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三脚架(大班)

    宋超英

    

    设计意图:

    种植园地里的矮牵牛长势喜人,孩子们商量着要给矮牵牛搭架子。怎样用最方便的方法搭出最稳固的架子呢?孩子们急需解决这一问题。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第一次探索——尝试用多根游戏棒撑起橡皮泥团,获得有效的操作方法;第二次探索一尝试慢慢减少游戏棒,直至用最少的游戏棒撑起橡皮泥团,体验三脚架的稳定性;第三次探索——选择不同的材料自主搭建三脚架,以便撑起一颗玻璃弹珠,习得搭建三脚架的关键经验;第四次探索——在搭建成功的三脚架上添加各种辅助材料,以便撑起更多的玻璃弹珠。环环紧扣、逐层递进的探索活动不仅让幼儿感受到了三脚架的稳定性,而且能学以致用——搭建简易三脚架,让矮牵牛顺利爬藤。

    目标:

    1.探索用游戏棒撑起橡皮泥团的方法,发现“三脚架”的稳定性。

    2.在制作“三脚架”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并乐意解决问题。

    3.体验操作成功的乐趣。

    准备:

    1.有关分组和闯关任务说明的PPT课件,示范用的操作材料一份,红、黄、蓝、绿颜色的标记。

    2.橡皮泥团,游戏棒,筷子,水彩笔,粗吸管,玻璃弹珠,皮筋。

    过程:

    一、进入主题,萌发兴趣

    师:我们的矮牵牛需要搭架子了。怎样的架子搭起来既方便又稳固呢?今天我们要来试一试。

    师(出示游戏棒和橡皮泥团):我们今天要用游戏棒和橡皮泥来玩一玩搭架子闯关的游戏。也就是说,我们要搭好几次架子,搭的难度会一次比一次大,你们要闯过一关又一关。

    师:闯关游戏要组建战队,所以你们要分成几个战队。

    师(播放PPT课件):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屏幕上告诉我们要组成几个战队?每个战队有几名队员?

    师:你们看懂了吗?看懂了就开始行动吧!(教师在桌子上迅速贴上红、黄、蓝、绿标记,幼儿自主选择组别。)

    二、自主操作,逐一开展闯关游戏

    (一)第一关:用游戏棒将橡皮泥团撑起来。

    1明确任务。

    师:战队组建完毕,现在进入第一关。

    师(播放PPT课件,见图1):看懂了吗?请你来说一说,第一关要做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师:对了,第一关是要用一些游戏棒把橡皮泥团撑起来,让它稳稳地站立在桌上。两分钟内完成任务的人可以为自己的战队得到一颗星。记得数一数你用了几根游戏棒。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重点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以便抓住契机,在分享交流时引导幼儿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3.分享交流操作結果。

    师:时间到,第一关闯关结束。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小朋友把橡皮泥团撑起来,让它站立在桌上了。我们统计一下每个战队的星星数。(根据操作结果给自己的战队贴上星星。)

    师:这一关有很多小朋友成功了,也有一些小朋友没有成功,但没有关系,我们一起来找找好办法。(将成功的作品和不成功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

    师:比一比,这些是成功的作品,那些是没有成功的作品,它们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讨论:游戏棒插的位置不一样,游戏棒插得太少……)

    师:谁来帮帮忙,怎样可以让这些没有成功的作品也能稳稳地站立在桌上呢?(幼儿上前调整。)

    师:游戏棒的一头已经插到橡皮泥团里了,为什么还要把游戏棒的另一头在手上比一比再调整呢?(另一端要一样齐。)

    师:你觉得他为什么要把游戏棒下面分开一些?(分开放就站得稳。)

    (析:在操作过程中,有四分之一的孩子未能成功。为此,在分享交流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对成功和未成功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到不一样的地方,进而提炼出获得成功的方法。)

    师(小结):每根游戏棒的一头要尽量插在橡皮泥团的中间,并靠靠拢;下面要一样齐,还要分分开,这样才能将橡皮泥团撑起来,站站稳哦!

    (二)第二关: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团撑起来。

    1.明确任务。

    师:现在进入第二关,请看大屏幕。

    师(播放PPT课件,见图2):看懂了吗?要求我们干什么?对,这一关要求我们慢漫减少游戏棒的数量,用最少的游戏棒撑起橡皮泥团,让它稳稳地站立在桌上。成功的队员可以为战队赢得一颗星。

    师:想一想,你觉得最少用几根游戏棒就能把橡皮泥团撑起来,并让它稳稳地站立在桌上?为什么?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师:慢慢减少游戏棒,一根一根地试,还可以调整游戏棒的位置哦。

    3.交流操作结果,进行现场演示。

    师:时间到,这一次大家都能用游戏棒把橡皮泥团撑起来,稳稳地立在桌子上。真棒!请说说你用了几根游戏棒呢?请把你的作品拿上来给大家看一看。(请游戏棒用得较多的孩子。)

    师:×××用了×根游戏棒,谁比他用得少?上来试一试。(请用得少的幼儿上前调整。)

    师:你为什么觉得可以拿掉这一根呢?(这一根没有立在桌上,是多余的。)

    师:还有谁比他更少吗?(请幼儿上前调整),这次的游戏棒调整成了什么形状?(三角形。)

    师:现在大家觉得最少可以用几根游戏棒?(三根。)两根行不行?我们试试看。

    师:看来两根不行。那么,这一关又会星落谁家呢?—起来统计一下吧。(根据操作结果给战队贴上星星。)

    师(小结):三根游戏棒围绕一个中心点摆成三角形,就能既方便又稳固地把橡皮泥团撑起来。人们把这种架子命名为“三脚架”。

    (析:先请游戏棒用得最多的幼儿上前演示,再请用得少的幼儿进行调整,慢慢减少游戏棒的数量,让幼儿在一步步的操作中得出“三脚架”的概念。)

    (三)第三关:说说生活中的三脚架。

    1.说一说生活中的三脚架。

    (1)明确任务。

    师(播放PPT课件,见图3):看懂了吗?这一关要求我们干什么?

    (2)表达已有经验。

    师:其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脚架。第三关就是请你们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的三脚架。每说出一种就可以为你们的战队获得一颗星。(幼儿表达,教师即时出示相应图片,并为各战队贴星星。)

    2.拓展认识生活中有用的三脚架。

    师:你们说了这么多,我也忍不住要和你们分享几个特殊的三脚架了!(教师播放图片,简单说明名称及用途,幼儿欣赏、了解。)

    师:这是消防三脚架,稳稳地立在地上,发生火灾的时候消防员叔叔都要用到它。

    师:这是测绘仪,有小朋友说在马路上看到过它,修路、建发射塔时工程师会用它测量精确的位置。

    师:这是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塔身用三脚架搭建而成,这样的建筑既坚固又别致。

    (四)第四关:自制三脚架。

    1明确任务。

    师:现在进入第四关,请看大屏幕。

    师(播放PPT课件,见图4;出示搭建材料:PVC管、筷子、吸管、水彩笔、皮筋):看懂了吗?这一关要求我们干什么?

    师:这一关是要求小朋友自由选择三根材料,用橡皮筋捆扎起来,做一个简易的三脚架,做好了将弹珠放上去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把弹珠稳稳地顶住。成功的队员可以为自己的战队获得一颗星。现在开始吧1

    2.幼儿尝试制作三脚架,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发现了什么?下面分叉多大就能立起来呢?把弹珠放上去试试。

    师:皮筋绕几圈最合适?可以和你的朋友讨论一下哦!

    师:搭成功了吗?换一种材料搭搭看。你发现哪一种材料最稳固?为什么呢?

    3.交流操作结果。

    师:时间到!我们来看一下你们制作的“三脚架”。

    师:大部分小朋友都做成功了,祝贺你们得到一颗星。

    师:这个三脚架为什么没有成功呢?(教师选取一个采用吸管、筷子、PVC管三种材料搭建的三脚架,引发幼儿讨论。)

    师:原来这个三脚架选用的材料高度、粗细、软硬不一样,所以三脚架不容易立起来。

    师:那这个三脚架选用了三支水彩笔来做,为什么也立不起来呢?

    (幼儿讨论。)

    师:×××说要把皮筋绑高一点,我们请他来试一试。(幼儿上前尝试。)原来这个三脚架皮筋绑的位置太低,重心不稳,所以也立不起来。那么绑在哪个位置合适呢?

    师:真的成功了!原来皮筋绑的位置不一样,也会影响三脚架的稳定性。

    (析:幼儿有的采用相同的材料,有的采用不同的材料,这样,做出来的三脚架稳定性也会不同。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最终帮助幼儿发现相同材料做成的三腳架最稳固。同时,幼儿对于皮筋绕几圈、绑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也有了一定了解。)

    (五)汇总闯关成绩。

    师:闯关游戏结束了!我们来汇总一下各战队的成绩。各队的成绩都不错,让我们击掌庆祝胜利!

    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玩了一个科学闯关游戏“神奇的三脚架”,大家都学会了做三脚架。活动结束以后,我会把更多的材料投放到科学活动区,请你们做两件事情:一是你们觉得加上一些什么材料可以使制作的三脚架撑起更多的弹珠,大家可以去试一试;二是请你们去资源收集站找找搭建材料,为矮牵牛搭一些稳稳的三脚架。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