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主体在情思飞扬中绽放

    唐梅生

    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坦露心扉,绝对坦白,没有隐瞒,那就是要求在作文时必须说真话,诉真情。“真”是写作核心,“真”是美的基础,“情”是文章能够说服人、感染人的基本条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写作目标中有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表达与交流”的要求是“表达真情实感”“感情真实健康”“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它所强调的情感真实与个性表达就是文学作品的两个基本特征。课标中强调的情感真实与个性表达,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记叙文创作来实现的,学生写作记叙文时所用的语言是“情感的”,是为了表达个人感情的需要。如何让学生使用满贮情感的文学语言进行写作,让他们的主体精神得到完全的释放,情思飞扬呢?

    一、走进经典,勤于积累,勤于阅读,积累情思。书籍是前人的生活积累,饱含着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不同人的经验、情感的结晶。多读书,不仅能使人聪明起来,还可以让人增长见识,从中间接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与语言素材。读与写原本就是一个整体。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千剑”、“千曲”靠的是积累,其中的“观”、“操”概括了积累的方式。写作惟有厚积而后才能薄发,要想“下笔如有神”,必须“读书破万卷”。

    例如朱自清的作品《 绿》,创作此文正值作者婚后数年喜得爱子, 在初为人父之时。在人生角色的转型之际,对生命的关注自然会敏锐警觉起来, 对生命的感悟也会更加深刻与独到。朱自清对梅雨潭周围环境的生物进行了动态的描述: 天空“微微的云”“流着”, 寓灵动于淡泊中; 那雄踞在潭边巨岩上的梅雨亭被比喻为苍鹰浮天,顿现英姿勃发;“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生机在潜滋暗长;潭水在瀑流撞击岩石后水花纷飞。“飞花碎玉”、“像朵白梅”、“杨花”等, 既是作者在观察中的审美感悟, 又是深入多时的体悟;最终那水花“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则“ 物”“ 我”两忘了。,达到了人与物相融的境界。秋水润浸、浮云徜徉、水花变幻、瀑流飞舞……作者让不同状态的“ 水”( 如“ 云”、“ 润湿”、“ 瀑流”和“ 水花”等) 展现出了生命的韵味, 辐射出大自然的盎然生机;将梅雨潭的“绿”置身于生命环境的和谐韵律中。

    要让学生的作文情思飞扬,笔者一直在努力使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情感的主人,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挖掘生活的素材,捕捉独特的感受与思绪,书写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为了让学生懂得“美,在我的身边”,笔者引领学生来到校园中,让学生“感受春光,沐浴春光,描绘春色”,不要求用空洞的华丽的辞藻,只要求细心地观察与真切地描摹。在这里,一切俗套的东西都应该被搁置,矫揉造作也应改摒弃,每个人都要以独具个性的眼睛去看,用独具个性的耳朵去听,用独具个性的心灵去感悟。

    二、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激发情思。传统的写作教学,侧重于审题、立意、构思等,对如何积累素材,教师常常是蜻蜓点水式的指导。轻积累,重技巧一直是我国作文教学的一大弊端。西方有句谚语:“空袋子不能直立。”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要表达他们独到的人生体验,这要求作者有人生阅历的沉淀。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必须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意识,教师必须积极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远离了真实的人生和社会的文学作品,原本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剩下的只能是假话与空话了。叶圣陶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生活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就是告诉我们作文教学应该从理念本源趋向于生活本源了。

    针对学生生活阅历少,生活经验不多的情况,笔者建议学生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传递新鲜而丰富的信息。这部无字书打破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学习机制,真可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笔者发现学生的眼界与心胸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字书开辟的这条写作通道,小启身边情,大启天下事;真情绵绵,活水源源,有米下锅,作文又有何难呢?

    三、解脱束缚,放飞心灵,抒发情思。宋朝文学家谢枋得在《文章轨范》中说,“凡学文,初要大胆,终要小心,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清朝人王筠在《教童子法》中也曾指出“作诗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踢跳咆嗥,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此时加以衔辔,必俯首乐从。”

    与过去的中学生相比,当代的中学生的生活更为丰富。他们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介轻而易举地拥有当代生活的大量信息。他们视野更为广阔,阅览的量在增大,头脑中储存的信息更多,思维也更加活跃。他们的内心有非常多的秘密,也有许多的烦恼,还会有一连串的迷惑与不解,有对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与责备的申辩与驳斥。他们不是 “无话可说”。他们只是被束缚住了,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秘密、烦恼与迷惑。他们在学习写作文的过程中受到了太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失去了自主性,久而久之,他们把写作神圣化了,同时也失去了应有的写作心理自由,失去了写作的乐趣。

    解除各种条条框框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放飞心灵,还他们自由,让他们可以“放胆”地写,“任意”地写。在自由本性的导引下,人的生命活力才会被激发出来,只有生命感被激发,才会带来个性的张扬。近几年来,欧美国家的写作教学广泛采用了自由写作的策略。唐纳德、埃米格、莫菲物等写作专家认为,自由写作有助于增进思维与表达的流畅性。在自由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欧美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写满一张白纸。他们认为,这种方法有利于记忆的探索,有利于促进作者思维。自由写作策略在我国也有不少教育者在尝试。“随随便便写,怎么想就怎么写,怎么高兴,怎么有趣,就由着性子怎么写”,魏书生老师这句话看起来非常朴实,却道出了自由写作的真谛。

    “我曾经无数次闷坐在令人窒息的卧室里,望着窗外吐着黑烟的烟囱,用自己枯燥的笔触描写婉转的鸟鸣。可我哪里知道,这原野里的天籁之音是在任何文章里都无法体验到的。我曾经无数次抒写潺潺的流水,也曾经写过凋零的红花,哪知道原野中柔软的泥土里,总有这样一个声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曾经无数次为大自然而讴歌,却从未如此细心地观察过大自然:蚂蚁在共同搬运食物时,表现出的顽强与团结;鸟雀巢里,母鸟喂雏鸟时流露出的温馨;树木草藤创造的盘根错节……一切的一切,又岂能是简简单单地从课本中就能领会得到的?即使是生花的妙笔,也未能诠释大自然的奥秘。”这是题为《也是一堂语文课》的中考优秀作文节选段落,小作者另辟蹊径,走进了大自然的这个课堂,体现了“人无我有”的新思路。作者在文章中尽情地抒写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表达对自然和爱情的热爱。散文式抒情的笔调写出作者在大自然的课堂里学语文的体验与感悟,叙事、抒情融为一体,议论水到渠成。

    四、以情动情,营造感动,放飞情思。写作灵感的产生是人的显意识与潜意识交互作用的结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情景或环境,会唤起人们潜在的意识,并与其显意识沟通。教师在作文训练中,即可以利用这一点,营造某种能够使学生心理亢奋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的感染与牵引下,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包括从书籍、电视中接受到的间接经验),不知不觉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以此激发灵感。这要求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抓住写作契机,让学生思维活跃,营造感动,放飞情思。

    有时我感到非常困惑,涉及到亲情的文章本应该是最适合表达真情实感的,可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却是空洞苍白,所写事例是那么老套,雨天送伞、深夜去医院、考试失败后的语重心长,想找到情感真实的文章为什么那么难?有位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道:“是不是父母就是子女上辈子的债?今生今世子女就是来当狗还债的。是不是父母说话永远都是对的?不论怎样孩子都要听。是不是每个父母都是称职的?都十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难道他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脾气、弱点、缺点、优点吗?难道我没有自己的优点吗?”

    可见,学生和家长的沟通还是存在问题的,很多家长并不是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还有一些家长知识水平较低,独断专行,他们和孩子之间有很深的一条鸿沟。还有些孩子由于父母过分溺爱和骄纵,致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了对别人的情感投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想让孩子说“爸爸、妈妈,我爱你。”这里面怎么能让人感受到亲情的可贵呢?

    为此,作文讲评时我换了一种方式,我先安排学生看了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然后让学生每人找一篇名人或作家写父母的文章,在课堂上交流,再让学生谈谈生活中,最让自己感到的一个小细节,让他们对照自己的作文,反思一下是不是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后来很多学生主动把他们的修改稿给我看,有些文章写得很感人。

    情思是小舟的双桨,有了它,作文才能荡漾漂流;情思是蝴蝶的双翅,有了它,作文才能翩翩起舞;情思是天际的彩霞,有了它,作文才能多姿多彩———情思是学生精神的栖息地,有了它,学生才能感受到写作的真正快乐。

    找回学生的情思,让学生们在作文中释放自己,这才是作文的关键。作文写作是一扇明亮的窗,用真情轻轻一扣,眼前便会呈现精彩的世界。让我们共同努力,找回情思,让学生快乐作文,也快乐地做人!

    (本文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运用叙事心理辅导指导农村初中生随笔文写作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C/2011/11/449)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朐山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