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汉语
胡永晖
【摘要】目前汉语在国外产生了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与此同时汉语在中国本土却日益遭遇冷落,笔者在阐述国内外对汉语重视程度轻重不同的现实下,高呼“拯救汉语”。
【关键词】汉语;冷落;拯救
近日,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这是我国十多年来首次以官方的名义加强母语地位的一项举措。目前,已有北大、清华、北航、南开等多家高校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尽管有人认为诸如此类的“要求”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下策,也并未见更多的实际举措,但我还是透过这一信息看到了教育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视,看到了目前汉语在它的祖国面临的尴尬与困境。
和汉语在国内地位丧失的事实完全相反的是,近年来,汉语在国外却产生了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自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以学习、推广、研究汉语文化为主要目的“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挂牌,短短几年间,已有1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落户世界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目前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向我国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在该国设立“孔子学院”。据保守估计,通过海外各地“孔子学院”的建设,到今年北京奥运会时,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到1亿左右。
汉语尽管在域外越来越受人追捧,但这并不能遮盖汉语在中国本土所遭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冷落这一严峻现实。
我们耳闻目睹的现实是,汉语目前在我国的教育、科技、学术、商业、传媒等领域,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和排挤。在中小学校园里,语文被认为是最基础、最重要、最具工具性人文性、最实用的学科,而学生最不重视的学科竟然就是语文。据调查,目前我国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依次递减,高中生学语文的平均时间不及数理化的一半,英语的三分之一。大学生学英语的时间更是占到了所有在校学习时间的一半以上。
在各种学术报告场合、传媒界,用英语作学术演讲和报告的中国学者已是不计其数,但他们当中很少有人读过“四书”“五经”。甚至连汉语语法都搞不懂的“学者”也并不少见。看看在各种公开场合发言的“名人”们的讲话水平,再看看我们周围的各种印刷品、广告、商业装潢、影视节目字幕上的错别字,就知道国人对母语的使用是多么的粗疏和草率!例如几乎在所有的中国商品上,我们都能见到诸如“Made In China”之类的英文、韩文、日文、法文、俄文,甚至阿拉伯文,却很少见到汉字。
中国学生爱母语、重视语文,这本是无需讨论的问题,而现如今在中小学、大学校园里轻视、弱化语文的现状,却让我们不得不关注一下汉语的母语地位问题。毋庸讳言,汉语在我国的“国家地位”已经开始动摇,作为母语的主权也正在丧失。连中国人都如此轻蔑自己的母语,却又不遗余力在国外建立一座座“孔子学院”,煞有其事的推广汉语,且倍感自豪地宣扬洋人如何重视汉语、崇拜中国文化,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好在教育部已意识到汉语正日益冷落这一现实并提出了要求,接下来国人应转变观念,重视汉语,我们高声呼吁:救救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