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家校共育,提高农村高中德育成效的实践研究

    殷黎荣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农村高中育人模式也要与时俱进。家校共育可以转变家长育人观念,提高家长育人水平;家校共育可以借助于互联网,让互动更加及时有效;家校共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育人观念?及时有效?教育合力

    通常我们认为,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效果会事半功倍。

    一、家校共育可以转变家长育人观念,提高家长育人水平

    随着高中招生制度的变化,农村高中生源质量逐渐下降,大批优秀的高中生源都流向城里重点高中。为此,乡下农村高中学生家长的育人理念的转变,需要学校引导。以前单一的育人模式、单一的教育目标需要向多元的育人模式、多元的教育目标转变。农村高中的学生家长有一部分在外面打工,有一部分是外省来本地区打工的,文化水平相对来说参差不齐。高中学生有一部分寄宿,只有周末回家;有一部分通学的学生,长年陪伴其的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调查发现,农村高中学生与家长接触的时间都很少,家庭教育的缺失已经非常明显。在这种现实的教育情境中,提高学生家长的育人观念和育人水平的重任,落到了学校教育工作者肩上,学校教师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个重任。

    首先,家校的育人理念都要转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上面来。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拥有的适合社会发展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基础。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教育学生家长,转变其教育思想,使家长感受到新形势下教育孩子也要与时俱进;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即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鼓励学生自主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学校要摒弃过去一味追求高考升学率的做法,鼓励学生多元发展、健康成长,形成健全个性和健康人格。从高一阶段开始,学校要教育家长,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从自己的学情出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家长要帮助学生设计未来的职业规划,高中阶段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适当调整规划。学校一切以学生为本,从高一到高三设计适合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

    其次,家校共育突出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重要地位。从高中德育工作实际情况方面分析,大多学生缺乏主动意识,就算是自主参与德育活动,也会因为自信心匮乏,而流露出恐惧感,从而不敢与他人交流、沟通。与此同时,学生自主意识的缺乏,使其对各类德育活动不感兴趣,所以往往是被动参与,或根本不参与。此外,素质教育明确指出,要重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一个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建设需要由创新人才实现。但是,新时代下的高中生普遍缺少主动、独立意识,一心一意地学习文化知识,即便有创新的思想、观点,有时碍于面子也不敢提,导致学生思维逻辑固化,从而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笔者所在的农村高中,高二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美术专业参加高考,有的家长不怎么理解学生的选择,认为美术专业是“歪门邪道”。这时候,需要学校引导家长倾听学生的心声,引导家长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同样的道理,到了高三阶段,也有一部分学生放弃“高考”,选择高职类学校,走提前“单独招生”的成才之路。其实,这也是学生的权利,应当尊重。学校和家长是德育工作者,学生是德育主体,任何时候,德育工作者都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倾听德育主体的意见,这样的德育才有成效。家校共育,让德育工作者的意见统一,让学校和家长一起尊重德育主体的主人翁地位,这样的教育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二、家校共育可以借助于互联网,让互动更加及时有效

    农村高中传统的德育模式一般是通过教师、家长对学生进行说教。在互联网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家校共育可以借助于互联网,创新德育工作方式,通过学校与家长互动,把德育活动巧妙地渗透进互联网,让家长参与到德育活动过程中。这样激发了家长参与德育活动的热情,也使家校共育联系更加紧密。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农村高中建立了“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主要举措如下。

    首先,通过“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选择主题性家长会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农村高中家长会一个学期召开两次:期中考试后召开一次,期末考试结束后召开一次。目前按照江苏省高考模式,高一下学期分科的时候还要召开一次家长会。家长会的流程一般是這样的:班主任通报学生的考试成绩,通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表扬先进学生,同时提醒落后学生的家长注重教育孩子。这种家长会往往起不到明显的效果,从高一到高三,最后家长会变成了一种形式。笔者认为,家长会要开好,需要学校和家长沟通,学校要通过互联网征求家长的意见,确定主题性家长会的内容。这样的家长会才会有的放矢,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例如针对高中每个阶段的不同学生,我们通过家长QQ群、家长微信群、校信通等联系方式,向家长征求家长会的主题。高一阶段家长会一般重点关注高中阶段的养成教育、初高中衔接需要注意的事项等;高二阶段家长会重点关注高二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和对策、学生生涯规划的实施途径等;高三阶段家长会重点关注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高三学生参加“对口单招”入学率的方法技巧等。有了家长会的主题,家长会才有针对性,家长也愿意参加,开一次家长会就有一次新的收获,对于提高对高中学生的教育效果也大有裨益。

    其次,通过“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建立家校教育网站,构建互动平台,让互动更加及时有效。例如,苏南地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普遍比较大,高中学生心理问题比较多,学生容易产生抑郁心理、厌学情绪、悲观厌世情绪等。为此,学校可以通过“网上家长学校”播放有关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视频,或者利用博客平台宣传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举措等,让家长及时观看。学校也可以组织各个班级在网络上建立班级互动空间,定期组织家长来学校参观教学,让家长“零距离”接触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是学生最亲密的老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可以提高育人效率。

    三、家校共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成长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而校园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需要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德育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任何一个教育环节的缺失。苏南农村高中学生“单亲”家庭现象很多,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容易让“单亲”家庭的高中学生在高中阶段走向“误区”。据笔者了解,“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性格孤僻或者暴躁,他们容易早恋,喜欢整天整夜在学校网吧消遣。面对这种情况,学校教育需要弥补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发动社会社区教育资源力量,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走出“误区”。社会社区教育资源需要学校德育工作者开发好、利用好,学校教育可以和社区教育实现远程互动、网上资源共享,共同帮助高中学生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基于农村高中德育的实际情况,实现家校共育可以提高高中学生家长的育人水平,借助于“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可以让家校互动更加及时有效,家校共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形成教育合力,让教育效果“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陆晨阳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