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典诗词课堂教学『活』起来
吴劭
2011年《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初中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精深博大,努力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尊重和学习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髓,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所以,我们有必要认真探讨、激活古典诗词阅读教学课堂氛围的策略。中国古典诗词以其历史悠久、精深博大、脍炙人口等美学特质而入选于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成为语文教材中一道美丽的、不可替代的风景,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资源。
一、巧取学名,激发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认知古典诗词文化知识和体验作品主人公情感两条主线相互发展、相互制约、互相作用之过程。古典诗词阅读教学时,倘若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平等亲切的情感交流,就有可能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无限新奇的联想与想象,促进学生产生浓厚的、强烈的阅读、理解、探究、品鉴兴趣,引发学生美好的情感体味,迅速提高古典诗词鉴赏水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首先给自己起了一个古典诗词意蕴浓浓的学名“凤箫声动”,然后引导、鼓励每个学生也给自己起一个具有浓浓的古典诗词韵味的学名,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熟记全班同学的古典诗词学名,以此形成浓厚的古典诗词学习风气,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创造有利条件。课堂教学时,请学生回答问题,我直接称呼学生的古典诗词学名,比如:“花千树”、“明月西楼”、“风飘絮”、“西风古道”、“夜泊秦淮”、“巴山夜雨”、“曲径通幽”等,学生向我提问或者与我聊QQ或者打电话发短信等,都直呼我为“风箫老师”。上述引导学生开展的给自己起一个源于古典诗词诗句的学名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理解、探究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还激发了学生“活”用古典诗词诗句和意蕴的潜能。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具有将学习材料直观地、立体地、多维地呈现给学生的优势,可以给学生带来生动、形象、立体、鲜活、多维的视听感受。传统的古典诗词教学,往往是上课伊始,教师就直接点击教学主题:介绍作者、介绍创作背景、讲解诗歌大意等,然后让学生诵读、背诵、默写课文。对于这样千篇一律的教学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但是,如果我们在课前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等制成课件,播放给学生视听,那么,学生就会在这种视听盛宴中认知和感知到许多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所缺的知识与审美体验;尤其是对于古典诗词文本中的重点与难点等,教师更可以通过反复播放课件之方法,加深学生的认知、理解与记忆。
比如,教学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我曾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将其教学内容设计成填空与问答的形式展示在白板上,引导学生认知与感悟这首词的重点、难点:
1.这首词的词牌、词题是什么?
2.谁在“醉里挑灯看剑”?
3.词的上阕、下阕主要写什么?
4.词中哪些词句表现了作者报效国家、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三、比较阅读,加深文本理解
比较法是各科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比较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认知、理解、鉴赏等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在更广阔的古典诗词背景、更深刻的古典诗词阅读和品鉴层面上探究其美学特质,从而有效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品析、综合、想象、联想等多种思维能力。
比如,教学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我曾指导学生将之与北朝民歌《木兰诗》进行比较。比较阅读,学生逐渐明白了二者的异同:二者虽然都是边塞诗,但前者是乐府古体诗,后者是词;前者是民歌,后者是文人创作;前者通过写主人公木兰勤劳孝顺、女扮男装、爱国勇武、辞官归家的故事,热情讴歌了主人公木兰保家卫国的满腔热情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后者通过描写作者早年在抗金部队时豪壮的军事阵容和英勇无畏的杀敌气概,表达了诗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四、改写补写,释放正能量
中国古典诗词是古代文人智慧与情感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文化历史天空中闪烁着异彩的文学艺术之星。所以,教学白居易的山水田园诗《钱塘湖春行》、王维的边塞诗《使至塞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古典诗词时,我常常引导学生这样设想:假如上述古典诗词的作者活到现在,那么,他们会用怎样的方式描述山水田园风光、边塞的军旅生活、杀敌报国的决心、淡泊宁静的心志?当学生众说纷纭时,我趁势引导学生将上述古典诗词改写成记叙文。如此,既满足了学生猜测古典诗词作者选择何种文体进行写作的强烈好奇心,又趁机将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此外,还鉴于古典诗词具备语言高度凝练、“言有尽而意无穷”等美学特征,教学时,我常常引导学生在古典诗词中选出自认为语言最凝练、内涵最丰富、意境最优美等最有补白价值之处进行二度创作,对于二度创作极佳者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如此,则既有效激活了古典诗词阅读教学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品鉴古典诗词的能力与水平。
总之,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深切感知、多维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与精美绝伦,并采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多维鉴赏古典诗词。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让古典诗词阅读教学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作者单位:巢湖市庙岗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