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朱新文 吴伟萍 林雪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为频繁。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实践中的自主创业社会实践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特别是互联网环境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的创业空间。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推动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发展。然而,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的探索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就业观念急于求成,并且一般学生实践意识相对激进,社会实践效果有待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 社会实践; 能力提升;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3-140-002
一、“互联网+”时代下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趋向于现代化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高校及相关教师从原有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入手,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起信息化课堂。“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互联网+”为高校教育事业指明了改革的方向,让学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社会实践技能;第二,“互联网+”背景使得各领域对综合实践人才需求量日益递增,在此基础上丰富社会实践能力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力。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
为社会实践活动改革提供技术支持。“互联网+”背景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完善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在原有基础上丰富了社会活动资源,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课余时间完成社会实践学习任务。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的高效利用也可明确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对实践教学计划进行动态调整,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时间内掌握到更多的实践及专业技能。
对教学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联网+”技术也对当前学校教学硬件设备的购入及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校能够依据社会实践需求,不断完善活动内容及活动设备。但就目前来看,学校间竞争压力逐渐激化,部分学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生源的扩张及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社会实践活动持有保留态度,致使“互联网+”技术难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价值。
三、“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现状
在国内,学术界以及理论界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观念千差万别,而且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几年,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研究做出了简要评述。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论述明确了学校、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重要地位和影响,然而却忽略了在实践过程中对大学生自我教育以及国情教育的理解,导致实践理论形式说并不全面,社会实践活动从狭义观念上来说是指各種活动实践被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之外,是培养学生加快融入社会的主要途径。因此究其本质而言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做了诠释性的定论。形式分类说侧重于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详细分类,然而却忽略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概念性特征。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我国目前对社会实践培养的研究谈共性、普遍性的理论多,而结合大学学科内容和发展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理论研究很少。大学生社会实践旨在促进大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体验社会,并提升自身素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目前许多高校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一是从教育效果上看,大学生们已经从较低层次的参加体力劳动实践锻炼,发展成为受到较高层次的专业技能训练。二是从活动形式上看,大学生社会实践已从自发、分散演变成为集中的基地式实践活动,已由单纯地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发展成为“基层挂职”、“产品促销”等多种形式并存齐举的局面。三是从内容上看,经济意识、科技意识是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融合,使大学生活动内容日趋丰富并步步深化。四是从活动范围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步及贫困山村、地县乡镇领域。然而在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存在许多瓶颈问题还没有突破。因此,我们必须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补充和延伸。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实证的研究还尚有不足,这便导致了提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可操作性不切实际。需要研究者们从宏观上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情况做出分析,从整体着眼探讨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实践能力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部分,在互联网+时代下,要探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逻辑性、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
四、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1.真实性与针对性不强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参加也抱着搞花架子、形式主义,这就使得社会实践缺乏针对性。
2.考评——评价方法落后
目前,大部分凭“社会实践登记表”打分进行团内评价。至于活动的实践过程和质量等显得考量和评价不足。
3.组织机构不健全
这个问题涉及“学”的一部分,要使社会实践活动收到成效,各校必须克服经费困难,努力将社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五、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1.构建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
要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减少盲目性,就必须坚持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选点既要选择易见收效的单位和部门,还要注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充分认识的单位。
2.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制度
高校要制定有自己特色的方案。方案除了要严格考核每个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的成绩,还要每学期或学年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改进。
3.建立一支素质好、能吃苦耐劳的社会实践综合指导队伍
这支队伍人员相对稳定,工作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一方面,提升社会实践综合指导队伍指导水平,依据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要点及注意事项,定期在社会实践综合指导队伍中开展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注重提升社会实践综合指导队伍网络操作技能,使社會实践综合指导队伍能够独立完成网上活动指导工作。同时,在构建一支高素质社会实践综合指导队伍的过程中,学校也可采用业绩考核等模式,切实激发出相关指导人员对学习网络实际操作技能的积极性,以更好的认清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提出的要求,构建其更为长效科学的社会实践活动管理体系。
六、主要观点
1.转变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理念
我国大学生的传统社会实践理念注重能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获得较高的薪资待遇。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开拓者,不同观念的冲突开始让大学生正确分析和反省自我,树立良好的就业和创业观,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2.构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
在教育实践中,高校有计划、有目的地将传统的就业教育向就业和创业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转变,并且在“师导生创”教育模式的指导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中,通过这些实践锻炼,将学校教育与最前沿的实战平台相结合。
七、“互联网+”时代在大学生创业中的价值体现
1.“互联网+”降低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门槛
仅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微信平台上注册的实践团队高达600万,全面覆盖了我国三级以上城市。事实证明,“互联网+”时代极大地降低了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门槛。
2.“互联网+”为大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互联网技术的强势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和接受,互联网技术为大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实践机会。“饿了么”和“滴滴打车”等软件的开发不仅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功模型,还对我国就业创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有助于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贡献力量。
3.“互联网+”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变革
互联网经济平台探寻个性化的“互联网+”发展模式,互联网经济产业为大学生构建了相应的社会实践平台,促进了我国大学生创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八、探究“互联网+”与大学生创业的契合点
“互联网+”时代使其大学生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需要我们找准互联网与不同行业的契合点,才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借鉴。
1.“互联网+”教育
近几年,我国在线教育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教师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社会实践难点和重点制作教学微视频。一个视频将有效增强实践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实现教育、互联网与学生的有机结合,提升社会实践效果。同时,实践指导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整合线下教学资源,促进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体而言,构建“互联网+”教学平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库、公开课等资源完善网络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扩宽知识储备量。同时,结合视频教学方式,将教师板书、分析方式、重点及难点一目了然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值得注意的是,视频教学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一周以内,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总结课堂要点,提升日常教学有效性。
2.将企业作为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第二课堂
在社会实践中,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训等,以提升大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要随着这种变化而做出适当的调整。所以,高校除了要深化学生对自身职业和创业问题的认识外,还要使自身自主创业能力在未来社会就业创业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发展。
九、突破点分析
1.对学校社会实践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就能力而言,首先大学生应该养成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其次是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强化对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学校教育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2.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
对大学课堂教学要将具体的社会实践教学与每一位老师、每一门课程以及每一个环节进行结合,充分体现在要组织大学生深入开展青年志愿活动,并在活动开展中形成一定的调研成果。学校要在校内积极开展一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课程或讲座,以此来对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充分把握。且本课题的研究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优化和改善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立足于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引导大学生在知识和技术基础知识上向宽度和深度两个方向上拓展、进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促进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确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该继续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课题项目:2018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项目号为18SZC-37,主持人:朱新文
参考文献:
[1]梅婧.“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改革路径探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杨芳.“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24)
[3]王煜.“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问题及解决途径[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