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有机融合

    杨丽珠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目前的重点教学课题之一。对此,教育界提出教师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合课外阅读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丰富学识、拓宽眼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与融合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有机融合

    小学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而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主要途径,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传授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探究未知世界,确保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学习乐趣,获得情感体验,增加知识储备,为身心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融合的必要性

    1.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教育界明确指出,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项主要途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向学生灌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读物,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因此,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必然要求。通过观察可见,近些年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大部分地区语文学科的考试重点不仅是检测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分析概括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等。

    2.课外阅读是拓宽学生视野的主要途径

    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接触到具有不同思想与风格的作品,有利于积累大量的素材,为写作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学习语文这门学科并非仅是学习语文教材的知识,还需要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外阅读丰富精神世界,促进修养提升。因此,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延伸至日常生活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并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融合的具体措施

    1.合理选择读物,激发阅读兴趣

    课外读物相对复杂与多样化,而小学生社会阅历浅、阅读经验少,难以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或者易受到不良读物的影响。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需要将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为依据,并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任务对课外读物进行合理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融合,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借助于课外阅读的优势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个人爱好等,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课外读物进行合理选择。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考虑到他们语文基础薄弱,不宜选用理解难度大的课外读物,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理解能力,可选择《口渴的乌鸦》《狐狸和葡萄》《口渴的乌鸦》等寓言故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阅读积累,因此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可适当扩大其阅读面,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等中外名著,或是《爱迪生传》《毛泽东传》《达尔文》等人物传记。在选择课外读物完成后,鼓励学生每天在课后积极、主动阅读,尝试在阅读的过程中做阅读笔记。这种方式能够满足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需求,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写作水平。

    2.开展阅读活动,营造阅读氛围

    虽然课外阅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仍存在一定的抗拒情绪,或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而敷衍了事,导致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无法有机融合,从而无法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开展阅读活动的方式,营造出浓厚的阅读氛围,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学生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植物妈妈有办法》《我是什么》《曹冲称象》等课文后,开展故事大会、手抄报展览等阅读活动,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文进行复述或制作手抄报,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分享阅读体验的机会,让学生获得阅读的成就感。如此一来,学生在进步、得到他人的赞赏后将会不断提高阅读的积极性,今后在课外阅读与阅读活动中会投入更为高昂的热情,进而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效果的提升。同时,教师每周选择易理解的课外读物,并固定安排阅读活动课开展小组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让学生充分阅读后,组成多个小组,针对文章的优美句子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本小组的阅读活动成果,最后由教师针对各小组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与点评。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浓厚的阅读氛围中完成阅读任务,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全面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有针对性地予以帮助与指导,进而促进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

    3.灵活布置作业,培养阅读习惯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课后习题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极易引发学生的抗拒感,并且难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融合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需要改变布置作业的方式与作业内容,既要保证学生掌握当堂课的学习知识,又要使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知识为今后所用,以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学习:“小朋友们,当年毛主席在江西干革命时,为解决当地村民吃水难的问题,亲自带领战士与乡亲们挖了一口井,后来乡亲们在那口井的旁边立了一座石碑纪念他。”通过故事帮助学生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与服务的高尚品质。在学生学习并掌握当堂课的重点知识后,教师可以在课后要求学生结合故事内容与自己的体会,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后的感受,由教师在下一堂课上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优秀的作品。今后每周随机布置写作的家庭作业,指导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课外阅读完成,让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课外阅读与写作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积攒下大量的素材为今后写作所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尝试布置阅读作业,即每日随机选一名学生为其他同学推荐自己最近阅读的课外读物,全班同学一起阅读后针对故事内容、人物特点等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4.传授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是积极吸收文章信息的过程,并非机械地吸收信息的过程。然而,分析小学生阅读的现状发现,部分学生未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课外读物中部分难以理解的语句很可能会对阅读产生影响,导致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处于被动的状态,使课外阅读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为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读物,为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还需要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整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教师每周可固定安排阅读指导课,在课堂中主要向学生讲解阅读方法并传授阅读技巧,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如果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想表达什么含义呢?文章涉及大量的自然常识,通过课文题目你们可以想象出课文的内容吗?”指导学生结合以上的问题阅读课文内容并进行深入思考,促使学生通过审题、分析细节与概括主旨等阅读训练掌握阅读技巧。在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情景剧,指导学生在听与看的过程中主动求知,在深入思考作者的写作思路后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字的魅力,学会理解人物特点与性格,进而掌握阅读技巧。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后便会改变对阅读的态度。当课外阅读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后,学生就能够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进而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是获取、收集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密切的相關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小学生的特点、爱好作为出发点,结合教材内容为小学生合理选择课外读物并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以此延伸教学内容,帮助小学生培养阅读习惯,进而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辜文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例谈[J].小学教学研究,2017(20).

    [2]陆晓燕.基于“三重拓展”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引导初探[J].吉林教育:综合,2015(31).

    [3]余芳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2015(16).

    责任编辑:丁?蔚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