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三策略”分析
魏治泉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一种广泛开展的教学新方法。通过教学实践认为,老师应该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阶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概念出发,分析合作学习三阶段并提出相应的具体策略。
【關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策略
当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误区,一是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组织纪律不到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囫囵吞枣。二是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担心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对待学生小学合作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如何有效开展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和总结经验的内容。
一、课前精心设计课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老师首先要将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进行充分准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自我展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进行有效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且在进行备课时,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兴趣特点等进行问题的设置,设置的问题必须要具体详细,适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使之具有操作性。当学生在进行汇报成果时,老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成就,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以此形成良性的循环。并且要实现高效的教学,首先要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流程、开发的校本资源等进行充分准备,以此体现趣味性、实效性和拓展性。
二、课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有效的教学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学习状态中,达到教学的目的性、趣味性、真实性。情景导入的方式要多样化,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要适当拓展学习的内容,做到广度和深度的统一,选择合适的机会,出示具体的学习目标,实现短、平、快的目标。
2.合理地组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和保证,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也是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之间的特质进行分组,一般以两人为最佳,同桌之间便可开展,由一个人说,另一个人静静听,从而提出建议,实现资源的共享,合作进步,能够在课堂纪律有所保证的前提下开展合作学习,拓展合作空间。为了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一定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达成默契,不能流于形式。老师要按照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安排好小组的角色。主持人要有良好的维持秩序、语言表达的能力;书记员要记录小组内的意见和分歧;交流员要将本组内的意见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并及时进行反馈;汇报员要在学习结束后代表整个小组汇报学习成果。一旦有了分工,小组学习内部成员就能够增强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然不同人扮演的角色不同,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进行交换,让每个人体验不同的角色,从而让每个人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3.选择合适的合作内容,增强合作学习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有些问题过于简单,就没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如让学生识别时针和分针。所以,老师要设置具有合作性的内容,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老师可以给学生发放小长方形,让学生发放长宽高分别为6、3、4厘米的长方形,每个人手里的学具都不一样,所以要进行合作学习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学具有限,凭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所以学生从独立自主的学习过渡到了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了小组内的合作,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并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有利于接下来的继续学习。
三、课后进行有效的训练,及时复习学习内容
在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强化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的拓展。这里的训练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动手操作的练习题目,题目设置具有层次性,有基础题和提高题以及拓展题,让不同学生的层次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并且老师要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训练中为学生减负,这样才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学习中。
四、结语
在初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要坚持三大策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老师要精心备课,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分工;定制合适的合作目标,多鼓励学生,对学生实施积极的评价等措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由成浩,冷海涛.小学高年级数学合作学习中的思维训练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2017,(7) :52.
[2]包凤花.“三策略”促合作——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5,(6)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