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与诗词运用

    杜芝芬

    【摘要】中外诗词,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堪称语言的精华,词采的宝库,对于高考作文的创作,有着非凡而绝妙的作用。要让高考作文有好的文采,有较高的文化底韵,在文中恰当运用中外诗词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是一种便捷高效的手段。本文试从五个方面谈到了诗词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考作文;诗词运用

    中外诗词,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堪称语言的精华,词采的宝库,对于高考作文的创作,有着非凡而绝妙的作用。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好的作文离不开好的文采。要让高考作文有好的文采,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在文中恰当运用中外诗词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是一种便捷高效的手段。在高考作文中适当运用诗词,可以使行文有文采、有意蕴,可以使行文变化多姿,让作文出新出巧,可以体现考生写作潜能、张扬炼字炼意的能力,更多地在发展等级上获取优势。下面,试从五个方面谈谈诗词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一、引用

    行文之中,围绕中心、话题、论题或观点,恰当引用一两句同类诗词,可以更好地证明观点、阐述内涵,从而使文章有文采,显示出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2001年江苏考生《诚信归去来》的片断:

    美貌、健康、才学、金钱、荣誉……生命的小舟上要装载的负荷实在太多了,不知失掉了诚信的年轻人哪,能否驾驭生命之舟。由此,我便想到了林肯最爱读的那首诗:“健康的红晕变成了死亡的惨白,金色的沙龙变成了棺木与尸衣,只在一眨眼一吐纳之间。”噢,人类何必骄傲呢?时间是永恒的见证,当时间的翰海吞没了美貌与健康,吞没了金钱与荣誉,狡诈的文明人啊,患得患失的文明人啊,你还剩下什么呢?

    年轻人抛弃了诚信意味着什么,作者实在是担心是否还能驾驭生命之舟。作者由其意旨自然联想到了林肯最爱读的那首诗,诗中生与死“只在一眨眼一吐呐之间”等句,很好地证明了诚信不可能抛弃,否则一时冲动便会抱恨终生。

    二、博用

    在行文引用三句或三句以上诗词名句,因类似博喻、排比、“赋”的写法,姑且称作“博用”,或称作“排用”、“赋用”。在运用博用法时,要注意语句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这样就可以充实内容,突出主题,加强语势,强调情感。我们来看看关于“人生”的话题片断:

    陶渊明“问君何能尔,人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已经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之情怀;毛泽东“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一代伟人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的历史性洪钟巨响……

    关于人生是什么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如果讲讲道理,举几个例子,也许显得空泛,缺乏说服力。作者选举古今四个伟人的诗句并对其人生作出深刻诠释,极具气势,不仅表达了对伟人的赞美之情,更把“人生”这个问题阐述得严密透彻。

    三、仿用

    不少教师都提倡仿用(仿写)。仿用(仿写)能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和基本能力。古人说“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考生只要在平时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地仿用(仿写),才能成为“偷其气”的“高者”,写出自己的创意来。下面举一个范文的片断:

    诗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面对责任,我想说:从今天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恪尽职守,坚持岗位/从今天起,关心环境和他人/我有一颗真诚的心,面对责任,四季如春。(话题“责任”片断)

    作者由海子的诗歌入题,然后围绕话题的旨趣进行仿用,模仿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句式、节奏、语气,使文章构思别致,颇有创意,行文也与海子的诗歌配合协调,音调铿锵,表现有力,确有耳目一新之效。

    四、变用

    变用,是指在充分理解原诗词的基础上,对诗词中的某一意象、某一意境、某一典故等,围绕自己的话题,充分展开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话语进行表述或再现。在进行变用时,一定要对诗词作出准确理解,要保留诗词的精华,要切中自己的话题,不能牵强变用,使变用与话题背离。

    如:还记得那支梅吗?凌霜傲立,却引得群芳嫉妒,她不怨;同样是她,即便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她也不恨。因为她的骨子里,流着一股血,透着一种精神;因为有一团火在芳香中燃烧,那是她的全部啊。是的,她用她的全部正诠释着一如既往的——因为执着。(话题“执着”片断)

    作者围绕话题“执着”,突出梅花“凌霜傲立”,矢志不渝的形象,由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进行变用,可谓恰到好处,让人叫好。作者为了使诗歌与自己的话题协调一致,对诗歌本身进行了必要的整合与分析,又没有让读者忘却陆游的诗,体现了考生的写作驾驭能力。

    五、化用

    化用,不同于变用,无须对诗词中意象等作联想想象、具体再现,只是借诗词中某一意象或意象群,通过截取、组合等方式,来表现话题或主旨。

    如:“我喜欢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我喜欢“灯如昼”的元夜“花市”,我喜欢“暗香盈袖”的“黄昏”。

    美就是那“青天”的“一行白鹭”,美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美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感觉古诗里的动植物带着古典的美,又复活在大自然中,装点今天的生活。(话题“美”片断)

    围绕话题“美”是什么,作者化用了“白鹭”、“芳草”、“落红”等诗词中的著名意象,又用排比形式,一气可成,突出了“美”究竟是什么,突出了“美”与今天生活的关系。

    黑格尔说过:“诗,过去诗是,现在仍是人类的最普遍最博大的教师。”18世纪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以诗意的眼光提出了一个诗意的命题:“人类将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诗人,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在每一个人心中,从未泯灭。每一位考生,只要不断地积累诗词,充分把握诗意,恰当灵活地运用,巧妙地翻出新意,就可以在高考中对话题作出诗意的表达。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