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习作评改的有效策略
李艳玲
【摘要】新课标强调,要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个性、创意的表达、评改,逐步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但教师惯于对学生习作精批细改,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难以培养。鉴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评改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评改;策略探索
*本文为2019年“十三五”课题“小学高年段学生习作评改方式的研究”(课题编号:HSJY- 019- b- 044)的研究成果。
新课标下的语文作文评改策略需要继续完善,教师要继续优化语文作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语文作文评改,让学生意识到观察、调查、访谈、阅读能力对语文创作的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作文批改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多批少改,鼓励学生创作
在审阅学生的语文作文时,教师除了对学生创作错误明显的地方进行修改,主要工作要放在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上。小學生正处于展现自我的年龄阶段,教师采用激励性的教学方式、教学氛围,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孩子对创作的热爱和学习语文作文的动力。
(二)巧用点评,注重引导
批改的时候,如果发现学生存在抄袭或表达过激的行为,应当利用红笔标记提醒。例如,发现学生全文抄袭的时候,在其作文本上写,“作文很好,但是在这里看不到真正的你”,用委婉的方式提醒学生不要抄袭。再如,部分学生创作的时候不会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绪,老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可以加以引导提点。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评改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批点,学生修改
教师修改学生作文,应变全面开花、处处下笔的批改方式为重点批点、击其要害的指导性批阅。
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某些小问题,如关联词语乱用、缺少动作、心理描写或者语言描写不到位等,圈画指出,点到为止,要求学生自己修改;语句不通的地方,学生自己难以修改的,同学们共同商讨加以修改;实在无法解决时,教师再作指导点拨。对于学生作文中局部出现的问题,如过渡、照应以及段内语序混乱等,教师可通过旁批做出相应的批点。
对于学生作文在整体上出现的大毛病,如立意选材方面、内容剪裁方面、结构思路方面等,用通俗易懂的批语,指出切实可行的修改建议。批语力求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指导性、鼓励性,避免空泛笼统。学生可根据教师所做的批点评语,做进一步的斟酌推敲,加工修改。
(二)合作式互改,提升分析能力
学生之间的评价可以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以同学之间的评改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在评价中可以采用“小改”“中改”“大改”三步走策略。以“小改”为例:①小声读查,修改病句,针对性地对文中的病句进行修改;②修改错别字,要求学生在小改中,利用工具书将文中的错别字一扫而光;③修改标点符号,由教师带领大家一边熟悉标点符号一边进行修改。
在学生熟悉了评改方法之后,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来激励学生的评改动力。例如,可以给学生分组,并以计分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评改比赛。
(三)学生互评互改,促进互相学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组内共同评改一篇范文,以当次作文的训练重点为中心,特殊的可适当增加附加分。然后,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一篇其他成员的作文,按照主体、材料、结构、语言四个步骤,写好旁批和总批语,最后打分或者评级。对于作文相对弱的同学,组长组织成员复查,可作补充和修正。最后,取学生与老师评改的平均分作为该次作文的最终得分,并针对性地指导下一步工作。合作写作小组内,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评价,采取共同批改和个人批改相结合的方法。在修改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作文互改中的每一篇作文,从中有收获,从中有提高。
在正式作文本发给学生后,要求学生相互阅读作文,并找出错误,写出评语。对优美句段、病句、错别字予以圈画标注。为了督促学生互相学习借鉴,可要求每位同学至少阅读十篇作文并写出评语。这就使得学生增加了阅读量,通过对不同水平作文的阅读和评价,提高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和作文水平。
(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习作评改在继承传统合理做法的基础上,应寻找更加高效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展示学生习作,学生结合在课堂里学到的修改习作的方法,尝试在群里互相点评。几个月下来,学生由最初的不敢评、不会评到后来的“会发现同学的长处,会称赞别人的优点,还会写自己的感受”,变化显著。
此外,微博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写作与发表同步进行,学生的习作一旦完成,放在网络上马上可以交流,不必经过教师的审定、筛选、淘汰,学生就可以体验到写作的快乐与成就感。
优化语文作文评改策略,可以改善学生作文现状。通过老师的不断完善,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创作兴趣,挖掘学生创作潜能。
【参考文献】
[1]江国翰.探讨小学语文作文评改的教学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8(31):196.
[2]曾美霞.小学语文作文评改方式探究[J].读写算,2018(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