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工程训练教学实践

    郑朝霞

    摘? 要 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是育人。通过重新梳理和开发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在工程训练热处理实训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挖掘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工匠精神和系统的思维方法等思政元素,并与实训内容相融合,达到预期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关键词 课程思政;工程训练;热处理实训;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22-0125-03

    Teaching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under Vision of Sylla-

    bus Ideological Management: Taking Heat Treatment as Exam-ple//ZHENG Zhaoxia

    Abstract The core conno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is to educate

    people. By reorganizing and developing the teaching links and tea-ching content, in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training heat treatment

    training course, the national pride and mission sens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wareness, innovation conscious-

    ness, craftsmen spirit, systematic thinking methods and other ideo-

    logical elements are excavated, integration with the training contents,

    achieves the expected effect of the curriculum and education.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engineering training; heat treat-ment training; craftsmen spirit

    1 課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忽视的课程面最广、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实际的重要组成部分[1-2]。课程思政依托的是课程这一载体,通过深入挖掘不同学科课程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与课程进行有机结合,科学有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隐性思政”的功用,以隐性教育的方式实施育人功效。课程思政与具有显性教育功效的思政课程共同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者在育人上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增强育人合力,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3-5]。

    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是育人,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所有课程必须具备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6]。课程思政的实施真正落实了教书育人的要求,将教书与育人有效融合,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目的直接指向学生的发展,受益者是学生,落脚点是学生的成长成才。课程思政虽然强调价值引领,但不能替代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把专业课程思政化,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功能,应遵循课程本身的教学特点和教育规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实现育人效果,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2]。所以,围绕课程思政的“育人”核心,在课程中挖掘的思政元素范围也是宽泛的,只要是对学生成长成才有利的元素都应该在思政元素范围之内,比如家国情怀、社会责任、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以及意识的培养,能力的提高,科学思维的养成,规则意识的建立,等等。

    2 依托工程训练课程推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共教育部党组2017年12月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又进一步指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其中,课程育人位列“十大育人”体系之首,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主渠道,具有重要地位。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强调,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7]。

    工程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实践类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大学生工程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活动,包含课内实训教学及课外创新实践两部分,每年接纳的学生数量多、范围宽。工程训练教学具有自己的课程特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等方面都与课堂教学不同。可以说,工程训练是连接校园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服务于社会前的一个相对真实的体验和训练环节,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途径和培养效果上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工程训练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及通过工程训练课程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同样具有自己的特点,与课堂教学有所区别。所以,在全面构建立体化育人的大格局下,依托工程训练课程进行课程思政育人是大势所趋,探索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工程训练教学改革,挖掘工程训练教学中的思政资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构建立体化育人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3 工程训练课程推行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依托工程训练课程开展课程思政,需要重新梳理和深度开发教学各环节和教学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指导下,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将教书育人落到实处,使学生既学习了工程训练知识,又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价值观的引领。工程训练课程包括多个实训工种,不同工种也具有各自的性质和教学特点,不同工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也不完全相同。为此,在工程训练热处理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将提炼出的思政元素与热处理实训内容融合,落实课程思政的育人要求。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在热处理教学中,学生通过挂图方式学习热处理发展简史,了解到热处理技术对工业、农业、军事等领域的作用;了解到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以及从明代《天工开物》的记载中,热处理技术就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历史久远。同时,在当时还没有热处理这个概念时,人们就已经在利用这个技术为自己服务,使学生由衷敬佩人民的智慧;现代热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以及仿真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热处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生产车间的网络化管理等,使学生感慨技术的更新速度及行业的发展速度,由此产生满满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学生也会意识到技术和行业的高速发展对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以及自己肩负的责任,会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除热处理发展史学习之外,还为学生收集了视频资料,比如国内外先进热处理技术、智能化制造、自动化生产以及机器人在工业上的应用等。通过视频资料的观摩、学习,学生拓展了视野,调动了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了民族自豪感,提升了使命感,培育了家国情怀。

    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在传统热处理工艺实施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空气污染,例如:合金钢使用淬火油淬火时,高温零件会造成油温升高甚至燃烧,结果会产生很大的油烟;利用盐浴炉加热工件时会产生废气烟雾;实施气体渗碳或碳氮共渗工艺时,产生的废气通常会通过燃烧的方式解决,废气燃烧过程中同样会产生烟雾;等等。这些油烟、烟雾既会损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更会造成空气污染。在实訓教学时,通过分析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加强对热处理废气的管理与控制,如何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在热处理生产各环节进行控制,减少废气排放。比如:用高压气淬取代传统的油淬;用废气处理系统取代传统的废气燃烧;改进加热方式,提高加热效

    率;应用更加环保的渗剂;探索使废气循环利用。在分析思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同时使学生意识到热处理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以及大力发展绿色节能热处理。

    培育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讲解热处理工艺时,让学生思考钢材零件在箱式炉内高温加热和保温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变化,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分析,钢材的铁和碳两种元素在高温状态下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引出氧化、脱碳的概念,并进一步分析氧化、脱碳造成工件尺寸减小的原因,鼓励学生思考: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预防工件因尺寸减小而报废?学生会自主从机械加工环节预留加工余量、热处理加热过程防护两方面得出解决办法。学生想到的热处理加热防护方法也不止一个,有真空加热、通入可控气氛保护工件、给工件涂一层防氧化涂料等。

    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学生学习到三种创新思维,即:案例环环相扣的分析过程是联想思维;逆着尺寸减小过程得出预留加工余量的思考是逆向思维;从机械加工留余量和热处理加热防护两个方面预防工件因氧化脱碳造成尺寸减小而报废,以及热处理加热的多种防护方法,这是发散思维。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学习到一种思维方法,潜移默化地培育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工匠精神和系统的思维方法? 以轴为例进行综合讲解时,通过对其整个生产加工过程的分析,给学生传递的一个认知是,一个工件的生产过程需要多个加工环节,每个环节可能包含多个加工工艺,其中任意一个环节出错,都将导致工件失效,只有每一环节都按加工规范保质保量完成,才能确保一个产品的顺利完成。以此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能只考虑某一个加工环节,要将所有环节以及每一环节所包含的知识点通盘考虑。同时,每一加工步骤都要用心做到极致,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和系统的思维方法。

    4 结语

    依托工程训练课程推进课程思政,需要重新梳理和深度开发教学各环节和教学内容,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与实训内容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书育人落到实处,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通过工程训练热处理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施,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培养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使学生掌握了系统的思维方法,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在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上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2]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4]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2):98-104.

    [5]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6]赵鸣歧.高校专业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任务与标准[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5):86-90.

    [7]万玉凤.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8-06-22(01).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