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史 珺
【摘?摇要】作者通过对目前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观点: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入。对此,作者还提出了一些可以尝试的方法。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情感态度;尝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三维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在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也必须围绕着这三个目标进行。但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却陷入了一种误区:学生为了高考而学,老师为了高考而教,文言文教学成了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思想最具有影响意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设计,在课堂上却缺少体现。为何文言文教学会陷入“唯高考”的尴尬境地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教师的教学思想中存在着严重的功利性。教师都知道,在高考语文测试中,相对于现代文阅读题,文言阅读题的规律性更强,更便于掌握。因此,文言阅读成了大家的得分“宝典”。而文言文的考察又侧重于字、词、句。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为了拿高分,出成绩,把文言文的教学压缩成为只讲字、词、句。在这种功利思想的影响下,教学中的情感价值渗透被淡化,甚至是被遗忘了。
其次,学生缺乏与文言文在情感上的亲近。对学生来说,文言文中记载的事件,年代已经非常久远了,无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由于语言习惯的差异,学生阅读能力的薄弱,更造成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过程变得异常困难。理解的不深入,甚至是理解上的偏差,都使学生对文言文敬而远之,退避三舍。如果学生都不去阅读,不去思考,那文言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无从谈起。
再次,社会大环境对于文言文的漠视。我们不难发现,在当今社会,除了在语文教学中,在专业领域还在接触文言文以外,在社会的其它方面已经很难找寻文言文的踪迹了。人们文言知识的匮乏已经到了空前严重的地步。中学生背不全几首经典诗词,古装片中充斥着现代语言的现象随处可见。如果没有对文言文的系统学习,又如何利用文言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让文言文教学变成真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阵地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第一,改变老师的教学观念。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老师的课堂传授,如果老师就是将教学看作高考服务的手段和工具,那么在教学中必然会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思想塑造。在这种错误观点指导下的教学,教育出的只是一些考试机器,并非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第二,从大处着眼,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文言文、热爱文言文。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却始终不可动摇。
在高中第一个文言单元——先秦历史散文单元的教学中,我并未直接进入课文内容的讲解,而是用了近两节课的时间,重点介绍了先秦时期的文化成就。
如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并日趋成熟。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政治主张:“仁者爱人”。孟子作为孔子的继承人,直接提出了“仁政”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一种朴素的民本主义观点。而这种对人的关注,对人的重视,西方一直到13世纪文艺复兴才有相关理论提出,比中国晚了几千年。
同时,我又将先秦时期历史著作的内容、记事方式为学生进行了介绍。此时的历史著作,不但时间跨度大——历史几百年,而且记录方式多样,有编年体、国别体等多种方式。可与此同时,西方的历史著作中,甚至没有几部可称之为经典的作品,就更不必提及内容含量的丰富性和写作手法的多样性了。
这样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一种强烈的敬佩之情,这种情绪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使文言文不再延续老师被动的教,学生被动的学的痛苦历程。
第三,从细节入手,在每一堂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有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这个基础,下一步就是在具体的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无法否认由于时代的差异,语言的变迁,中学生在阅读文言作品的过程中的确存在许多困难。如果这种阅读中的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影响学生阅读文言作品的兴趣,久而久之,通过文言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的功效就会削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帮助学生疏通字词上的障碍,学生通过对文意的正确把握,与文中的杰出人物“对话”,直接感受他们非同一般的“情感、智慧、思考”,直接体味他们不同凡响的忧患意识、生命意识、家国意识,然后逐步涵养其高层次的生死观、荣辱观、忧乐观,在精神上走向丰润圆满。
但对字词的疏通,也不应该仅局限于就字词而讲字词,要在讲解大意的同时,让学生领略到文言文讲究推敲,讲究精炼,讲究对偶、排比、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于无形当中受到美的熏陶。
在每一课的讲解中,我会专门抽出一课时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分析文中人物,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越王勾践在困境中不气馁、不沉沦,卧薪尝胆的品格;齐威王善于纳谏、勇于自省的大度胸怀……并与这些古代的优秀人物达成思想上的共鸣,同时心灵得到了净化,为今后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文言文是汉语言的“文物”,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运用现代汉语的起点,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起点。高中生通过学习文言文,不仅应了解汉语言表达的言简意丰、谴词造句的考究、结构的严谨等特点,更应该从热爱本民族的语言入手,从而热爱民族的优秀文化。语文教师要带领青年学生认识文言文,热爱文言文,研究文言文,让它与学生息息相通,让它在学生的思想塑造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