教学中的工程项目案例的建设四个模式的培养方法,可满足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高校的产学研用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和优化人力资源以及地方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凝练科研方向。

    【关键词】 创新性项目;机械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2011年教育部提出了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然而,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和教学手段与现有社会化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岗位需求的教学方法相距甚远。以地方院校实践教学为例,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方法轻能力,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创造性、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严重的阻礙了机械类卓越工程师能力的培养。

    因此,本文以地方院校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创新性项目为突破口,以实践能力为目标,分析我校机械类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过程中质量控制。通过创新性项目的设置,力求减少陈旧原理性内容,增加创新性实践环节,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的机械专业知识与技能与社会岗位能力需求同步,着实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推动我省地方高校机械大类学科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基本上都依据专业教学计划来组织教学工作,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校企联合培养和毕业实习等。总体上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机械类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在机械类实践教学模式上,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

    (1)“五阶段”教学模式:该模式以能力本位思想为指导,将教学过程分为“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教学环境开发、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评价”等阶段,强调了机械类专业设置的市场导向性、突出了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2)模拟公司模式:模拟公司是指在真实公司和虚拟环境相结合,在专业人员的帮助、指导下,由受训人员或学生建立起来的实景教学或虚拟网络,在虚拟网络环境中进行模拟的现代企业设计、制造、加工和服务的全过程,这种实践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真实体会到现代企业的设计、制造的全过程。

    (3)项目导向模式:该模式“项目驱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从事某一实践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巩固和深化与之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目的。在以上模式的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渐整合和开发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较有代表性的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顶岗实习法。案例教学法,因能创造或模拟职业活动环境,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学习,从中领悟职业经验而成为实践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且必需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某一技术开发项目或某一个真实的工业制造项目,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综合职业素质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完成某一项目,获取实际工作经验。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主要在校内进行,而顶岗实习法是一种校外实践教学方法。顶岗实习是让学生真正参与生产实践的教学方法,具有岗位性、独立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其他实践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践教学的高级形式。

    传统的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但培养模式单一,能力培养过程缺乏自主性,教师-企业-学生缺乏统一的协调性。然而,“卓越计划”要求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要充分考虑行业的多样性和对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卓越计划”具有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特点。

    因此,开展以创新性项目的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模式是高校、企业、学生、教师共赢的培养模式。创新性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校企联合攻关项目:通过与校外合作基地建立科研合作机制,针对企业技术要求,联合申报技术攻关项目,通过项目研究与实施,使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的研究、设计、制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及自主性实践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以项目任务为导向的学科竞赛项目:如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等。学科竞赛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支持项目之一,作为创新教育的特殊形式和有效载体已逐渐被社会和高校所认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查新、综合应用和团队协作来完成竞赛任务,即增强了学生学习及研究的主动性,也检验了专业教学或实验教学的成果,同时帮助完成教师部分科研工作,有助于师生沟通合作,营造一种探索研究、普遍提高、个性发展的培养氛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4)课程教学中的工程项目案例的建设:根据将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工程成果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开发课程工程项目案例分析,将项目实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使课程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延伸,让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得到加强。

    通过参与创新项目的实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丰富了教学教学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學生工程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学生通过创新性项目的学习和研究,能够系统掌握实验方法和先进的实验手段,获得提高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其创新能力将大大增强。学生在创新性项目研究过程中,熟悉企业-学校-教师三位一体的运作机制、创业文化、管理体制,获得创业经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2)有利于高校的产学研用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利于高校科研以需求为导向,促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的形成,使得科技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并能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3)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优化人力资源。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利用高校的科技资源,实现企业的产品、技术更新,提高创新能力,有利于降低企业研究开发成本,并可利用高校优秀的、廉价的人力资源,研究条件和科技资源,跟踪产品技术发展前沿。另一方面有利于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学生在企业工作一年,企业对学生的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有全面了解,可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考虑选留对象,学生也增进了对企业的了解,可能将企业作为自己的选择对象,优化企业人力资源。

    (4)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凝练科研方向。通过创新性项目的能力培养,带动学生探索科研内在规律,使学生贴切的了解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企业文化发展和科技的前沿动态,同时可进一步加强教师对本专业能力建设进一步了解,重新审视自我的科研方向,提高教师的总结能力和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近三年来,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衡阳运输机械有限公司、深圳联得自动化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璇瑰塑胶工业(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天泽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公司、中核建中燃料元件制造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并以企业的相关产品研发为项目的出发点,开展企业-学校的联合攻关,建立了教师-学生-企业人员与一体能力渗透关系,教师根据企业的需求和技术革新情况提出理论性的指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企业产品的需求开展方案和零部件设计,企业根据设计的结果和产品不足提出修改的途径与实践方法,教师再根据相应建议,更新相应知识结构并反哺给学生,学生根据老师建议和企业的要求及时更正,经过三年的实践经验,培养的学生能力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卢清华,李先祥,叶树林,等.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3):39-42.

    [2]周海波,牛国玲,王俊发.基于科技创新项目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中國電力教育,2013,2013(20):25-26+30.

    [3]陈树海,王百成,苗淑杰,魏国丰,毕凤阳,&须莹.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4,(15):61-61.

    [4]袁健,葛友华,倪骁骅.“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初探[J].中国地质教育,2013,1:21-29.

    [5]谢辉,陈强.基于项目导向的单片机“理实一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三峡高教研究,2011(3):30-33.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