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科技创新时代强音

    〔摘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坚持“两座山”的发展理念,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美丽浙江建设。抢抓“两个革命”的历史机遇,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以建设科技大市场为载体,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强化“两只鸟”的方法,狠抓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围绕破解“两张皮”的目标,着力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确立“两个第一”的意识,大力推进人才发展和创新环境建设。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再创浙江发展新优势,关键要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根本,不断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建设科技大市场为载体,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关键词〕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方式;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4)03-0119-05

    党的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和突破,浙江这个全国改革开放的先发省份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攻坚期。在这种背景下,要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再创浙江发展新优势,关键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奏响科技创新的时代最强音,以改革释放创新红利,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业活力。

    一、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自觉把科技创新作为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通过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块状经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发展道路,以全国1.06%的土地、4.06%的人口创造了6.6%的GDP,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连续13年居全国省区第1位,成为中国最具实力和活力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把科技创新作为全省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战略,作出了建设科教人才强省、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决策部署,尤其是2013年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全面吹响了新一轮依靠科技创新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的号角。在全省的共同努力下,浙江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在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一是突出企业主体。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1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6万家。扎实推进机构、项目、团队“三位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在电动汽车、大型软件等13个产业领域,建立了96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累计派遣109名青年科学家到企业研究院工作,预计资助研发经费29.3亿元,有力促进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二是突出平台支撑。大力推进5家国家高新区和29家产业特色鲜明的省级高新区建设,加快青山湖科技城和未来科技城等重要创新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杭州高新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核心载体作用明显增强。三是突出成果转化。2003年建立网上技术市场,至2013年底累计发布企业技术难题6.4万项,科技成果15.4万项,成交金额271亿元。2012年开始探索科技成果竞价(拍卖)工作,2013年共有174项科技成果参与拍卖,成交额2.68亿元,创全国之最。坚持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2003年以来省市县三级共派遣个人科技特派员10443人次、法人科技特派员25家、团队科技特派员354个,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积极贡献。四是突出智力支持。大力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截至2013年底全省累计引进共建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创新载体970家,集聚创新人才2.8万人,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16万项。五是突出体制创新。建立科技经费、职称评定与科技成果转化紧密结合的“两挂钩”导向机制,科研人员、大学生创业“两保留”激励政策,企业融资、人才引进“两突破”激励政策,科技资源、科研设施“两开放”共享机制。健全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杭州、温州、湖州和宁波高新区被列为国家科技金融试点,全省创投企业和创投总资本均列全国第3位,专利权质押贷款总额达3.14亿元。加快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浙江省专利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4位,专利申请、授权量均居全国第2位。

    在看到已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浙江发展还面临许多矛盾与问题。一是环境资源要素制约已逼近极限,2003年起全省生态环境承载力就已处于超负荷状态。浙江人均土地面积只有全国的1/2,可用的土地资源只有江苏的1/3、广东的1/4。目前全省建设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已分别倒挂125万亩和187万亩,已在透支未来的发展空间。全省土地开发强度已达11.68%,接近2020年13%的控制临界点。浙江能源资源十分匮乏,“缺煤、无油、少气”,一次能源95%靠外省输入,要素供给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产业发展仍囿于低端锁定困局。工业以纺织、机械、化工造纸等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业为主导,产品多处于价值链低端,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2013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25.6%和23.5%。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作为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省份,浙江落后产能过剩和创新产品不足的矛盾更显突出,全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后劲乏力的问题已逐步显现。在这种形势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已是毫无退路、迫在眉睫。

    站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浙江产业“如何转”、“怎么升”? 习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两会时明确指出: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李克强总理在出席2014年5月27日全球研究理事会时也强调,让创新成为发展的强音、实现经济升级的强大动力。实践证明,唯有依靠科技创新,扩大科技在产业上的渗透力、扩散力,形成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才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我们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打头阵、当先锋、做尖兵”的要求,在科技创新上“抢先机、发猛力、下苦功”,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浙江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发展”转变,从“制造大省”向“创造大省”转变,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努力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美丽浙江”提供强力支撑。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确立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在浙江工作期间,他把科教兴省纳入“八八战略”的重大部署之中,提出了创新型省份的建设目标,要求通过狠抓“第一生产力”来落实“第一要务”,并力倡农村科技特派员和省校合作、引进大院名校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倍加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多次对科技创新进行了重要阐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确定了方向、点亮了明灯。

    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系列讲话精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思路、模式和方法,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创新第一驱动力作用。

    (一)坚持“两座山”的发展理念,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美丽浙江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2014年3月7日,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的审议时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树立正确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2〕“两座山”的论述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对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子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以此来倒逼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更加坚定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把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永续发展融入到各个领域,依靠科技创新的支撑,推进“两化融合”、“四换三名”、“五水共治”,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加快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

    (二)抢抓“两个革命”的历史机遇,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3〕在出席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时,习总书记再次指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将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4〕机会稍纵即逝,浙江在新一轮的转型发展中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两个”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紧扣经济转型升级的技术需求,牵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超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技术研发上进行谋划布局,集中力量抢占发展制高点,以此来赢取区域竞争的主动权。

    (三)把握“两只手”的关系,加快推进市场改革和体制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即“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这“两只手”之间的关系。〔5〕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总书记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6〕因此,必须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向重点产业、向成果转化领域集聚;通过深化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当好科技“店小二”,为创新创业活动保驾护航。

    (四)强化“两只鸟”的方法,狠抓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提出要养好“两只鸟”,一个是“凤凰涅槃”,另一个是“腾笼换鸟”。所谓“凤凰涅槃”,就是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摆脱对粗放型增长的依赖,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变制造为创造,变贴牌为创牌,实现产业和企业的浴火重生、脱胎换骨,实现产业和企业的浴火重生、脱胎换骨;所谓“腾笼换鸟”,就是要拿出浙江人勇闯天下的气概,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为浙江的产业高度化腾出发展空间,培育和引进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俊鸟”〔7〕。我们必须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并主导产业发展,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五)围绕破解“两张皮”的目标,着力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习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与经济结合为着力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8〕我们要充分发挥企业引领技术创新的作用,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完善“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解题”的创新机制,促进“产之需”与“研之能”的无缝对接,推进科技与产业一体化发展;要加快完善技术市场和成果转化体系,创新商业模式,形成研发、孵化、中试、产业化和市场应用一条龙联动推进机制,解决好科技成果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促进先进技术和成果落地转化。

    (六)确立“两个第一”的意识,大力推进人才发展和创新环境建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经济转型关键靠科技,科技创新根本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9〕必须站在全局战略高度来统筹谋划科技创新工作,把科技创新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落实到具体规划、具体部署、具体政策、具体行动中,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善于发现人才、凝聚人才、使用人才;要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相结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广泛吸引海内外优秀专家学者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服务;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改善创新的生态环境,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三、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 浙江能否在新一轮发展中再创竞争优势、继续走在前列,关键看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在今后工作中,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全面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切实打通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以体制改革释放创新红利,为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提供强力支撑。

    (一)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根本,不断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一是加快形成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机制。大力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汇聚、各项创新政策向企业“叠加”、各类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尽量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和风险,激发企业内在创新动力。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业服务促进机制,建立全流程服务体系,支持科技人员创业、民间资本投资科技领域创业、创业资本与科技成果相结合创业的“三创业”,力争2017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万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到2017年达到1万家以上。二是建立引导和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机制。规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不足1.5%的企业不得申报省级科研项目,企业获得政府的税收优惠和奖励所得的50%以上要用于科研投入,力争到2017年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达1000亿元以上。三是加快形成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技术创新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企业为主体,继续深入开展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到2017年培育上下游协同的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300家以上,促进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到企业研究院工作,依托企业研究院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联合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开发一批战略性技术成果,促进产业链整体提升。

    (二)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大力推进高新园区转型升级。按照“既高又新”、错位布局、集聚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条件较好的省级高新园区创建国家高新区;指导产业集聚区和经开区、工业园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大力支持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和嘉兴科技城等重大创新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杭州滨江国家高新区创建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充分发挥高新区的核心载体和“四个带头”作用,大力发展低碳、绿色、智能产业,促进产业垂直整合,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上先行先试。二是切实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围绕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需求,以突破高端核心技术、培育高附加值产品、打造上下游配套的高新产业为目标,大力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到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2.85万亿元。三是加快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抓住我省创建“两化”深化融合国家示范区的机遇,大力开发一批智能化的绿色节能的新产品、新装备,推动一批企业应用网络化、智能化技术进行机器换人、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抓好一批条件成熟、生态环保的产业基地与业务示范,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

    (三)以建设科技大市场为载体,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一是加快完善技术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浙江科技大市场,确保年内全面投入使用,并在有条件的市、县建立分市场;充分发挥伍一技术市场公司的市场化作用,推进“网上与网下”、“线上与线下”结合,努力建设“科技成果银行”和“永不落幕的成果交易会”。继续完善科技成果竞价拍卖机制,每年春季、秋季各举办一次最新科技成果拍卖会,促进“产之需”与“研之果”的无缝对接,努力把浙江打造成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和交易的中心。大力培育发展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纪人,加快完善科技成果交易服务体系。力争到2017年,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到160亿元以上,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超过600亿元。二是加快推广转化先进适用技术。继续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基层创新创业行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和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围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改善民生的需求,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加快推进“机器换人”、“电商换市”、“腾笼换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五水共治、雾霾治理、城市治堵、食品药品安全,加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为美丽浙江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三是继续大力引进集聚创新资源。认真总结省校合作和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建设的经验,继续深化与中科院、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等大院名校的合作,支持引进载体做大做强,充分发挥“科学研究、支撑产业、辐射带动区域创新发展”的作用。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大力引进各类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为浙江经济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四)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一是围绕“人”做文章,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建立“创新要素跟着人才走”的资源配置机制,大力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对高端人才和重点创新团队给予稳定的持续支持,健全以激励创新为导向的用人制度和薪酬分配制度,充分发挥“人”这一最活跃的生产要素的作用。建立多元的人才考评体系,把评价重点从“重数量”“重论文”转为“重质量”“重成果”。二是围绕“绩效”做文章,努力提高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益。调整完善科技计划体系,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向重点产业集聚、向成果转化集聚,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关键的地方。加强项目的顶层设计,集成省市县创新资源,开展联合攻关,促进上下游技术的整体突破。对高校院所与市县的创新绩效进行评估并公布排名,与项目申报挂钩,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益。充分发挥财政科技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促进金融资本、创业风险资本与创新资源的有效对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力争风投资本占GDP比重达2%以上。三是围绕“创新生态”做文章,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让创新者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引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创造和开发体系,完善技术要素参与股权和收益分配政策,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应用能力。力争到2017年全省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达900件,累计培育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150家。〔10〕进一步完善科研诚信体系和科研经费全程监管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四是围绕“服务”做文章,扎实开展“五帮一化”服务企业活动。坚持一线工作法,派出1/2以上机关干部、确保1/3以上时间在一线工作,建立企业难题“常年受理、季度分析、快速交办、限期办结、重点督办、逐个反馈”机制,真正当好“店小二”,做到服务全覆盖、零距离、高效率,以服务企业的实绩来巩固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N〕.浙江日报,2006-03-23.

    〔2〕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的审议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3-07.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9-30.

    〔4〕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习近平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4-06-03.

    〔5〕 从“两只手”看深化改革〔N〕.浙江日报,2013-03-17.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N〕.2013-11-13.

    〔7〕从“两只鸟”看结构调整〔N〕.浙江日报,2006-03-20.

    〔8〕〔9〕习近平在中科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09.

    〔10〕周国辉.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J〕.浙江经济,2013,(6).

    【责任编辑:刘彦武】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