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张小锋+王湘宁
摘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这不只是一个纯粹的历史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现实政治问题。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既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关键词: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毛泽东历史地位
近年来,思想舆论界仍存在诸多迷雾,造成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误解和误读,表现之一就是如何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尽管此前有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有过深入系统的阐述,但质疑改革开放、割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曲解乃至诽谤毛泽东历史地位的错误认识,仍有相当的影响,有必要予以澄清。
事实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不只是一个纯粹的历史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现实政治问题。正确认识和把握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有利于深刻揭示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深入认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规律性,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的历史理论;同时也是对历史虚无主义、质疑改革开放等错误思潮的有力驳斥。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的历史是一个整体,前三十年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本政治制度和必要的物质基础,提出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思想,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虽然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这一论断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之间的关系,澄清错误观点,正本清源、凝聚共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个历史时期主线一脉相承
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问题的研究,大体形成两种基本相反的观点:一是“非统一说”;二是“统一说”。 “非统一说”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处于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和时代,具体表现为“彼此割裂说”或“相互否定说”,如把改革开放前说成是专制主义的,把改革开放后说成是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的;如以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割开来;如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否定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地位、作用与贡献;再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成是“新民主主义的回归”等。与此相反,“统一说”则认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实质,研究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思想理论基础;从方法论上探讨如何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归根到底是一脉相承的,统一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跨出第一步,才有第二步。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也是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壮丽事业,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事业。虽然不同的奋斗阶段、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同一个过程,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经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到邓小平同志的表述,到胡锦涛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总体评价,再到当代领导人、领导集体的重要论述,党中央对这段历史的总体评价至今没有改变过。前后两个30年,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这条主线来讲,是一个整体,一脉相承。区别在于,前30年的探索出现失误,没能成功找到一条正确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但就“致力于探索”这点而言,两段历史一脉相承,而且前段探索为后段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鉴,包括经验也包括教训。
前30年为改革开放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前30年的探索,特别是1957年以后,虽然发生了很多失误,但仍取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我国从贫穷的农业国变成初步工业化的强国。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明了这段时期的成就对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奠基作用,也是两段历史重要的本质联系之一。
1.基本政治制度建立
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在毛泽东时代奠定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基本政治制度延续至今,已为历史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浸透着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思考,不仅包含着他的失误,而且更包含着他的贡献。这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直接的思想理论准备。
2.经济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前30年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1956年—1966年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虽有许多失误,但从总体看,国家没有放松生产;从数量看,10年共建成530多个大中型项目;从质量看,新兴工业部门迅速成长,新产品、新品种不断涌现,特别是电子、石化、原子能、导弹等新兴工业部门;从布局看,除原有沿海工业基地外,广大内地和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许多从来没有工业的地方,办起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建成一批新的工业基地。这短短10年中,取得的成就虽是初步的,却是宝贵的,为之后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1966年—1976年期间,尽管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巨大挫折,但在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其中包括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投入生产,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使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都有很大发展,为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和必要的物质基础,特别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美国、苏联核垄断,提高了国防能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中国大国地位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人民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保证。
3.精神文明成果值得提倡
新中国成立后30年,除“文化大革命”10年外,有些精神文明成果还是值得总结的。在战胜经济困难的过程中,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解放军”的号召,对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也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革命热情,树立了社会主义新风。在这种良好社会风气影响下,大批先进英雄人物成长起来,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对焦裕禄、王进喜等人事迹的宣传和“南京路上好八连”先进典型的学习,在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为人民服务、公而忘私、乐于助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美德深入人心,成为全民崇尚的行为准则。
后30年为新中国开创未来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应时代要求和回应人民期待,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推进改革开放,并明确提出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以往正反两方面经验,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新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以往失误的纠正。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中,发展最快、最健康的是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但历史不能割断,这三十多年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前30年的发展分不开。前30年虽历经挫折,但整体来看成绩是主要的,为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制度的和物质的基础,提供了许多正反两方面经验。正因为有这些正面经验可以继承,有这些反面经验可供鉴戒,才能有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正是在深刻反思前30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创造性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才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习近平总书记对待历史的态度和方法,给我们以深刻的教益。古人云:“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留给我们一个重要教训,毁史必毁国,毁史必亡党。我们绝不能再犯苏共的错误、重蹈苏联的覆辙。我们要珍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创业史,把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创和发展的伟大事业坚持好、发展好,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李韬,林经纬.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J].红旗文稿,2013(4).
[2]朱佳木.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历史及其联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J].中共党史研究,2008(1).
[3]张浒.从《论十大关系》和“科学发展观”的比较中看新中国两个三十年[J].新西部,2011(4).
[4]梅宏.如何正确看待新中国成立后的两个30年[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2(4).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0.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300.
[8]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
[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7.
[10]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3-1-08.
[11]正确对待历史 正确评价历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4(2).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责任编辑:卜 珺]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