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应远离“冷暴力”

    任干

    〔关键词〕冷暴力;班主任;班级管理

    用殴打、辱骂、体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惩罚的行为已经被明令禁止,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般也不敢触碰这根高压线,然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实施“冷暴力”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少数班主任甚至把实施“冷暴力”行为作为治理班级,管教、“震慑”学生的法宝。因为“冷暴力”常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吃了“暗苦”却说不出来,其对学生的伤害无痕无迹却能“触及”学生灵魂,因而令学生不寒而栗。

    那么,班级管理中的“冷暴力”是指什么呢?如果我们把通过殴打、辱骂、体罚等带有暴力性质的手段来惩罚学生的行为视为“热暴力”的话,那么,用除此之外的非暴力性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的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则可称为“冷暴力”。

    班级管理中的“冷暴力”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班主任不愿意或故意不搭理学生,或者故意漠视学生的存在;二是班主任对犯错误的学生批评过度,从来不认可学生,甚至全盘否定学生的一切;三是经常威胁、恐吓学生,比如用“再考不及格就不要来上学了”“下次再见到你这样,就回去叫家长”等刺激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恐吓和威胁。而作为班级管理中的被管理者,经常遭受“冷暴力”的学生一般也分三种情况,一是成绩不好的学生,二是容易犯错误的学生,三是个性特别而被教师看不惯的学生。这三种情况往往同时出现在一些学生身上。这些学生要么因为成绩太差而被班主任视为拖累冷落在一边不闻不问;要么因老犯错误被班主任认为屡教不改、一无是处,成为班级的边缘人物;要么因个性过于张扬被班主任视为异类而“打入冷宫”。

    班级管理中的“冷暴力”一般表现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所谓作为的教育“冷暴力”,常常指那些通过具体的言行来达到在心理上“惩治”学生的目的的行为。比如前面所说的批评过度,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不分场合,不问具体情况,因为学生的一点小错而否定学生的一切;或者动不动就以不许上学、不许进教室或叫家长相威胁,使学生时时处在挫败、恐惧中;或根据自己单一的评价标准来评定学生、安排座位,将那些自己认为的“坏学生”的位置排在教室最后的角落里,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孤立、被冷落的状态。所谓不作为的“冷暴力”,常常指对学生不闻不问,冷淡漠视,从而使学生在班集体中失去认同感、归属感。笔者在学校做心理辅导工作,曾经有一个上课故意捣乱的初中学生来找我咨询,谈到他的苦恼和故意捣乱的原因时笔者了解到:这位男生的父母在外做生意,他一个人寄宿在学校,感到无人关心,成绩不理想,又不是班干部,老师上课从来都不会叫他发言,班上有什么事也轮不到他来做,因而感到孤独无助,很想让班主任注意到他的存在,获得班主任的关心和帮助,于是他上课故意睡觉打鼾、怪叫起哄,想用破坏课堂纪律的办法来使班主任找自己谈一次话,哪怕是训自己一顿。当他看到同学们都把眼光投向他并哈哈大笑的时候,他感到非常得意,但是当他看到班主任被气得脸涨红的时候,又感到非常后悔,无奈之中只好来找心理教师求助。从这个案例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冷落、漠视给学生所带来的心灵痛苦和惶惑是何其深刻。

    班级管理中的“冷暴力”对学生心灵的伤害常甚于“热暴力”。“冷暴力”不仅有碍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导致遭受“冷暴力”的学生厌倦、惧怕学习,消极自卑,孤僻自闭,自暴自弃,甚至会严重扭曲学生的人格。尤其可怕的是,对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少数班主任常常利用自己作为班级第一管理者的身份和权力,或发动本班科任教师对某个学生采用集体“冷暴力”,或公然鼓动全班学生不和这样的学生来往,使这类遭受“冷暴力”的学生在集体中被孤立、遭抛弃,从而形成退缩型人格,或者走向另一极端,仇视一切,变得冷漠暴躁,富于攻击性,甚至危害社会与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由此可见,教师的“冷暴力”是戕害学生心灵的无形杀手。

    那么,教师为什么会对学生有“冷暴力”行为呢?原因很多,比如迫于升学考核,班主任为了提高学生的考分而变得急功近利、求全责备,因而教育方法愈加简单,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提高考分无望或行为规范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并逐渐对这些学生产生厌烦、嫌弃心理,从而滋长、形成了教育行为的“冷暴力”倾向。但从根本上讲,“冷暴力”还是因为爱的缺失和平等的教育理念的缺位。一切“冷暴力”的教育行为,都可以归结为爱的缺失,都可以找到以教师为中心的高高在上的不平等的教育专制观念的影子。因为没有爱和平等,所以才会有歧视和冷漠、厌倦和嫌弃。而“生硬的话、粗暴的行为、强制的办法,这一切都蹂躏人的心灵,使人对周围世界和自己采取了冷漠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语),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如果在班级管理中任由这样的“冷暴力”继续下去,其结果大概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其实,教育就是用心灯来点燃心火,是一项薪火相传、爱心接力的工程,人类的文明在这一过程中得以不断滋长、繁茂,充满生机。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必须爱学生,爱学生才能够真正去了解学生,才能给所有学生以平等的人格待遇,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去关注、呵护学生心灵的成长。很显然,这样的教育是远离一切伤害学生心灵的“冷暴力”行为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带给教师以职业的幸福和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楚水实验学校,兴化,225700)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