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情感 释放心灵

    周泽兰

    【摘要】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内心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动,并立足于教师自身的独特体验、个性和风格,用自己的浪漫情怀、哲理思维去感染和启迪学生,教出自己的风格和魅力。

    【关键词】激发情感;释放心灵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这一精神,高中语文新教材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社会,关注亲情、友情等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内心情感体验,从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传统、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中汲取新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从中获得精神营养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从教的方面我认为教师应当做到以下两点:一、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二、应立足于教师自身的独特经验、个性和风格,用自己的浪漫情怀、哲理思维去感染和启迪学生,教出自己的风格和魅力。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语文教师要善于“批文入情”,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以情动人,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它发自内心,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入角色,用课文之情去激发学生之情,唤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乃致师生达到情感共鸣,而产生愉悦、轻松、理想的阅读效果。此外,要注重朗读,朗读可以把作品中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作品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既能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把自己带进作品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地接受作品的感染熏陶;同时又能把作品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生动地表达作品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情,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使人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读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能使人领略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豪壮之美;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能让你陶醉在淡淡荷花的恬静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善于继承,勇于创新,培养坚强意志,如读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会领略到这样的哲理:莫为曲折所阻,勇敢走进曲折,定会到达新的天地。在阅读教学中陶冶高尚情操,教育学生在各种境遇中磨砺自己,勇敢地面对逆境,冷静地面对顺境。在这个丰富的精神世界里唤醒、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国著名作家史铁生的自传散文《我与地坛》(节选),这篇文章的感情真挚,内涵深刻。我在教学中,并没有对课文条分缕析,而是用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范读课文。班级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有各自的个性,但对母爱的情感体验是相同的。这堂课上,学生内在的动力被调动起来,主动地探索文章带给大家的启示。课后,同学们的随笔当中,写出了很多关于生命的意义、母爱等方面的思考。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因此,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摒弃只重视理性分析,而置文理、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性灵情趣于不顾的教法,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现在大部分学校条件很好,多媒体已进入了课堂,这就为老师创造学习氛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失聪,但她没有放弃过对知识的追求,最终成为世界著名女作家,她的精神打动了学生们。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我带领学生们上网查找资料,看看哪些名人、伟人身患残疾,但热爱生命,并通过奋斗,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找来了很多例子:爱迪生、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等等。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人物的资料,用读书笔记的形式,阐发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还能够联系实际,表达一种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感受。在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针对课文进行的材料搜集,恰恰是对课文学习的巩固和再提高,使学生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更深一层地思考自我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观的取向。

    教师要释放情感能量,唤起学生共鸣,应立足于自身的独特经验、个性和风格,教出自己的风格和魅力。其中有一个很直接的因素便是语言艺术。而这里的“语言”我想应该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也就是教师自身的独特经验、个性和风格,即通过教师动情的朗读、清楚的分析,用自己的浪漫情怀、哲人头脑去感染和启迪学生,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教师充沛的热情、丰富的表情、恰当的姿势、规范的板书等无声语言,也会激起学生相应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活动无不产生重要影响。正如苏联当代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师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就应当直接地依靠以至利用这些情绪体验,以便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巧。”

    从学的方面来看,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生通过对课程运行中一系列活动的参与体现着一种生命的意义,或者说他们是用这种活动诠释着生命的价值,表达着生命的激情。因此,主体参与过程就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这种体验使学生在课程运行中不断获得发展自己的动力。主体对生命的体验有感性与理性两个层次,如果学生可以从这两个层次体验课程的生命乐趣,他们就会成熟得较快。只有体验才能使课程运行中知识经验的掌握具有很强的生命性特点,而且体验本身还具有激活知识结构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的独立性,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能为自己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有迎接新挑战的信心和实力。

    教学是一门科学,它需要严谨,然而它更应该是一门艺术,需要轻松和微笑,需要赞赏和激励,需要师生间情感的和谐,富有人文情怀的语文教学更应如此。语文教学是心灵的殿堂,是情感的体悟,是人生的浓缩,让学生走入生活的真实,更好地塑造自我、塑造人生。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前提下,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相信学生的情感世界将更为丰富,精神世界将更为鲜活。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