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孔令云

    摘要:本文从课堂语言组织、教科书的激“活”、合理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作业布置紧扣学科特点、有效复习备考等方面进行阐述,探索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以期为今后的有效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如何既贯彻新课改理念又收到教学实效,对不少教师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了如下经验。

    一、教师的课堂语言组织应具实效

    语言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媒介。新课改下,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进行语言组织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之前我片面地认为:新课改追求“新”,“新”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情绪高涨,形成热热闹闹的课堂局面。

    但是从学生答题情况的反馈来看:学生在答题时,明显口语化现象严重、感性化语言过多而导致得分不高。究其原因,是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地追随我的口语化讲述,却没有把基础的知识进行升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夹杂口语,不能够准确地表述。

    我通过课后认真反思意识到,我的所谓“个性化”的语言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同时也向学生传递了不严谨、过于感性化地回答问题的思路。之后的时间里,我不断调整,用准确恰当的学科语言进行描述。讲到重难点时“挥时如土”,对无关紧要的内容“惜时如金”。每堂课尽力引导学生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语言和态度构建知识框架。

    二、“激活”教材

    与老师相比,初中生比较倾向于认同教材里的知识以及其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初中生首先表现出的是顺从和接受,也很少会有学生有意识地去思考其中的问题,更极少有学生提出与教材中不同的观点。这时,我们道德与法治老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用发散和批判的方式去阅读和学习教材,要使学生认识到教科书只是向我们表述观点的一种载体,要把教材当成是学习资源,不能将之当成束缚思维的“教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利用教材这种教学资源时要勇于创新,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共同解决。在探究知识和观点碰撞中,生成知识理论,把道德与法治课堂“激活”,把教科书用活。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学课件怎么做才能收到教学实效?

    在这一点上我曾经犯了和许多老师可能同样的错误:常常在课堂上展示大量丰富的辅助图片、穿插很多故事,学生却从最初的新奇到后来越来越沉默、兴趣渐减。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实践,积极参加外出听课、学习。特别是听了一些全国优秀的政治教师、省“教坛新星”等名师的课后,我意识到,课堂上“大批量”的课件展示,看似内容丰富、课堂充實,其实隐含了许多弊端:制作的大量课件,要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讲完,为了赶进度,只能把应该是师生共同探究交流的课堂变成我的“一言堂”。例如:上《人生难免有挫折》这堂课时,我从名人的挫折经历导入挫折的含义、挫折的普遍性及在生活中的表现、挫折发生的原因、挫折的两面性等,制作了48张幻灯片。中间为了和新课改接轨,又特意设置了三个探究题,按照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引导归纳四个步骤来完成这三个问题,只用了六分钟。然而这堂在当时自认为不错的课收到的反馈是:教师评课时感言内容太多,重难点不够突出,幻灯片课件泛滥,探究的问题广而不深,学生难以消化接受。学生则反馈材料很多、图片过多、老师一个人讲得过多,感到脑累、眼花,应接不暇。

    在充分地调研之后,决定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首先,我先从课件制作上进行“瘦身”:以最少的图片、最有力的材料来攻破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其次,重新梳理、整合教材内容。再次,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就教学重难点设置一些有效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生成知识理论。同时,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方面“增肥”,在教师讲授时间上“瘦身”,及时转变自己的“一言堂”的角色。最后,诚邀几位听过这节课的老师,再次走进班级听课。于是,我连夜重新备了一次课,在另外一个平行班级又上了一次。结果,这次的课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教师说这节课上得很“实”,探究的问题深而到位,很有效;学生们说眼睛不再眼花缭乱,大脑不再“供氧不足”,上课比较轻松,有时间思考,思路相当清晰!

    四、作业布置紧扣学科特点,注重实效

    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等。什么样类型的作业才能保证有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作业的选题一定要反映学生学习的重难点,贴近学生的实际,把握课标要求,把握好作业的难度系数和作业量。实践证明,作业选题切口不宜过大,作业量不宜过多,作业密度不宜过频,否则学生易出现抄作业、赶作业、不交作业的现象。

    其次,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许多类型的题目答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在论据充分的基础上提出有建设性的思想认识。

    最后,做好作业反馈工作。对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教师一定要认真批改。那种只“阅”不改或对学生作业的质量不加区分、不评出等次,都是教育者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会严重挫伤学生做作业、交作业的积极性。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记录、归类、总结、纠正,对作业结果做出统计并进行理性处理,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对于作业质量完成不太理想的学生先要尊重、肯定其劳动付出,然后委婉地提出批评、告诫。

    五、注重复习、备考的有效性

    我把复习分为及时巩固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总复习三个环节。

    及时巩固复习,是指上堂课和下节课之间的复习。这种复习一般是让学生上完课后及时复习,下节上新课前由教师进行检验性复习或由小组组长代为检查。学生复习时主要扣住教师的板书知识体系、重难点、课程标准要求等。

    阶段性复习,主要是指以单元为形式的复习,按单元进行知识梳理性复习。采用学案设计、单元检测等形式巩固知识点。一个单元的新课上完后,及时梳理单元之中各课的知识衔接框架,分析、点明本单元在全书中的地位及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大脑内把单元内、单元间的知识“串”起来,从而为后期的期末复习奠定基础。

    这里的总复习,主要是指学期结束进行全书知识复习。为此教师要精心准备复习方案,力求收到实效。首先,紧扣课标要求,抓住每课的重难点知识;其次,以单元为纽带梳理知识、形成体系,让学生把前后知识“串”起来,以便有效记忆,同时紧扣时代脉搏,追踪社会热点;最后,进行专题总结复习,以便进一步完善知识的前后联系,覆盖知识网络,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今后,在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有效性方面,我将从教与学、课内与课外、师与生等多角度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实践,以求收到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促使教学成效最大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也促使自己不断成长、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责任编辑:陆晨阳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