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山区小学数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之初探

    朱朝红

    【摘 要】 书读的越多其思维就会越活跃,对问题的思考就会越清晰,有效的数学阅读会不断地扩大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对于数学知识的分析以及推理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同时还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利用自己情感阅读去引导学生,利用活泼的数学语言以及形象的手势和生动的表情调动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增强学生良好的阅读素质,引导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小学数学;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1

    对于边远山区的小学生来说,书读的越多其思维就会越活跃,对问题的思考就会越清晰,有效的数学阅读会不断地扩大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对于数学知识的分析以及推理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同时还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体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数学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必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解题过程和相互交流中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读题和解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进行长方体表面积的讲解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模型的研究和探讨得出其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习题进行练习:长方体石凳的长是36厘米,宽是28厘米,高是25厘米,计算它的表面积.学生在掌握了其表面积公式之后,很快就完成计算.然后进行另一个题目的计算:一个无盖的正方体鱼缸,其棱长是80厘米,那么做这样3个鱼缸至少要用多少玻璃.学生在进行独立解题之后,然后教师进行讲评,存在一部分学生计算错误.老师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认真审题.这样学生就会在潜意识里形成一个惯性的思维,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对题目进行仔细的阅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兴趣的激发可以帮助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1、积极创设阅读情境。

    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具有极为丰富的学习内容,不仅有精炼的文字语言的描述和有趣的数学符号,还有一部分方程以及求最大公因数和圆周率等十分有趣的数学题,同时教材中的“说一说”以及“比一比”和“你知道吗”等环节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都是很新奇的,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这些有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阅读兴趣.如在进行圆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搜集日程生活中和“圆”有关的实物,引发学生迫切认识圆的心理,激发其对数学知识的阅读。

    2、加强示范阅读和实践活动。

    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关材料的示范阅读时,要利用自己情感经验去引导学生,利用活泼的数学语言以及形象的手势和生动的表情调动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这样就能树立学生良好的阅读形象,引导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科学合理的安排数学综合实践,让学生在讲述数学家的故事以及猜数学谜语和做数学游戏等活动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然后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训练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就是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得到强化。

    1、在对数学教材的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材学习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读出教材和题目中关键的词字句以及未知数,这样学生就能找出教材以及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和关键点,集中的解决问题.尤其是在进行几何图形的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对图形的性质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并读懂图形语言和图形关系,在弄清图形本质的情况下进行题目的解答。

    2、在习题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在进行数学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仔细的阅读,找出已知数以及未知数,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同时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确定。

    3、在对知识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在每一个单元和章节学习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全面的阅读,然后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和阅读方法,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不断的进行数学知识的阅读,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四、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

    1)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认知水平的限制或思维方向的偏差产生思维阻滞,此时引导阅读教材,常常能使学生突破定势、激活思维,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收到豁然阅读的效果。

    如“圆锥的体积”,在认识了圆锥的一些基本特征后,教师提出求圆锥体积的要求。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快认识到应该设法把圆锥转化为熟悉的形体,从而得到求积方法,甚至也能意识到这个“熟悉的形体”应该是圆柱体。但怎样才能把圆锥体转化为圆柱体呢?学生一筹莫展。此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从阅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读了课本上介绍的实验后,顿时恍然大悟。不待老师要求,纷纷拿起课前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实验。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愉悦溢于言表。

    2)在听课、讨论、解题中出现怀疑或困惑时,而进行阅读。由于这样的阅读通常是学生在学习进程中,自发进行的,需要一种不迷信、不盲从的独立思考的品质来支撑,因此教师要注意保持儿童的好奇心与怀疑精神,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章节,从而达到自我释疑的目的。如,学习平角的概念以后,有学生受平角表象的干扰,认为平角就是一条直线,直线也就是平角。为此学生间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此时,教师不给予简单的判定,而是要求学生再去阅读教材中平角的定义。通过阅读,进一步明确:平角作为一个角应该有一顶点;它的两边是从顶点引出的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平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

    3)在新知学习后,为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学习内容中所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使知识本身具有更广泛的迁移性而进行阅读。指导此类阅读,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自觉渗透的意识,同时还要善于从平常的教学内容中,提炼出对学生素质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如“圆的周長”学习后,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去阅读教材,重新回顾获得圆周率概念以及推导周长公式的过程。1.教材上是用哪些办法把圆周长转化为线段来测量的?2.教材是用什么办法发现圆周率的?你自己又是通过几次测量发现的?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因此,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的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从小学开始就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同时,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