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举措探讨
金丽芳
[摘 要] 对学生来说,学习任何一门语言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何况是博大精深的汉语,更是需要长期的学习与积累。而要想将语文学好,首先需要对语文保持高度的专注力,时刻保持住学习兴趣,接着要有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最后需要在生活中关注语文,并且将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课堂;培育;学习兴趣;举措探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7-0118-01
在同一语文课堂中,中职教师的教学成果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体现也是大不相同,甚至大部分学生会出现厌学的情绪,所以想要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课堂,很有必要探讨出一些有效的
举措。
一、充分利用中职学生的“厌学”情绪
在当今高考制度的作用之下,中职学校生源的整体水平较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不同,对学习没有上进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在学生的厌学情绪方面做些文章。如果一名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即便教师教得再好,学生的成绩也照样提高不上来。然而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教师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比如,教师讲到外研社语文基础模块中的《昨天和今天——关于时间的遐想》时,教师可以更改平常的上课模式,以开班会或者班级讨论的形式进行授课。教师也可以将主题修改为“如果”来进行授课,可以让学生分别假设如果现在的自己回到了三年前会做些什么,是会加倍努力地学习,改变自己现在的学习环境,还是继续保持原样来到中职学习,然后带着一身技巧出去打拼。也可以让学生对未来的自己进行遐想,自己是想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还是想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艰苦的创业,取得一番成功。不过教师需要清楚了解到,中职学校更加关注的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低,在课堂上放松,这对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在学生放松的情况下,学生的心思根本不放在学习上。可是若是教师能够和善处理这个问题就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不听讲时,教师可以进行点名,抓住课堂的注意力,并且抛出一个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接着教师可以层层剖进,让问题回归到课堂的内容之上,这样就会使学生印象深刻,教师传授的内容也不易忘记。
二、将中职专业与学科之间的学习相结合
中职的学生与普通初高中的学生相比,就是可以提前接触到专业的知识,这是他们的优点,但也是他们的缺点。如何充分发展这个优点,弥补这个缺点,那就是属于教师的责任了。比如说当教师讲到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中的《专业——助我点燃信念
的燈》时,教师可以以班会的形式进行授课。当班会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时,只需要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它完全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作用。在班会上,教师可以邀请一些不同专业的优秀学长学姐来进行发言,让他们讲述如何学好自己的专业,还可以在课堂上展现出专业技能的特点,让学长学姐介绍各大专业的未来发展前途,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并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的欲望以及兴趣。在此之前,教师需要巧妙地进行灌输语文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的理念,让学生彻底重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如果可以的话,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科学说明文的写作教学,因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梳理一些关于自己专业的逻辑问题,比如,计算机专业、电子专业、汽修专业等。
三、课堂上巧妙创设意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众所周知,当今绝大多数的中职学生都对学习产生了很大的误解,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中职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忽视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堂上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是中职教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师需要确立一个清楚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接收量,合理安排教学的内容和深度。教师讲解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中莫言的《卖白菜》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描述那个年代的艰难状况,有条件的情况下在课前为学生搜索一些资料,并且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卖白菜”文章中的意境。创设意境有一个好的方法,那就是提出问题。教师在讲述文章前,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例如,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老太太有何作用?母亲对“我”的教诲可以让人收获怎样的品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会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教师也可以给予那些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适当的褒奖,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考虑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来说,语文课堂的教学更像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仅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方式,还需要行之有效地吸引大部分中职学生在课上的注意力。倘若教师能够找到培育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那么便可以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欧阳代娜.语文[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魏书生.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