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成群》中“井”意象的广义修辞学阐释
李美玲
摘 要:根据广义修辞学的理论,“井”作为小说中的高频意象和在小说中不可忽视的修辞元素,从文本语境来角度来看,如结合修辞语境其修辞内涵值得研究,可以指向词语“井”的本义,也指向词背后的隐喻义 。文本中“井”的隐喻义不仅与颂莲的命运映照,而且始终参与文本语篇建构,推动文本叙述的始终。
关键词:井;封建时代;女性;广义修辞学
由苏童创作的小说《妻妾成群》,讲述了女大学生颂莲在家庭发生变故后,毅然决然地嫁入封建家族作妾,也由此拉开了另一种人生序幕的故事。小说艺术性地体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病态地残害、破害,揭示了封建背景下,女性无法改变的命运悲剧。
苏童最初从事先锋文学创作,而后转入“新历史”小说的创作,《妻妾成群》就是其中的一部代表作品。写作风格上,他擅于在小说中渲染感伤、绝望、颓靡、恐惧、悲凉之气氛。这不仅与作家诡异的讲述方式、唯美颓废的叙事语言、神秘恐怖的氛围环境有关,更体现在苏童对意象的独特选择,小说中总是贯穿了一些典型意象,这些意象在不同程度上支撑了小说的线索、结构和内涵。
根据谭学纯教授的“修辞技巧—修辞诗学—修辞哲学”的“三层面”理论。以话语层面的修辞技巧为起点,向文本层面的修辞诗学和人的精神层面的修辞哲学延伸,探讨文本话语的“写法”如何影响其中的“章法”和修辞主体的“活法”本文借鉴了谭学纯教授广义修辞学“三层面”理论,并在此基礎上简单探讨文本叙述是如何由“井”的修辞语义推动,如何关联与封建时代下的女性与自身命运的抗争,以及文本中的“井”如何与主人公相映照,尝试以另一种解读方式研究小说的文本话语。
1 井:人欲(性)和死亡(宿命)的复合隐喻
王一川认为“将某些高频词揪出来进行‘拷问和分析可能是有意义的。高频词的出现必然浸润着某种意义,但很多时候作者未必察觉,那么这就是所谓‘潜意识的使然,成为解读作品的重要密码。”
据笔者统计,在小说《妻妾成群》中“井”意象在不同情境共出现41次,不仅成为小说的核心修辞元素,更贯穿全文,成为了揭示大院的女人们不可避免的命运归宿的重要线索。
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井”的义项主要有:
(1)水井
(2)指污水池。
(3)指泉水。
(4)指古代王侯的墓穴。
(5)井田。
(6)设置或划分井田。
(7)比喻法度;条理。
(8)“阱”的古字。
(9)量词;
(10)象声词(井井)
(11)《易》的卦名。
(12)井宿。
(13)经穴名。
(14)古国名。
(15)姓。
《汉语大词典》共收录了超过10个义项,并记为“井1…15”,在本文中,笔者将取义项“井1”、“井6”和“井9”结合文本来探讨。需特别注明的是,义项“井1”为本义,为了呈现清晰的叙述表达,本文将“井1”代表的本义记为“井0”,将文本语境中表示的隐喻义分别记为“井1”和“井2”。
1.1 “井”的本义:井0”
“井”是一种用来从地表下取水的装置,在古代,井是家户人家生活的“必备品”。甚至在我国某些偏远乡村,井依旧是地区人民赖以生存的取水工具。
在小说中的陈家大院至少有两口井,颂莲第一次被抬进院子时,仆人们在井边涣洗衣物,而颂莲走到井边要求打水洗脸。因此这里出现的“井”,呈现的是“井”的本义,即只是为人们日常生活所利用的“工具”。然而久居大院的妻妾们早已如井中之水,她们的生活和生命的活力永远只被限制在如同井口般大小的“天地”,过着一种“井井有条”的充斥着“规矩”的日子,而丈夫就是她们的一切。高墙深院中的女人实际上就是男人的“一口口井”,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的存在。据此,表示本义的“井0”的核心义素为[+水井+工具+封闭空间]。
1.2 “井”的隐喻义:井1(欲望+规矩)、井2(死亡)
在小说里,文本的展开以及主人公活动范围的扩大,“井”的意义变得复杂但逐渐清晰。小说中颂莲完成了从“女学生”到“妇人”的蜕变,她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如同深不可测,甚至无底的“井”,而无处不在的深严规矩却是对人欲的禁锢,因此隐喻下的“井1”代表了两个相对的意义。在小说结尾处,“井”又成为了“死亡之井”,是女人命运的归宿,用“井2”隐喻“死亡”。
因此,井0、井1和井2的语义关系如图:
井0:本义(取水工具)
隐喻义:井1:人欲+规矩
井2:死亡
2 井的本义和隐喻义推动着情节的展开:工具 ? 人欲、规矩
“井”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其存在意义不只是人认知中的某个“物”。“井”的意义与人的存在以生活为“基点”,在“互动”中被赋予深层次的内涵。“井”的原始内涵随着颂莲的生活轨迹的扩展,逐渐发生或隐或现的“异变”。在描写女主人公的第一次“性体验”时:
“颂莲仿佛从高处往一个黑暗深谷坠落,……。奇怪的是意识中不断浮现梅珊的脸。”
颂莲在“性爱”的过程中,感到自己在堕入一个“黑暗深谷”,这一情节正是作者为“井”隐喻义安排的“隐性”出场方式。一方面,它暗示了颂莲真正成为了生理意义上的女人,而褪去的纯真即将被日后的“性欲”所取代。为此,颂莲的角色从一位受过先进教育的新女性向为争夺男人宠爱而不折手段的旧时代传统女性过渡。但这种过渡并没有成功,因为颂莲依旧保留了被新文化洗礼的个性,不拘一格的颂莲与规矩深严的陈府自然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在她与后院的“井”有了更频繁的接触后,其悲剧命运也愈来愈清晰。此刻“井”的喻义不再是“工具”,而在这里也代表了封建家族中有绝对权威的“规矩”,任何人都必须服从,也象征了颂莲在成为女人后,对“性欲”的追求如深不见底的“井”,由此推动了情节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颂莲在情节中出场方式的不同,她对“井”的存在,以及对“井”的认识开始与深院中的女人发生联系。
“她注意到紫藤架下有一口井……,颂莲看见自己的脸在水中闪烁不定,听见自己的喘息声被吸入井中放大了,沉闷而微弱、……,”。
“……都是什么人死在井里了?卓云说,都是上代的家眷,都是女的。”
颂莲在初次体验做妾的生活时,她无意间来到了“井”边,当她好奇地探头看井时,“颂莲看见自己的脸在水中闪烁不定”。这一情节实际上映射了颂莲自己,她从此被“困”在阴暗,窄小,“深不见底”的“井”中。而在卓云有意说出“井”在府中的用途后,她开始留意这口“井”。
2.1 井的本义和隐喻义推动着情节的深入:对自身命运的认识
颂莲在与陈老爷谈论这口“井”时说到:
“……一眼就看见两个女人浮在井底里,一个像我,另一个还是像我。……原来是为寻死的人挖的。”
这时的“井”开始意喻着“死亡”,也是颂莲和梅珊的归宿。
“……湿漉漉的手,它从深不可测的井底升起来,颂莲惊恐地喊出了声音,但整个身体好像被牢牢地吸附在井台上,……”。
“……你知道是谁死在这井里吗?她说,还能是谁,一个是你,一个是我。
自带叛逆精神的颂莲,不断挑战封建家庭的“规矩”,以至于她失去了女人的唯一“靠山”——丈夫的宠爱。而这时的“井”开始“活了”,它向颂莲逐渐靠近。而梅珊,作为另一个困在大院的女人,却对自己和颂莲的命运看得透彻。“井”就是她们,“井”就是她们的归宿。
2.2 井的本义和隐喻义推动着情节的结束:死亡
“黑暗中的一群人走到了废井边,……,颂莲就听见一声沉闷的响声,……是梅珊被扔到井里去了。”
梅珊生命在“井”终结,而颂莲也彻底崩溃,这也印证了梅珊在“井”中看见的两张脸。显然,陈府的“井”就是一口“死人井”,是“埋葬”围城中女人鲜活生命的无底洞。小说最后,仆人复述着颂莲一直念叨着的话:
“颂莲说她不跳井。”
至此,笔者认为小说中出现的“井”不仅与颂莲和梅珊有着紧密联系,它同时也映射了封建时代在相同背景下女人的命运。即使陈府还有几位安然无事的太太,但其实她们的命运最后也是“殊途同归”,也许她们不会被残忍地投井,实际上早已被“索死”在封建家庭的“井”中,她们的青春、活力和人性都早已在“井”中“糜烂”、“腐朽”。
从文本叙事来看,“井”在发挥日常生活的作用时,它的存在意义随着渗入主人公的心理世界而深化,使得“井”在最后象征了“死亡”即“命运归宿”这一主题。
3 结语
通过文本中的语篇建构来看,“井”的每一次出现都从不同程度上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同时也通过“井”隐喻了在深院中,饱受封建文化折磨和摧残的女性命运。因此,它的出现不仅只是一条看不见的“线索”,它还支撑着整个情节的发展。长久存在陈家大院的“井”经历了在颂莲初到时的汲水“工具”到象征了陈府深严的规矩及到成人的“性欲”,最后到用”井”的幽黑、深暗象征着女主人公最终的命运。到小说末尾,陈家的井依旧还在,却不知还有多少女性会重演颂莲的惨剧,活成一口“井”。
参考文献
[1] 谭学纯、朱玲著.广义修辞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2]赵宪章.形式美学之文本调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40(3):54-58.
[3]罗凤竹主编.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335.
[4]肖翠云.哑炮:性与人性的广义修辞学阐释[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7,01(11):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