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办高校博物馆发展路径探析
位光辉
摘 要:高校博物馆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体系和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服务社会公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1世纪以来,在国家文物局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高校博物馆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的,但仍存在数量偏少、同质化、资金不足、才短缺等问题,民办高校博物尤为突出。笔者以民办高校校属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为例,探究新时代民办高校博物馆发展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民办高校;高校博物馆;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发展路径
0 引言
高校博物馆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体系和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由高等学校利用所收藏的文物、标本、资料等文化财产设立并向公众开放,致力于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的社会公益性组织”。对内,高校博物馆是提升高校教育质量,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对外,高校博物馆又肩负着服务社会公共文化事业,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21世纪以来,在国家文物局、教育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发布以后,我国高校博物馆建设蓬勃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博物馆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足,高校博物馆校均数量较少,规模偏小,藏品同质化严重,资金和科研力量短缺,对外开放程度低,对来交流不畅等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高校博物馆在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方面的作用。民办高校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资金渠道等方面都弱于公立高校,民办高校博物馆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以重庆市为例,教育部《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收录的重庆市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共26所,建有高校博物馆3座,校均拥有率仅11%,而重庆市公立普通高等学校共39所,据不完全统计建有高校博物馆16座,校均拥有率40%,比例仍偏低,但已接近民办高校的4倍。民办高校博物馆发展仍然任重道远。笔者以民办高校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校属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近几年的发展为例,浅析新时代民办高校发展路径。
1 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概述
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是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经两年时间的筹备建设,于2014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的一座历史专题类博物馆。博物馆是合川6所高校中唯一的高校博物馆,也是合川城区仅有的一座博物馆,更是全国唯一一座以钓鱼城历史文化为主要馆陈的高校博物馆。
在运营方面,博物馆以“专家建设,学生管理”为核心理念,以高校为资源依托,以学生为组织中坚,互相推动,良性发展。在主题打造上,馆内不仅有宋蒙主要历史人物塑像、钓鱼城沙盘、文物藏品、文字、图片、声像、古籍图书外,还展示了本校开展钓鱼城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和师生的书画作品。
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藏品计有汉砖、南宋礌石、铜镜、瓦当、琉璃筒瓦、石刻残件、陶瓷戗兽、窗棂、器皿残片,及重庆渝中区出土淳祐乙巳东、西窑城砖(复制品)等文物69件,陈列有文献资料、图片、音像、师生书画作品等藏品共计近2000件(套)。
建馆以来,博物馆先后培训出学生讲解员、管理员400多名,接待参访团体1788个,年均298余个,累计参观数万人次,开展各类活动500余场,先后成为“移通学院历史教学实践基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实践教育基地”、“合川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巴渝历史文化研究基地”,特色鲜明、成果丰硕。
2 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发展路径
2.1 深耕地域文化,突出馆陈特色
《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出各地区各高校在博物馆建设上要“主动发掘特色领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客观条件”,实事求是“建构体系和逻辑特色”。上文指出,高校博物馆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参访群众容易审美疲劳,参观积极性自然大为降低。故而,精准选题、突出特色才是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正确道路。
合川区位于重庆西北部,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有濮人在此定居、繁衍。在其辉煌历史中,钓鱼城之战可谓是最璀璨的明珠,钓鱼城军民面临蒙(元)军队的围攻,不畏强暴、婴城固守,致使蒙哥汗被流弹击中身亡,改变了欧亚战争格局,创造了中外战争史奇迹。钓鱼城有着熠熠生辉的文化内涵,其恢弘壮丽的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博物馆以钓鱼城历史为选题,通过文物、图文资料、沙盘、塑像、光电影像等媒介全方位展示钓鱼城厚重的历史文化,选题精准、特色鲜明,既避免了博物馆建设同质化的弊端,又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可以服务地方社会文化发展。
2.2 做好规划设计,完善保障体系
《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做好高校博物馆的规划设计,构建科学保障体系,“支持高校博物馆科学设置岗位,配备适当的专业人员,完善职位管理,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加大投入,同时调动教学、科研、校友等多方力量,解决博物馆经费来源单一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建馆以来,在专业队伍建设、资金投入以及规章制度完善方面不断发力,为博物馆的高质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队伍建设方面,博物馆依托学校资源,建立健全人才保障体系。学校于2013年成立钓鱼城研究院,深耕钓鱼城历史。同年学生社团钓鱼城研究会成立,致力于传承弘扬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与钓鱼城研究院、钓鱼城研究会深度合作,在科学研究、运营管理、公众服务等方面齐抓共进,建立起一支高效精干、素质优良的管理团队。
经费保障方面,学校投入雄厚资金,解决了后顾之忧。博物馆建館以及布展前期,学校投入约三千万。此后,每年学校在博物馆办公、运行及改建等方面编制预算近百万,为博物馆的正常运营提供了充裕资金保障。
制度建设方面,博物馆参照国务院颁布的《博物馆条例》、《馆藏文物出入库规范》等文件建立健全涵盖日常管理、财务管理、党风廉政等方面的制度,不断完善,形成27项总计约4万字的《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管理制度汇编》,为博物馆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2.3 优化运营模式,创新工作机制
《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指出,高校要加强博物馆队伍建设,“科学设置岗位,完善职位管理,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注重学术梯队和优秀中青年队伍建设,稳定高水平专业技术队伍”,也要充分发动学生,“不断壮大以广大学生为主体的博物馆志愿工作队伍,使志愿服务与素质培养、专业志向和公益精神有机结合”。故而在运行上,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以“专家建设,学生管理”为核心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师生良性互动,推动博物馆的管理创新和工作创新。
专家建设,指博物馆的总体性、关键性、专业性业务由专家学者负责。在博物馆筹备阶段,专家学者制定总体方案,确定主题,完成藏品布展,完善规章制度。在运营中,专家学者对内开展科学研究、实践教学及志愿者培训等工作,对外积极开展馆际合作,外出交流学习。专家学者从繁琐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担任“领航员”、“掌舵人”和“培训师”的角色,既节约了管理成本,又保证各项工作科学、准确、高效运行。
学生管理,指博物馆各项日常性业务由学校品牌学生社团——钓鱼城研究会负责,包括讲解、人员接待、安全巡查、秩序维持、外出宣讲等。在参与管理前,专家学者会对其进行管理技能与讲解技能的培训,开设相关课程,举办沙龙、读书会等学术活动,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表达等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学生直接接触专家、游客,在工作中实现整体素养、工作能力的全面跃升,又促进了博物馆各项业务的顺利推行。
2.4 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开放力度
《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对高校博物馆社会服务效益方面做了强调,指出高校博物馆“要切实履行公共文化设施职能,充分实现社会教育功能”,“积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和公众开放”。
高校博物馆由于由于其特殊属性,一般位于校园内,远离参访群众,造成空间上的隔阂。此外,“很多高校博物馆受管理和资金限制的影响,开放时间短,参观手续繁杂,有的甚至只针对教职工和学生开放,不接待社会人员。”远离群众,开放时间短,参观手续繁杂,接待范围小等现象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高校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能力。为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和公众开放,满足群众的参访需求,博物馆在筹备之初便将馆址定在学校外围,紧邻人流量密集的缤果城商业中心,尽量缩短与参访群众的空间距离;在开馆时间上,博物馆周密安排人员配置,最大限度的延长开馆时间;在参观手续上,博物馆采取现场预约、电话预约和网络预约等多种方式,简化了参观手续。此外,博物馆秉持公益性,向校内外各界人士免费开放。
2.5 完善活动体系,提升服务效益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博物馆要坚持服务科研教学与社会公众并重的原则,“以各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进社区、进中小学的教育活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钓鱼城历史文化博物馆探索建立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体系,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社会服务效益。
科研教学方面,博物馆与钓鱼城研究院深度合作,有针对性、目的性的积极开展科研、教学工作。举办全国性钓鱼城历史学术研讨会,出版论文集;开展宋蒙(元)战争历史遗存田野调查;创办“三江论坛”学术讲座、沙龙和读书会,向校内外各界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指导学生开展区域历史文化研究;开设“巴渝文化”“钓鱼城史”等课程,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社会公众方服务方面,博物馆积极“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学生管理团队利用各种渠道学习管理学知识,苦练讲解技能,对内开展技术比拼,见贤思齐,对外参加各项大赛,以赛代练;邀请区内外大中小学、企业、社区等单位和市民来博物馆参观学习,接待国内外媒体采访拍摄;与周边社区、学校积极互动,通过外出讲座、授课、文艺汇演、展示等形式传承弘扬传统历史文化;加强与合川区政府、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单位积极协作,签定馆地、馆馆合作协议,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深化共识,共同推进社会公众服务效益。
3 结语
高校博物馆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体系和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丰富校园文化,还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社会公众教育,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博物馆在藏品数量、科研力量和资金支持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短板,鉴于此,唯有深耕地域文化,做好规划设计,优化运营模式,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开放力度,完善活动体系,提升服务效益,才能高水平、高效率、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梦.高校博物馆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探索实践[J].智库时代,2020(2):107-108.
[2]钟霞军,朱智德,韦威,谈远锋.新时代对地方高校博物馆发展的思考[J].大众科技,2019(12):154-156.
[3]谢耀龙.新时代高校博物馆建设與发展研究——以广西为例[J].博物馆研究,2019(4):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