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熟悉情境,你有多种选择
宋玉莲
〔关键词〕师生冲突;处理方式;选择
办公室里,一位教师正在气呼呼地敲着桌子冲学生厉声呵斥:“多少次了,你仍旧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每一科教师都在反映你的问题,你给班级带来了多大麻烦,拉了班级多少次后腿?”旁边,学生低头站着,一言不发。
类似的“教育”情境也可能会在教室、走廊或者校园的任一角落出现。每一位师生可能都会觉得这样的情景很熟悉、很平常,却很少有人能意识到,面对这样的熟悉情境,虽然我们有“丰富的”教育经验,我们也可以有截然不同的选择。
选择情境一:单独处理还是当众对抗
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任何与课堂学习无关的言行,身为教师的我们常常会不假思索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对学生的违纪行为予以矫正。大部分教师会立即点名批评,大部分学生也会立即停止违纪行为,或真或假地开始“认真”学习。然而,有时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违纪学生不服气,用言行表示自己的不满不服。威信受到挑战的教师怎么选择呢?是冷处理,让学生继续学习,下课后找时间单独沟通,还是维护“师道尊严”,把学生“镇压”下去?
上课铃响了,学生乱哄哄,教师走进教室,非常生气,训斥:“这是上课吗?一上课就这样,还想不想上课了?”这种情况很常见,一般情况下,学生会马上安静下来,开始准备上课。可是,偶尔也会有想出风头的学生或者是一贯在教师面前放松随意的学生接上话茬“上不上都行”,众生哄笑。如果这时教师选择当众严厉训斥该生,该生可能会不服气,继续接话茬,而教师见学生不服管,激怒之下,冲着该生发火:“你又乱接下茬儿,你最好把嘴给我闭上!你给我出去!永远别上我的课!整天都是你在捣乱,烦死人了,你就是害群之马!”师生冲突于是进一步扩大,教师气急之下,开始口不择言:“没法上课了,你出去!出去!”这样的当众对抗让师生双方的“斗志”不断高涨,矛盾不断激化,既使教师自己骑虎难下,也耽误了全班学生的正常学习进程。
教师可以在学生接话茬时,选择不予理睬,让全班学生拿出课本,开始正常的上课流程。接话茬的学生因无人理睬而自感无趣,于是“偃旗息鼓”,一场冲突就消灭于萌芽状态。下课之后,教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叫走违纪学生,或者当着全办公室教师的面进行谈话批评,都可能让“违纪”学生感觉自尊受伤,“战斗”情绪高涨。如果教师能够选择合适时机,私下单独与违纪学生谈话,就能让学生消除可能有的“为自尊而战”的情绪对抗,冷静面对自己的问题。
选择情境二:了解、理解还是指责、斥责
面对违纪学生,教师们气愤之下常常会直接开始训斥。这样带有强烈负面情绪的宣泄会重新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学生知道自己违纪了,本来有点愧疚后悔,受到教师的语言攻击后转而开始自卫防御,不但不认为自己错了,反而产生逆反心理,为自己寻找正确的理由,或者寻找教师做得不完善的地方。学生的心门关闭,全身的“刺”竖起,此时教师的教育不但会无缝可入,甚至可能使师生之间的冲突一触即发。
常常会有学生在教师不由分说的训斥下感觉委屈,感觉自己被冤枉了,因为没有一个畅通的沟通渠道,只得将怨气憋在心中,对教师及其所教的学科消极抵抗,听不进学不好,使得学习成绩大受影响。而且不满情绪日积月累之下,也可能会在某一个时刻不受控制地全面爆发,在针锋相对中引发激烈冲突。
如果跟学生谈话时,我们能够本着对另一个生命平等独立的尊重,从了解事实的角度,平和地进行这样的开场白“我想你这样做一定有你自认为正确的理由,能告诉我你这样做的理由吗?”或者这样表达理解“我相信你也很想做到(或按时完成)……,是什么原因让你没有做到呢?你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了?”听到这样的开场白,“违纪”学生感受到的是教师准备倾听和理解,教师的心门是敞开的,感受到教师的真心,学生感觉安全,心门自然会敞开,真心话和真实感受会自然流露,心与心之间会接通共振。
有了这样的对话基础,师生才能消除无谓的甚至带有巨大破坏性的情绪对抗和戒备防御,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共同面对问题。
选择情境三:委婉协商还是强硬要求
学生出现违纪或各种问题时,教师们常常从各种规范或规则出发,对学生提出简洁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严格做到,如果做不到就是不听话不服管教、不将教师放在眼里、不是好学生。多次训斥无效只有请家长,还是没用,要么放任放弃“屡教不改”的学生,要么严加管教,失控之下甚至体罚,造成各种伤害事件。
一位初一男生每晚就寝熄灯后讲话,班主任气愤激动之下,随手拿起床边的晾衣杆对着该生小腿两侧各击打了两下。结果该生腿麻住院,不敢不愿再次回校上学,而班主任面对记者的镜头也哽咽着说 “我感觉害怕教育了,我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学生了”。
案例中的班主任很负责任,多次对讲话学生严厉批评,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寝室管理规则,做到熄灯后不讲话。然而,学生却我行我素,班主任“技穷”之余动用武力也实属无奈,“体罚”的结果既伤害了学生的身心,也让教师无法承担,对教育产生了退缩恐惧的心理。
改变要从心开始,强硬要求不能让学生心甘情愿发自内心地改变自己的行为。遵从教师的要求是被动的,这种改变是痛苦的,是假象;发自内心自发的改变是主动的持久的,这种改变是快乐的,是真正的突破与成长。学生自己主动想出解决办法,才能有强大持久的动力贯彻执行,也就是说只有学生自己才能改变自己,教师只能影响学生,支持帮助学生,
学生才是自己个人问题的专家,教师只能协助学生面对他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果教师面对学生时,能够以“我感觉……你有什么不同想法吗”的方式委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学生感觉到教师平等协商的态度,感觉到教师是在帮助自己,是在和自己一起共同面对和解决自己的问题,戒备防御之心随即消除,学生的能力被唤醒,潜能被激发,开始主动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解决方法更适合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学生更有动力执行,问题自然能得到解决。
以上三个选择情境包括了师生谈话的三个连续阶段,然而,这三个阶段性的选择情境自始至终都隐含着一个根本的选择情境:维护学生的自尊还是树立教师的威信。
很多教师都希望自己在学生面前有足够的威严,往教室门口一站,“沸腾”的教室马上鸦雀无声,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言出令行,规规矩矩,不敢打任何折扣。不少教师坚信:要教育,先立威!遇到“刺儿头”学生“炸毛”时,教师们首先想到的是要在气势上镇住学生,要用教师的威严压服学生。一旦学生在这种较量中针锋相对,师生冲突加剧,教师的权威就被完全漠视了,此时教师不但没有立成“威”,反而会伤害自己原有的威信,更会伤害学生稚嫩的心灵、脆弱的自尊。
面对调皮学生,我们首先要想到:这是一个独立独特的生命。我们要本着珍惜和呵护稚嫩生命的态度,平等面对那个正在展示自己旺盛生命力的个体。自尊是学生生命的底线,是学生人格的底线,更是教育的底线,伤害学生的自尊就是动摇学生的根本。教育是有底线的教育,教育学生必须以维护学生的自尊为前提和基础。只要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嬉笑怒骂皆是教育。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教育教学发展中心,台州,318000)
编辑/黄才玲 终校/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