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作文“展现人物心理活动”写作指导课研究

    陈海琼

    一、根据课例背景,确定教学目标

    校本课题《体悟校园生活,叙说真实情感——初中语文“真情作文”教学的课例研究》,目前已探索了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和环境描写方面的指导策略,为形成系列,本次作文课将主题定为“让读者‘看出心声”,旨在学习展现心理活动的方法,将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传递到读者心中,让读者“看出”作者的心声。

    基于这种思考,首次将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鉴赏《紧张的一课》中的心理描写,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环境衬托法、修辞衬托法、内心独白法、幻觉衬托法,尝试运用心理描写方法写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

    经过三次课例实践,最终将教学目标修改为:“通过补写、体验,赏析《紧张的一课》作者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尝试归纳展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基本方法——内心独白法、修辞衬托法、环境衬托法、幻觉衬托法,学习运用这些方法写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

    二、根据课堂观察,调整教学细节

    本次课例研修围绕新设定的三个观察点“文题材料的适切性、学生全体的参与度、学习环节的有效性”进行评学论教。

    (一)初次实践,反思教学

    2012年3月2日,借平行班级八(2)班进行了第一次教学实践,整合大家的真知灼见,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

    1.选材切合主题,课堂运用不足

    作文教学中,选材是基础,用好材料是关键。本次选择了四篇例文:《紧张的一课》《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课》。选材的目的明确,都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但是课堂上依旧存在材料丰富,运用肤浅的问题。我们来看实录:

    课堂片段:

    师:有同学摘抄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这个句子:“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多么舒服啊!”文中所写的烤炉和我们同学补写的嘲笑声这两种现象在现实中不存在,但是可能会出现,我们把这种手法叫做幻觉衬托法。幻觉衬托法是用幻觉来表现人物心理的一种新颖的表现方式。

    从课堂实录来看,都是老师一带而过,没有很好地落实对它的鉴赏。甚至到课结束,《凡卡》的选材都没有提及,可见,尽管材料能够为主题服务,但是量少质精更需要关注。

    2.学生参与积极,互动形式单一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本次虽然是借班上课,但是学生还是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且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片段:

    师:你运用了什么方法?

    生:幻觉衬托法和内心独白法。

    师:主要想表现怎样的心理?

    生:害怕。

    从片段看,互动形式主要是师生一对一。纵观整个课堂实录,绝大部分都是这种形式,只有两次出现生生互评。可见,在互动形式上,略显单一,可以借助更多的生生互动,互助学习的形式。

    3.方法呈现灵活,术语评价不多

    教学目标落实最终要靠教学环节实现。本节课主要通过补写、体验、鉴赏来落实展现心理活动的方法。对于设计中的四种方法落实,有的是通过比较、归纳,有的则是通过讲授……

    课堂片段:

    生:没想到平时镇定自若的老师也有紧张的时候。

    师:这里“镇定自若”一词用得很好。大家心里的想法,老师是听不见的,自己对自己说无声的话,我们称为内心独白。

    在学生一味猜测方法的时候,教师直接讲授,破疑,同样能够达到记忆深刻。而这里对学生的评价“镇定自若”这个词语用得好,也体现了学科评价的术语化,不过在这堂课中,类似的评价不多,有待改进。

    (二)二次实践,反思教学

    第一次教学实践后,笔者认真修改教案,于3月9日,再次借班上课。本次借的是八(4)班,同行针对观察点进行评学论教,让我受益匪浅。

    1.材料利用充分,补写分层不够

    材料利用充分,教学扎实有效。本次教学中不仅对选用材料进行了删减,而且对材料的解读也更为深刻,这种解读不仅包括所选的例文,也包括学生的补写。

    课堂片段:

    生: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多么舒服啊。运用了想象,想象眼前有一个大火炉,体现出小女孩非常渴望温暖,也体现出她当时的寒冷。

    师:你摘抄的这段话和你写的这段话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想象的,我想象着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我。

    师:你在文章中无意识地运用幻觉衬托内心的感受,我们把它叫做“幻觉衬托法”

    课堂上教师不仅关注了所选例文的运用,还对学生的习作了然于心,但对例文运用分层不够。

    课堂片段:

    师:用今天学到方法中的一到两种补写后文我说完后,自己内心的活动。如果还愿有难度,可以选择本节课中你的感受深刻的某一个瞬间,用一两种方法写出你内心的感受。

    相对于第一次实践硬性规定补写D处,这堂课体现了作业的分层,也注意到例文运用时的拓展,但是仅限于本堂课,学生的思维难以打开,可以尝试拓展,如让学生回忆身边更直接的事件——家长会等,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真实的体验,启发学生写真情,做真人。

    2.生生互动增加,合作反馈低效

    互助学习是让学生全体参与的有效方式,但是要讲究方式方法。本堂课较之上节课,增加了生生互助修改习作这个环节,但是实效有待考证。

    课堂片段:

    师:每个小组选一位同学的作品修改!

    (学生合作修改)

    师:在小组合作修改中,有部分同学坐在离修改现场老远的地方,没有深入参与讨论,请各小组推荐修改文本来交流。

    师:大家推荐钟宇杰。

    生:还没抄好。

    可见,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同学游离,导致修改时间拖沓且低效,最根本的还是合作的方式方法不明确,没有合作的习惯。

    3.学习评价多元,术语评价欠缺

    学习评价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反哺教学。多元化的学习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本堂课上,教师对于学生的学得通过多种方式鼓励。

    课堂片段:

    师:我用两个词评价马俊:第一个词就是刮目相看,第二个词是天道酬勤。一年的时间居然可以让一个人的作文有如此大的进步,是汗水成就了他。不过虽然他进步了,但是他的作文中依然有一个问题,他说:摄像机像一只眼睛看着我们,整个人都开始紧张起来。你发现什么问题?

    生:马俊前面说的是我们,但是后面说的是我自己。

    师:你觉得应该怎么改?

    生:像一只眼睛盯着我。

    师:马俊以后用词一定要准确。

    在这里,教师做到了对学生的学得激赏,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以动态的眼光来激励他。对于学生的激赏,本堂课上形式很多,比如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PPT展示,并署上学生姓名,用“无师自通”、“个性十足”等词进行表扬。尽管这些评价很高,但是似乎每个学科都可以通用,这里完全可以用语文学科的术语,比如上述课堂片段,可以评价“马俊充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来表现心理活动,做到了写有飞跃,勤有收获。”

    (三)三次实践,反思教学

    3月15日,第三次教学实践如期而至,这次研修不仅有本校教师的参与,还有“专业写作工作室”教师的莅临指导。课毕,大家又一次会聚一堂,评学论教。在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再次反思教学。

    1.材料解读到位,习作选择欠佳

    材料解读到位是上课游刃有余的前提。本堂课汲取了上两次的教训,删减了《紧张的一课》之外的预选材料,旨在将一篇例文用足。由于是本班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补写也做到了认真解读。

    课堂片段:

    生:原来老师也很紧张,看来这次公开课老师也很重视。

    师:你觉得老师重视,所以你暗自窃喜。逻辑上有点问题,你刚才说写的时候要联系前后文。

    生:老师比以往更重视这节课。

    师:因果关系不通,再说,这里你最想说的是老师紧张,还是老师对这堂课的重视?再请一位学生说说看。

    生:原来老师也有紧张的时候。

    从课堂片段看,教师对于学生作品的解读到位,包括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也了然于心。所选习作,学生谈到了写作时要联系前后文,实现了教学目标中写作的注意要点。就作品本身而言,逻辑存在问题,但不是特别典型,再三纠结,显得环节迂回,拖沓。教师不妨直接示范修改。在学生习作的选择上,做到典型,不仅可以提高上课效率,而且举一反三的效果更加明显。

    2.学生主动参与,互助默契不够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学习能动性被激发的表现。互助学习的默契在特定背景下需要教师主动调和。由于教学地点的改变,学生对环境陌生,而教师在上课前没有认真查看学生的入座及分组情况,导致对号入座出现误差,部分小组四个成员坐成一横排,造成作品修改、小组研讨无法顺利进行,互助小组间已有的默契在特定的环境中消失,影响互助交流的效果。请看课堂发言分布情况:教室左前二排9人发言12次,右前二排8人发言10次;教室左后二排8人发言7次,右后二排8人发言3次。

    可见,在教室的前两排发言人次比后两排多,左边发言的人数相对右边多。教师在机会的给予还没有做到均衡。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合作默契,才是真正实现“学”的课堂的可量可测的标准。

    3.术语评价增加,作品展示匆忙

    术语评价,展现学科素养,体现师生学科底蕴。在上两次教学过程中,大家对术语评价提出了质疑。本堂课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评价术语,都有所增加,体现出对薄弱环节的关注。

    课堂片段:

    生:想到这,我刚刚要伸出去的手却立刻缩了回去。

    师:夏星雨,你给徒弟点评一下。

    生:这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刚刚”和“立刻缩了回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对那个摄像机的恐惧、害怕的心理。但是我觉得他这个太短,可以加一些修饰语进去。

    师:修饰语可以让心理活动更加有表现力。

    从师生的评价看,都在运用语文学科的术语来进行,如“描写细致、真实、口语、书面语、动作描写、生动形象、修饰语”等,教师随机进行课堂作文修改示范,做到有评价,有反馈落实。但是整堂课,从学习对应评价来看,学生修改习作最终只呈现了一组,而且是在快下课时才呈现,这样就不能充分展示学得效果。

    三、根据教学习得,归纳教学方法

    在教学能力获得的过程中,教学底蕴是基础,内在需求是前提,个性性格是催化剂。善于总结积累是关键,教学有法是目标。

    (一)材料选择贯穿主线,情境创设紧扣目标

    作文教学中,材料选择做到贯穿主线,能够使得课堂教学紧凑高效。作文课,我们做得最多的事是通过大量阅读,归纳零星的写作方法,并美其名曰“厚积薄发”。作文教学中,如何能够选取与教学主题相符合的材料,做到精简,切合主题,并且能够一以贯之地运用于整个课堂,做到聚焦“小小文字”,这是教师需要考虑的。

    材料的利用最终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写,这就需要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有话可写。写作情境的创设方式很多,不管是调动过往的认知,还是生活场景的重现,等等,教师要做到聚焦重点,围绕主题的写作才是高效的指导策略。教学中考虑分层写作必不可少,分层是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绝不能异化目标,分散教学的初衷。

    (二)合作学习制度明确,学得展示机会均等

    作文教学中,合作学习能够促进生生之间的取长补短。有效的合作一定要制度明确,责任到人,有合作习惯。合作前,小组成员必须明确组成情况、小组长职责、每个成员分工及今后的轮换情况,发言的要求,及评价标准等等。合作中确保共同参与,责任到人,机会均等,并且要长期配合,形成默契,才能做到有效,实现全体参与。

    作为教师,要关注小组合作所带来的优势,但是,也要注意改变自己主观意识:关注出色,个人方向感习惯让部分学生没有获得平等的机会,这是教师本身的失误。教师要做的事是机会均衡分配给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学生,让他们展示学得,看到提升,实现有成就感地参与。

    (三)术语评价切合语境,作文评改标准聚焦

    实现术语评价是师生学科学习的高尚境界。教学中,通用评价比较流行,涉及到学科术语评价往往让我们难以启齿。究其原因,学科评价对素养的要求比较高。用“真好”往往比“你的语句中修辞很生动,用词很精准”简易得多。图简单是缺少专业评价的一大杀手。只有认真倾听,切合语境,细致分析,才可能得出真正的学科术语评价。

    课堂上的术语评价重要,课后的评改同样重要。写作反馈往往是落后于当堂。作文评改过程中,也会发现纰漏百出,似乎有哪里都想评的冲动。但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评价,评价标准落实到关键点,这样的评改也是尊重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一种体现。标准聚焦且有目标,评改入口小且易操作,反馈也会更加高效。

    总之:作文教学方法众多,关注角度不一,不管选取那种教法,最终的目的是让我们的“心声”学生能明了,让学生能用笔“传递”自己的心声,让读者“看出”学生的心声。

    (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区沈巷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