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宫多元书法宫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程峰

    

    

    

    【摘要】开发与实施多元书法宫本课程,既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也是打造少年宫书法教育特色品牌的关键所在。研究呈现了在构建与推进多元书法宫本课程中,以全面育人为宗旨,制定课程纲要;以资源整合为载体,拓展课程内容;以多元理念为主导,深化课程内涵的思路。同时,在总结和反思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并提出少年宫书法教师是宫本课程的领导者、开发者、实践者和研究者,书法宫本教材也应是多元的,要加强实施书法宫本课程的统整,注重书法宫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更多的教育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书法教育?宫本课程?多元育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求,以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为宗旨,旨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在二期课改的背景下,中福会少年宫书法宫本课程的建设,无论从理念、目标还是结构上,都要充分体現素质教育的思想,全面贯彻和落实二期课改的精神。

    中福会少年宫提升书法教育特色,需要能够体现校外教育的优势,并以实际配套的宫本课程来加以保证。因此,着眼于学生多元发展的书法宫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意义。理论意义在于以课改精神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拓展宫本课程研究新的角度和视野,有利于宫本课程的完善;实践意义在于增强宫本课程对少年宫及师生的适应性,既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打造少年宫书法教育特色品牌的关键所在。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多元

    本研究中的“多元”是指宫本课程建设中,内容选择的多元、育人价值的多元、教学实施的多元、课程评价的多元等。其中,内容选择的多元包括书法与绘画的多元融合、书法与经典文学的多元融合、各种字体的多元融合、与书法故事的融合、书法的多元章法等。育人价值的多元意味着秉承“文化传承,多元发展”的育人目标,和“寻真,尚美,乐学”的育人理念,要充分凸显书法宫本课程的实施在认知、情感、审美、德育等方面的育人价值。教学实施的多元是指除了日常教学之外,还要结合书法综合实践活动、书法表演、主题展览等多种途径开展活动。课程评价的多元涉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等。

    (二)宫本课程

    宫本课程概念的提出目前尚不明确,只能参照校本课程的概念。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也已然成为了国内研究的一大热点。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校本课程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英国和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兴起并迅速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新课程运动”的失败,深深刺激了课程改革的发起者、研究者和参加者。他们开始对国家课程自上而下的模式的可行性与实效性产生怀疑,转而关注校本课程的必要性与必然性。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菲吕马克(Furumark,A.M)和麦克米伦(McMullen,I.)两位学者首先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1985年,在以色列召开了一次小型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会上学者们就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的界定问题作了广泛的讨论,形成了五种不同的意见:(1)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2)作为一种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3)作为课程变革的一种新的模式;(4)作为学校特色构建的一部分;(5)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一种补充。

    关于校本课程的研究,欧美一些国家所做的工作也领先于我国。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便率先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兴起了一股强劲的“学校改进”运动,迫使学校一级的教育团体纷纷卷入校本课程的开发。此外,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等国也得到了政府和民间的大力支持。

    (二)国内相关研究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上海、广州、浙江等部分地区开始开发地方课程。1997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部分教授、博士在部分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实验研究。此后,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了课程管理体制的变革,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引起了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关注,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和亮点,国家政策强力支持,理论研究逐步深入,实践探索如火如荼。一些少年宫虽然也在尝试实施宫本课程,但目前能检索到可供参考、借鉴的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少。

    就笔者自身的经历而言,十年前,笔者参与开发的科技校本教材参加了上海市创新校本课程展示活动,也曾领衔《嘉定区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课题,调研了苏州十中、上海格致中学及嘉定区10所中小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情况,这些均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围绕中福会少年宫书法宫本课程的需求分析、开发建构、教学组织和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促进师生多元发展,深化少年宫书法教育“金色摇篮,多元育人”的特色。

    (二)研究内容

    1.基于师生需求,编撰多元书法宫本课程系列教材,包含书法宫本教材和书法宫本教辅教材。

    2.探索多元书法宫本课程的教学实施策略,通过组织各类特色展览与活动,发挥少年宫书法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验性、示范性作用。

    3.形成促进师生多元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机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与了解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二期课改的新导向,为少年宫多元书法宫本课程的开发和优化提供方向和思路。

    2.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和反思四个步骤,有序推进研究进度,不断解决实际问题。

    3.案例研究法。以大量的课堂教学案例来论证少年宫多元书法宫本课程的有关观点。

    五、研究结论

    (一)以全面育人为宗旨,制定课程纲要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希望能够编辑一套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学使用的书法宫本教材,以深化少年宫书法教育特色。在总结了多年书法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目前中福会少年宫正在开发的书法宫本课程,提炼了“乐学、寻真、尚美”的课程理念,发挥了“育德、启智、尚美”的多元育人功能,此系列课程按低中高年级分《墨舞童趣》《笔舞童真》《毫挥童韵》三个部分。

    (二)以资源整合为载体,拓展课程内容

    资源的优化组合是宫本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少年宫宫本课程建设以民族文化教育为主线,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尽可能地将多种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以《墨舞童趣——趣味墨画与书法启蒙》为例,加以说明。

    1.背景分析

    《趣味墨画与书法启蒙》为《墨舞童趣》系列的内容之一,将“趣味墨画”“趣味篆书”“趣味故事”“趣味诗词”“趣味欣赏”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发挥多元育人功能基础上,尤其重“趣”,学生接触课程,必定“乐学”,为今后书法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2.课程目标

    总目标:改变传统的书法教学方式,学生通过欣赏、玩墨画、念儿歌诗词、探究象形文字演变、写篆书、互动创作等,拓宽知识面,在趣味学习中掌握书法知识与技能。

    具体而言,学生在多元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通过玩墨画,提高用笔能力和造型能力;在练习趣味篆书、创作作品中,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通过合作创作,学会团结协作。

    3.课程框架

    本课程共有两大单元。第一单元《我喜爱的小动物》(9课时),内容以趣味墨画“可爱的小动物”和相关篆书为主;第二单元《十二生肖》(6课时),内容以十二生肖篆书和趣味简笔墨画“十二生肖动物”为主。在每一次活动的安排上都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既可独立、又可连贯。在突出主体项目“趣味墨画”和“趣味篆书”的基础上,有时也会穿插相关小故事、欣赏相关经典名作、诵读学生喜爱的经典古诗词……课堂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三)以多元理念为主导,深化课程内涵

    在宫本课程的实施推进过程中,我们采取多元化方式,以期实现统一性、灵活性、实效性、创新性。具体如下:

    1.以“七结合”为原则,指导课程实施

    在宫本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力求体现“七个结合”:基础、探究、拓展相结合;少年宫、家庭、社会相结合;普及、提高、创优相结合;德研、科研、教研相结合;知识、技能、兴趣相结合;课内、课外、活动相结合;传承、发展、创新相结合。

    2.创新活动设计,丰富教学内涵

    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活动设计,来推进宫本课程实施的实效性。

    3.以交流、展演为契机,促进课堂教学

    少年宫举办的各类大型书法活动,如每年一度的小伙伴书法展、写春联送春联活动、对外交流书法现场表演活动、“十一”“六一”大联欢书法现场展示活动、优秀学员书法表演活动等,既为课堂教学成果的呈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为爱好书法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交流平台。

    4.坚持多元评价,引领课程改进

    书法宫本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评价机制。课程评价以课程实施过程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目的,既评价宫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

    (1)对学生的多元评价

    宫本教材每课时后有一张“评一评”的自评表,供学生自评用;五角星、小喜报、小证书、小奖品供学生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实施“档案袋评价”,每位学生的档案袋存放“小作品”“活动照片”“学习小体会”“小证书”等,记录自己课程学习的历程。

    (2)对教师的多元评价

    在教师评价方面,对教师实施的宫本课程进行考核评价以反馈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促进宫本课程的循环发展。?(3)对课程的多元评价

    为了进一步提升宫本课程的实施效果,通过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对课程做出客观评价。

    以多元手段推进宫本课程的实施,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宫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课程资源,重视拓宽视野,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愛好和潜能;其次,通过宫本课程为学生创设“生活世界”,加强课程与先进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学生有机会关注时代和社会发展;再次,宫本课程主张将学生视为课程的主体,着力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提高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激发灵感和自主创新的平台。

    六、研究反思与展望

    书法宫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乃至从优到精、从零散到系列,是需要很长时间、持之以恒地付出巨大努力的。而且,书法宫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果不但惠及学生书法特长的发展和多元化成长,惠及少年宫书法教学特色的形成或增强,对于书法教师专业发展而言,也是益处颇多的。教师经历书法宫本课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从初建框架,实践后的反思、修正,再实践,再反思,再修正,乃至形成教材、教学资源,对课程的理解力、执行力必然大大增强。当然,对于已有的多元书法宫本课程体系,我们也有自己的发展性思考。

    (一)少年宫书法教师又是宫本课程的领导者、开发者、实践者和研究者

    从学校的校内教育到少年宫的校外教育,通过实践进行两者比较,我们发现:校内教育“全面而又细腻”,校外教育“深入而又专业”。在课程的管理上,校外教育显得更有“弹性”、更为“自由”,由此,作为少年宫的书法指导,必须以“创新型、专业型、开拓型”教师为追求目标,需具备开发优质课程、有效管理课程、创新整合课程的能力,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也为学生的专业化发展夯实根基。

    (二)书法宫本教材也应是多元的

    书法宫本教材也可分为书法宫本基础教材与书法宫本拓展教材。宋末元初书法家赵孟頫曾说:“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宜”。意思就是说:书法中,用笔的方法是千古以来不变的,而字的结字方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书法宫本基础教材正如书法中的“用笔”可“千古不易”,应以知识性、基础性为主,传承古人的技法,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法乎上”;而书法宫本拓展教材正如书法中的“结字”可“因时相宜”,需结合时代性、创新性而进行适当变化。

    (三)加强实施书法宫本课程的统整

    由于书法学科的特殊性,书法教师的独立心态较强,往往喜欢“单打独斗”,再加上少年宫的书法专职指导与兼职指导不在同一个单位,平时的交流、沟通不多。今后要更多地创设研讨平台,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实施课程统整,专职教师要组织与兼职教师一起,共同拟定、修正书法宫本课程的教学计划,运用协同教学模式,逐渐改变书法教师们以往独自为政、独自教学的状况。另外,要让专兼职教师建立合作教学的共识与习惯,强化协同教学观摩或同侪视导模式,促进专兼职教师习惯相互支持与合作教学,从而更好地落实书法宫本课程的统整功能。

    (四)注重书法宫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少年宫书法宫本课程,需要考虑它的可持续发展。其一,书法宫本教材绝对不是书法课程建设的终结,而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相对某一书法宫本教材而言,拓展它的教学资源才是更为任重道远的工作;其二,增强书法宫本课程的精准定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实施书法宫本课程学习的导航计划,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学习;其三,如何通过教材的撰写,相关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料的整理,实现少年宫校外优质课程群的稳定传承,即不因师资变化而使一些优质课程从少年宫消失,这也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只有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大胆改革、勇于探索新的书法课程实践,少年宫的书法教育事业才能保持领先,才能蓬勃发展。所以,少年宫书法课程也需以课题为引领,进行课程实践,从而更有计划性、思考性,更规范、有效、科学。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定性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0,(7).

    [3]靳玉乐.校本课程的实施:经验,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1,(9).

    [4]费孝通.“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J].新华文摘,2005,(8).

    [5]金红.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2).

    [6]莫负春.让民族文化的甘露滋养青少年成长:上海市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活动的实践与思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