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李海君 郭继东 安毓琪 刘京会

    摘? 要 课程思政通过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协同思政育人,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下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关键手段。以防灾科技学院应急管理类专业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专业、课程建设等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与可行性,并探讨该类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改革、师资思政素养提升与学校政策制度保障方面的课程思政教改措施,为该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应急管理;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22-0086-03

    Teaching Reform Exploration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Re-lated to Emergency Management based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LI Haijun, GUO Jidong, AN Yuqi, LIU Jinghui

    Abstract The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the critical initiative to make ensur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the orientation in education provis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aking teaching reform of professional curri-

    culum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s a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background and feasibility of specialty and courses construction, discusses the course designing and teaching reforming measures of explor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promotion of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and relevant policy-systems ensu-rance.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dustry for tea-

    ching reform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based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similar majors.

    Key words emergency management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1 引言

    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下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复兴责任感核心素养引导下兼顾专业知识技能与育人质量的综合学业质量标准,成为检验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1]。因此,探索高等学校显性思政课程引导下隐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途径,形成协同效应,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相统一,成为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所需人才的关键环节[2]。

    本文以防灾科技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探索该类专业培养方案中各课程模块的改革措施与要点,開展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与内容优化,完善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为新时代综合应急管理类专业全过程与全方位高水平专业性人才培养途径提供有益探索和借鉴。

    2 应急管理类课程思政概述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 防灾科技学院应急管理类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综合应急管理、灾害系统理论和信息管理技术,掌握灾害成灾致灾机理与应急管理一般规律,能应用空间信息技术进行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规划、综合应急管理与处置分析以及灾害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的应用型高水平专业人才。专业课程设置涉及公共管理、地理科学与灾害科学等学科,在通识课程模块基础上,构建结合灾害风险管理、综合应急管理和灾害信息管理等专业理论课程群,以及注重灾害应急流程认知与自救互救、区域灾害风险评估与信息处理和区域灾害防灾规划与辅助决策能力培养的三阶段专业集中实践模块[3]。通过该课程体系教学,以使学生具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管理、教育培训等机构从事灾害风险评价、灾害应急处置、防灾规划、预案编制演练、灾害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等应急管理相关工作的专业综合素养。因此,该类专业人才教育具有明显的公共服务类属性,且尤其强调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康的思政修养、人文社科素养、社会责任感与高度法律法规意识等专业综合素养强化。

    然而,目前应急管理专业思政教育多依托必修的通识性思政课程与文化素养课程教学进行保障,但相关课程总计24学分,培养方案中综合占比仅为14%,且相关课程开设均集中在第一、二学年,因而无法满足全过程全方位思政育人的需求。此外,本专业学生均为理科生源,对“讲授+多媒体”思政、人文理论课程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通常表现出上课积极性不高、重视程度不够、互动性较差,致使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接收效果不佳,进而导致专业培养目标中强调的爱国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与应急素养强化效果较差[4]。因此,推进学分占比较高且贯穿专业全学年的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环节的课程思政改革,密切结合专业和课程特色,提炼并应用思政元素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制定课程思政保障措施,最终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相统一,价值引导与授业解惑相衔接。

    课程思政可行性分析? 实施应急管理类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内涵、根本目标与防灾减灾救灾思想战略举措一致[5]。其中,应急管理类专业办学的公共服务属性与社会责任属性,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内涵中的人民立场价值核心与指导思想相一致。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导向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界定的社会主要矛盾背景下自然灾害防治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与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的根本目标一致;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与以减轻灾害风险为核心的防灾减灾救灾重大决策战略与重点工程项目措施框架相一致。因此,实施该类课程思政改革需求迫切且充分可行。

    3 课程教学改革途径与内容

    针对应急管理类专业立德育人思政教育引导下专业课程思政树人育才目标,综合考虑各模块学科性质与特征,结合学校思政教育的模式与现状,本文通过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教学改革、师资思政素养与思政育人能力提升和政策制度引领等,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改革。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教学改革

    1)课程内容思政元素凝练。为强化专业学生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积极科学的发展观、高度社会责任意识与道德法律意识,塑造高水平综合业务素质、团队协作能力与严谨科学的价值观,需在思政教育专业课程“主渠道”结合课程属性提炼对应课程领域的思政元素,因课制宜,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①理论内容课程思政元素。针对专业导论与专业基础类课程,需重点进行专业依托学科与应急管理领域发展史与典型案例讲授,强化学生从事应急相关工作的民族使命感与自豪感、行业发展紧迫感、信念热情与服务意识。同时,灾害风险类课程需突出辩证唯物主义与科学创新精神培育,综合应急类课程突出高度责任意识、严谨法律意识培养,而灾害信息管理类课程需强化严谨务实、实践创新、奉献耐心等品质[6]。

    ②实践内容课程思政元素。防灾科技学院该类专业设置有认识、专业与生产实习三阶段集中实习任务,分别培养应急流程认知与应急救援、灾害风险评价与信息管理、灾害损失评估与防灾规划能力等。其中,将着重认识实习中通过应急、救援案例强化应急工作责任感与使命感,在专业实习中突出要求灾害信息处理的科学性、紧迫性与高强度任务下的抗压性,并在生产实习中强调损失评估、防灾规划与预案编制的严谨性、系统性。除应急管理者视角,同时增设群众需求视角分析,强化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塑造职业素养。

    2)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资源。专业课程是专业育才的基础手段,进行课程思政视角下同样需以教学方法改革与资源建设作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抓手与载体。以生为本,立足学生学习需求与兴趣点,将相应凝练课程思政元素修订教学大纲,设计先进人物、典型案例专题性教学案例与综合性、价值引导性任务,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课程思政设计。通过优化并规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并注重学生融合思政教学案例或任务引导下的主动性思考意识与培养目标所需价值观的强化。进而考虑专业课相互支撑关系与课程属性,将培养方案中不同模块课程分阶段分批次由重点到一般、由基础到综合,结合课程建设,循序渐进强化渐进推行课程思政改革,并将课程思政研究成果融入课程建设网络资源。结合网络资源教学辅助作用与综合性任务,注重网络讨论、翻转课堂等体验式教学方式下课程思政价值目标的引导,进而摸索专业课程知识讲授主导下课堂讨论—网络互动—任务主动反馈相结合的多形式课堂教学方式。同时,优化考评方式,强化学生教学反馈性成果中课程思政资源对学生思政素养与价值引导效果的评价。

    此外,为保障思政视角下专业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需切实整合思政课程教师、专业课程教师、教育教学领域专家与专业学生等不同立场力量,组建教材建设研究团队,进行课程思政教材开发建设[7]。结合课程学科属性与课程性质作用,对相应课程或课程体系进行思政元素的规范化梳理,进而进行针对性内容部署与实现。同时,结合教育教学专家与学生反馈意见进行思政内容可行性反馈,保障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推广与成果固化。

    专任教师队伍思政素养提升? 课程思政主渠道与工作重心在于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结合专业课程属性与特色,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作为立德树人实施主体,教师应具备自觉育人意识与育人能力,同时需与学校各机构间优势互补,同向同行,确保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为确保专业教师掌握思政教育内容逻辑、规范术语,提升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需通过专项集中培训与常态化学习提升教师思政素养与课程思政研究的主动意识[8]。同时,为固化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教工党支部活动学习先进、典型高校教育工作者事迹与家国情怀,在研“黄大年式应急管理教学团队”项目建设,确保课程思政育人质量。

    此外,为保障思政教育工作的专业性与实施效果,还需在学校层面与思政教育教学单位与院系学生工作机构就各门专业课程组建课程思政工作研究小组,切实根据课程属性提炼思政元素,确保课程思政改革的规范性与专业性,并进而结合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分散实践等活动检验教研改革效果。

    政策制度引领课程思政? 在高等教育意识形态工作整体推进的前提下,为实现该类专业課程思政改革目标与要求,仍需进一步优化统筹设计与落实监督等相关工作[9]。为保障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果,设置思政育人职能机构,制定有效保障机制与评价激励机制。制定相关工作规定,将课程思政方式效果指标纳入专业课程评教体系,督促各专业课程思政教改推进力度;同时,健全课程思政保障体系,加大课程思政教改建设经费以及专任教师职称、绩效等方面的倾斜支持力度,提升专任教师参与的主观能动性。

    4 结语

    针对防灾科技学院应急管理类专业思政教育无法满足全过程、全方位思政育人现状,结合应急管理类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内涵、根本目标与防灾减灾救灾战略举措等方面的一致性,分析该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充分性;进而结合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教学改革、专任教师师资素养提升手段、学校统筹设计与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应急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改探索,以保障该类专业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澍军,苏醒.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使命[J].思想教育研究,2013(7):40-44.

    [2]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60-64.

    [3]李海君,杨月巧,于汐,等.基于CDIO理念的应急管理类专业三级实践项目设计[J].安全,2018,39(9):74-77.

    [4]吕宁.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学教育,2018(1):122-124.

    [5]焦贺言,程永.推进新时代自然灾害防治改革与发展的思考:浅析习近平防灾减灾救灾思想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J].中国应急救援,2019(2):10-14.

    [6]冯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四个着力点[J].教学与研究,2017(1):23-29.

    [7]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8]孙海涛,王贵文,钟大康.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9,28(1):37-39.

    [9]邵将,伍婵提.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经济法》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32):145-148,151.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