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新媒体 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 教育 大学生
作者简介:孙怡,喀什大学法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087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血脉的凝结,是中国崛起强大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丰富多样,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更好的发挥思政育人的功能对我国目前高校的思政工作是一个大的迈进。一、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基础功能分析
网络媒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各种多元因素的出现对高校思政教育构成了较大的威胁与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要求高校不得不对现有的思政教育体系进行创新改造,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集中化人民五千年智慧之精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元素,对中国人的思想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传媒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对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落实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综上所述,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可以发现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基础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为大学生的诚信价值观提供思想文化基础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自我素养的体现,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人在社会立身的重要支点。如果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括为六点那么“守诚信”则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点,关于诚信,荀子有“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周易》中也有“人之所助者,信也。”而我国伟大的作家鲁迅也曾说“诚信为人之本”这些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培养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中国在走向国际舞台,当代青年学生是国家的代表,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因此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极其重要的,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诚信价值的观形成。
(二)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正确的道德观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更是当代大学生最基础的义务。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个人品德建设”而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文化中的低俗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是以一个严重的威胁,我们更应该防微杜渐,中国古人在道德修养方面的优秀资源耿直举不胜数,是我们今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左传》中“修已而不责人”一代女皇武则天也曾强调“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这些都在说明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所以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有利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三)为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提供思想文化保障
健全的人格是人生成功的基石,是一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也是人生美好生活的保障。网络的发展虽然带给了我们的生活诸多的便利,但同时它的消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高校中很多学生沉迷网络,无法自拔,导致他们不能正视现实生活,人格方面发生了一定的缺陷,思想政治教育任重而道远,而优秀传统文化涉及的内容全面,针对性广,可以更好的引导大学生人格方面的塑造,习总书记曾说“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由此可知,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工作中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思想道德体系,为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提供思想文化保障。
(四)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提供精神文化动力
民族意识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社会长治久安的精神支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英雄传承我国的民族意识,岳飞的“精忠报国”,明朝于谦的“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朱自清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更是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伟大情怀,中国的历史中民族意识的作用是强大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不仅为大學生的民族意识提供精神文化动力,也是其爱国主义情怀的主要来源。二、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新媒体背景下面临的障碍
通过对网络上的相关事例,以及笔者对身边大学生的了解情况,发现在大学生中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大部分大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是相对较少的,尤其在进行思政教育方面,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没几乎没有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部分大学生欠缺社会责任感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理想国家就有前途,当代大学生是建设祖国的重要人力,但目前高校学生欠缺社会责任感,以自己为中心,只注重个人的得失,忽视自身的责任,漠视社会理想,没有付出精神,例如破坏共享单车,破坏公共设施,利用手段谋取私利等,这些事件一方面在诉说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另一方面无疑对高校的思政教育成果产生了质疑。
(二)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扭曲
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成为思想健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当代大学生中,总体的价值观念是良好的,但依旧存在部分的大学生价值观念扭曲,行为不当,拜金,追求物质,自我放纵等。经常会有新闻报道某某地方的大学生拿假币找老人买东西、某高校女大学生被包养、某大学生厕所产子掐死等等这样的新闻,透过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扭曲,所以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是非观念,只剩下自我的满足。
(三)许多大学生丧失诚信意识
中国古代有句古话“人无信而不立也”,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诚信都是最基本的素质,中古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是守诚信,但是就目前高校的大部分学生来看,守诚信的良好素质在大学生中体现的并不明显,很多高校的学生在考试中作弊、找人替考,为了请假向老师撒谎、甚至有的学生在各种机构办理各种虚假证书,更甚至于在许多的研究生、博士生中出现论文抄袭、他人代写的情况等。
(四)部分大学生遗失传统美德
中国优秀传统美德一直是中国人传承五千年的骄傲,大学生更是国之栋梁,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但是目前高校許多大学生已经将这种传统美德遗失了,表现在:部分大学生不尊老爱,回家不孝顺父母、在学校不尊敬老师。许多的大学生不勤俭节约,喜欢过生日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干着铺张浪费的事,心里一点愧疚感都没有。存在更多的一类大学生没有不懂何为艰苦奋斗,只想不劳而获。三、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开展之对策浅析
根据当下问题和障碍,可以发现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跨过障碍,实现转变的主渠道,因而综合传统文化的功能与当前思政面临的障碍,提出四条基本的对策,旨在更好的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献言进策。
(一)利用媒体内容丰富的特点,打破传统理思政课堂的局限,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课堂的范畴
目前高校的教育中传统文化的部分是相对涉及不多的,将传统文化纳入课堂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做起,首先,将传统文化纳入思政课堂,完善现有思治教育体系。通过网络资料,网络事例,综合征集同学意见,同时结合当地传统文化的特色,改善现有教材,使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比重加大,在学生方面,增加传统文化的选修课分值,鼓励学生们选修相关的课程。其次,在理论课堂的学习方面,任教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影片、网络故事等手段使同学们在课堂上对传统文化的知识进行了解,在课堂外也可以组织传统文化方面的讲座,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了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将思政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为帮助学生精神成长方面奠定思想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思政教学的价值。
(二)利用媒体理论结合实际,在学好课堂知识的同时也积极的走出课堂,走向实际
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充分发挥起价值,仅仅依靠丰富课堂知识这一手段是不够的,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社会意识、爱国情怀和道德素养的主阵地,理论和实际紧密相连才能更好的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渗入大学生的头脑,使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课堂教学之余,可以课后给学生们布置传统文化方面的作业,让学生借助网络这一媒介搜集相关的知识,同时使他们在生活中更加关注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在网络上面发布相关的论坛或者话题,让同学们积极参与进来,让他们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到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讨论,在这些活动之余也可以组织学生们集体观看影片或者参观传统文化展览、历史古迹等,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思想受到熏陶,价值观念产生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对优秀传统文化从认同到认知,达到知行合一。
(三)利用媒体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特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因素的主要影响来源,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润物无声的优势,让学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致力于行。如何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新媒体是我们的主要工具,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也曾强调要“牢牢把握话语权”,虽说在这里此话语非彼话语,由大见小,二者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高校思政教育也要牢牢把握其话语权。这就要求,在校园中我们首先得搭建新的网络宣传平台,充分利用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组建校园网络宣传的新阵地,通过网站、微信、微博、广播等媒介手段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弘扬,同时也要利用好橱窗、报纸等平面宣传,各大社团和组织也应该积极响应号召,组办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活动,如:传统文化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和宣传方式,使传统文化的气息弥漫校园的每处,一方面可以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是由此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走进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发生一个认知到自觉的改变,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和思想觉悟。
(四)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强化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充分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
师资队伍的培养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方面,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相应的课程,这就要求有相应的教师,而优秀传统文化是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内容,因而加大对思政工作者的培养是有必要的,只有从教人员的知识丰富且对传统文化的内涵理解到位,才能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才能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及价值传承和发扬,才能将思政课程的目的最大化实现。第二方面,除了从事思政工作者,辅导员在大学生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也要高度重视,辅导员是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力军,在大学生的生活中起着榜样的作用,对他们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使他们在生活中以更好的风尚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真正意义上达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的诚信价值、思想道德、人格塑造、民族意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但目前高校思政课程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因而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课程,让理论在实践中证实,营造良好传统文化环境氛围,打造高素质的传统文化教育队伍来进行高校思政教育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陈俊.网络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0).
[2]张林.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5(6).
[3]饶品良.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分析.教育探索.2014(6).
作者简介:孙怡,喀什大学法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087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血脉的凝结,是中国崛起强大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丰富多样,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更好的发挥思政育人的功能对我国目前高校的思政工作是一个大的迈进。一、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基础功能分析
网络媒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各种多元因素的出现对高校思政教育构成了较大的威胁与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要求高校不得不对现有的思政教育体系进行创新改造,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集中化人民五千年智慧之精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元素,对中国人的思想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传媒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对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落实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综上所述,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可以发现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基础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为大学生的诚信价值观提供思想文化基础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自我素养的体现,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人在社会立身的重要支点。如果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括为六点那么“守诚信”则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点,关于诚信,荀子有“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周易》中也有“人之所助者,信也。”而我国伟大的作家鲁迅也曾说“诚信为人之本”这些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培养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中国在走向国际舞台,当代青年学生是国家的代表,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因此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极其重要的,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诚信价值的观形成。
(二)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正确的道德观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更是当代大学生最基础的义务。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个人品德建设”而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文化中的低俗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是以一个严重的威胁,我们更应该防微杜渐,中国古人在道德修养方面的优秀资源耿直举不胜数,是我们今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左传》中“修已而不责人”一代女皇武则天也曾强调“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这些都在说明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所以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有利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三)为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提供思想文化保障
健全的人格是人生成功的基石,是一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也是人生美好生活的保障。网络的发展虽然带给了我们的生活诸多的便利,但同时它的消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高校中很多学生沉迷网络,无法自拔,导致他们不能正视现实生活,人格方面发生了一定的缺陷,思想政治教育任重而道远,而优秀传统文化涉及的内容全面,针对性广,可以更好的引导大学生人格方面的塑造,习总书记曾说“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由此可知,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工作中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思想道德体系,为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提供思想文化保障。
(四)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提供精神文化动力
民族意识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社会长治久安的精神支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英雄传承我国的民族意识,岳飞的“精忠报国”,明朝于谦的“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朱自清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更是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伟大情怀,中国的历史中民族意识的作用是强大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不仅为大學生的民族意识提供精神文化动力,也是其爱国主义情怀的主要来源。二、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新媒体背景下面临的障碍
通过对网络上的相关事例,以及笔者对身边大学生的了解情况,发现在大学生中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大部分大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是相对较少的,尤其在进行思政教育方面,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没几乎没有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部分大学生欠缺社会责任感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理想国家就有前途,当代大学生是建设祖国的重要人力,但目前高校学生欠缺社会责任感,以自己为中心,只注重个人的得失,忽视自身的责任,漠视社会理想,没有付出精神,例如破坏共享单车,破坏公共设施,利用手段谋取私利等,这些事件一方面在诉说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另一方面无疑对高校的思政教育成果产生了质疑。
(二)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扭曲
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成为思想健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当代大学生中,总体的价值观念是良好的,但依旧存在部分的大学生价值观念扭曲,行为不当,拜金,追求物质,自我放纵等。经常会有新闻报道某某地方的大学生拿假币找老人买东西、某高校女大学生被包养、某大学生厕所产子掐死等等这样的新闻,透过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扭曲,所以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是非观念,只剩下自我的满足。
(三)许多大学生丧失诚信意识
中国古代有句古话“人无信而不立也”,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诚信都是最基本的素质,中古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是守诚信,但是就目前高校的大部分学生来看,守诚信的良好素质在大学生中体现的并不明显,很多高校的学生在考试中作弊、找人替考,为了请假向老师撒谎、甚至有的学生在各种机构办理各种虚假证书,更甚至于在许多的研究生、博士生中出现论文抄袭、他人代写的情况等。
(四)部分大学生遗失传统美德
中国优秀传统美德一直是中国人传承五千年的骄傲,大学生更是国之栋梁,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但是目前高校許多大学生已经将这种传统美德遗失了,表现在:部分大学生不尊老爱,回家不孝顺父母、在学校不尊敬老师。许多的大学生不勤俭节约,喜欢过生日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干着铺张浪费的事,心里一点愧疚感都没有。存在更多的一类大学生没有不懂何为艰苦奋斗,只想不劳而获。三、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开展之对策浅析
根据当下问题和障碍,可以发现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跨过障碍,实现转变的主渠道,因而综合传统文化的功能与当前思政面临的障碍,提出四条基本的对策,旨在更好的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献言进策。
(一)利用媒体内容丰富的特点,打破传统理思政课堂的局限,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课堂的范畴
目前高校的教育中传统文化的部分是相对涉及不多的,将传统文化纳入课堂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做起,首先,将传统文化纳入思政课堂,完善现有思治教育体系。通过网络资料,网络事例,综合征集同学意见,同时结合当地传统文化的特色,改善现有教材,使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比重加大,在学生方面,增加传统文化的选修课分值,鼓励学生们选修相关的课程。其次,在理论课堂的学习方面,任教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影片、网络故事等手段使同学们在课堂上对传统文化的知识进行了解,在课堂外也可以组织传统文化方面的讲座,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了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将思政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为帮助学生精神成长方面奠定思想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思政教学的价值。
(二)利用媒体理论结合实际,在学好课堂知识的同时也积极的走出课堂,走向实际
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充分发挥起价值,仅仅依靠丰富课堂知识这一手段是不够的,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社会意识、爱国情怀和道德素养的主阵地,理论和实际紧密相连才能更好的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渗入大学生的头脑,使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课堂教学之余,可以课后给学生们布置传统文化方面的作业,让学生借助网络这一媒介搜集相关的知识,同时使他们在生活中更加关注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在网络上面发布相关的论坛或者话题,让同学们积极参与进来,让他们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到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讨论,在这些活动之余也可以组织学生们集体观看影片或者参观传统文化展览、历史古迹等,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思想受到熏陶,价值观念产生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对优秀传统文化从认同到认知,达到知行合一。
(三)利用媒体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特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因素的主要影响来源,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润物无声的优势,让学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致力于行。如何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新媒体是我们的主要工具,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也曾强调要“牢牢把握话语权”,虽说在这里此话语非彼话语,由大见小,二者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高校思政教育也要牢牢把握其话语权。这就要求,在校园中我们首先得搭建新的网络宣传平台,充分利用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组建校园网络宣传的新阵地,通过网站、微信、微博、广播等媒介手段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弘扬,同时也要利用好橱窗、报纸等平面宣传,各大社团和组织也应该积极响应号召,组办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活动,如:传统文化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和宣传方式,使传统文化的气息弥漫校园的每处,一方面可以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是由此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走进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发生一个认知到自觉的改变,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和思想觉悟。
(四)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强化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充分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
师资队伍的培养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方面,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相应的课程,这就要求有相应的教师,而优秀传统文化是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内容,因而加大对思政工作者的培养是有必要的,只有从教人员的知识丰富且对传统文化的内涵理解到位,才能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才能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及价值传承和发扬,才能将思政课程的目的最大化实现。第二方面,除了从事思政工作者,辅导员在大学生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也要高度重视,辅导员是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力军,在大学生的生活中起着榜样的作用,对他们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使他们在生活中以更好的风尚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真正意义上达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的诚信价值、思想道德、人格塑造、民族意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但目前高校思政课程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因而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课程,让理论在实践中证实,营造良好传统文化环境氛围,打造高素质的传统文化教育队伍来进行高校思政教育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陈俊.网络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0).
[2]张林.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5(6).
[3]饶品良.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分析.教育探索.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