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一片新天地

    周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新课标对古诗文教学的目标重新作了更明确的界定。因此,古诗文教学必须跳出教学的“樊篱”,改变以往的做法,应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并以“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宗旨,还古诗文教学以读为本、诵读感悟的熏陶之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正是古人对“读”的作用的经典概括和诠释。那么,究竟怎么读才能读出一片新天地呢?一堂好的“读”课,教师应该在“读”的态度、方法、情感、价值观等诸方面潜心构思,精心谋划,让学生以诵读的方式亲历与文本的对话。以读贯穿,促思促学,于诵读之中通文意、明意象、识诗情、赏气韵、探意境。我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一文时,有意识地将诵读教学例谈如下:

    一、初读课文,感痴行——叙事初探张岱情

    1.听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时做批注。(关于字音和节奏)

    2.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作评价。

    3.多媒体展示重点词语的读音,以及重要语句朗读节奏划分。学生赛读。

    4.读后请同学们归纳本文记叙的要素:(板书:记叙)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余、两个金陵人、舟子、童子;

    事件——赏雪、奇遇。

    5.边读边思考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学生看出“相公痴”。

    (1)“是日更定”——凌晨时分,寒气培增之时,说明时间之早。

    (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说明这是冬季最冷的时候,而且大雪连下了三日,冰天雪地、万籁俱寂,没什么好看的。这么冷的天气,你们一般会干什么呢?按理说,应是躲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其“痴”。

    追问:“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来写?(听觉)“俱绝”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写出了大雪后西湖空旷、肃杀、冷寂的景象,湖山封冻,鸟不敢飞,人不敢行,甚至连气也不敢透,连空气也仿佛被冻结了。突出大雪的威严。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视觉)二者虽写法不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

    (3)“独往湖心亭看雪”——说明张岱是独自一人在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晚上去湖心亭看雪的,可见他的“痴”,表现他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情趣。

    追问: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说是“独往”呢?(去湖心亭赏雪只他一个人,舟子只是送他去,并不上湖心亭)——他为什么不拉舟子一块看呢?这样也好有个伴,不会独自一人。(他认为舟子,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看雪的心情,从文章最后一句中就可知道舟子的观念。)这个“独”字反映出他怎样的个性特点?(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二、细读课文,赏痴景——西湖冬景雪亦奇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

    1.在“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后”的“更定”时分,三人在湖心亭看雪,真是“痴迷人”,那么,湖心亭的雪景值得他如此痴行吗?(值得)

    2.找出描写雪景的语句,读一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讨论:这段景物描写虽只有两句话,但意境很美,意蕴也很深远。请你细细品味它的美,说说它们美在哪儿?

    前一句作者连用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浑然一体。写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使人感到境界之大。

    后一句作者变换角度,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由大到小,由远到近,不仅写出了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而且衬托出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使人感到景物之小,境界全出。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是实写,是作者在舟中远眺所见;“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是虚写,是作者假设自己站在湖心亭上,悬想自己刚才在舟中行进时的情形。这样虚虚实实,更给人一种朦胧苍茫的夜间观雪感受。

    (多媒体展示图片)欣赏雾凇景象

    请一位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读出写景的佳句,学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学生说: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对话,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淡淡写来,情致深长,洋溢着浓郁的诗意。

    师小结:雾凇之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既有孤独、落寞之感慨,又有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

    学生再朗读体味。读,要采用不同的手段调动诵读兴趣,既要让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又要让学生读出神韵,渐入佳境。

    三、精读课文,悟痴情——共赏奇景品雅趣

    请学生挑读自认为感情把握最准的语句,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那么在观赏这样的奇景的时候,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情呢?请你把文中能表现作者感情的词语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1.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脱世俗的情趣,那有人懂吗?(有,湖心亭上比他早来的两个金陵人懂。)

    2.作者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的?一起找出来。

    作者写“问其姓氏”,可后面却是“是金陵人,客此”,这答非所问呀,作者写错了,真是不高明。你怎么看待这个句子?(表面上看是答非所问,实际上这恰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可见这两位湖上知己,原是客居他乡。有同样的情趣,有同样的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必记名字,而突出“金陵”这个籍贯,因为我们知道“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作者强调“金陵人”“客”,他乡遇知音,暗示这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

    文中还有一句话也能表现他的故国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体现的?(“崇祯五年十二月”,纪年的方法多种,如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等,当时已是清朝,他偏偏选用明朝的年号来纪年,就说明他身在清朝却还念念不忘明朝。)

    3.作者与两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时的心情如何?

    惊喜、愉悦。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发之于二客,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悦、惊喜,反写二客,足见作者构思之巧,韵味无穷。(亭中人因意外惊喜才“拉余同饮” 强饮三大杯)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连饮三大杯,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由此我们可以联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之情了。

    惆怅、感伤。 茫茫六合,知音难觅。为此古人曾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作者不经意之间,却遇到了,但紧接着却又是无奈的分别并且难有后会之期。念及如此,怎不令人惆怅!

    4.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独”、“喜”和“痴”。在夜深人静、寒气倍增的时刻,作者宁可披着皮袍、带着炉火也要一人独往,不愿看见人,也不愿被人看见,这在常人的眼中当然是一种痴举,但这个“痴”字包含了多少避世的幽愤和孤傲的情怀啊!叵料此时此刻却有两人铺毡对坐,“喜”字写出了作者的惊喜,但作者并不说自己大喜,反写二客“见余大喜”,实为作者自己的心声。作者在这里表现的是一种“孤高自赏”、“落寞孤傲”情怀。可见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四、熟读课文,品韵味——情景交融语言美

    1.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品味朗读。

    2.“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华丽优美吗?(不,相反文字简练自然质朴、不饰雕琢、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这种写作方法就称之为“白描”)

    (多媒体展示图画)

    白描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诵读“白描”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3.那怎么理解“白描”的手法呢?同学们能不能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一下语文老师呢?

    你们之前提到过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白描”就是“淡妆”,有时“淡妆”比“浓抹”更见风韵。

    《红楼梦》中有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却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用“痴笔”叙“痴事”,绘“痴景”,抒“痴情”,融写景、传事、抒情于一炉,借以表达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与众不同的闲情雅趣。当品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时,会发现张岱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在穿越时空的隧道,和我们的心灵进行对话,让我们一同去感受那份孤独、感受那份静谧、感受那份故国之思。

    总之,以读突破,在读中寻找疑问,在读中解决疑点,在读中体会心情,在读中丰满人物。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诵读,让古诗文再现情景美、意境美、语言美,诵读感悟,为古诗文教学注入了一池春水,古诗文教学因而灵动多姿、诗意盎然。读出一片天地来,课堂教学更精彩。

    (作者单位:枞阳县花园初级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