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高校文化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

蒋承+李笑秋+袁堂钢



摘 要:高校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科学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积极发挥高校的文化育人作用,前提条件是对高校学生的文化发展现状进行准确的认识和理解。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高校文化建设总结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维度;并利用“首都高校学生发展调查”的大样本数据,首次对当前高校学生文化发展的状况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发现:高校制度文化发展满意度相对来说比较高,但是存在明显的院校差异;精神文化发展较制度和物质文化发展还有待提高;物质文化建设满足基本需求,但是该满意度的院校差异和性别差异等特征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关键词:高校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
高校文化发展的概念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文化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不仅走向历史的前台,而且还越来越进入国家政策的中心,文化战略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既是文化大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先进文化思想创新的源泉。因此,在高等教育领域研究文化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全面地掌握高校学生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趋势,才能对高校工作有更加清晰的指导,高校师生的凝聚力、活力、创造力等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整理,本文认为孔盈提出的“高校文化是高校在长期正常运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基础。集体意识是产生集体凝聚,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独特而稳定的价值观、教育教学理念和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是比较规范和全面的理论总结(孔盈,2013)。由此,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面:由价值观、理想追求、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等构成精神文化;由高校的组织架构及其各项规章制度构成制度文化;由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配备情况、后勤服务等构成物质文化(朱巧芳,2005)。下面的研究中,将大学校园文化概括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并分别展开论述。
实证分析:以首都高校学生为例
本文的研究数据来自2013年度“首都高等教育质量与学生发展状况调查”,该调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联合组织进行,调查范围基本覆盖了首都地区所有高校。该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2,138份。样本中,“985工程”高校所占比例为22.1%,“211工程”高校所占比例为42.6%,公办高校为30.1%,民办高校为5.0%,缺失值为0.2%;男生比例为48.6%,女生为50.8%,缺失值为0.5%;从专业分布来看,文史哲、经法教管、工学专业、理工农医各专业的比例分别为14%、31.9%、34.5%和17.7%,缺失值为1.9%;从政治面貌来看,中共党员所占比例为18.7%,入党积极分子比例为22.8%,共青团员为54.0%,群众为3.3%,缺失值为1.2%。此外,我们还与2010年开展的该项目基线调查做了对比分析。
数据主要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其中协变量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学生个人层面,主要包括性别、政治面貌、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二是学校层面,主要包括高校类型、生源地等方面。结合问卷的具体内容,对于高校精神文化方面的分析主要探究政治面貌对青年择业观的影响和不同院校类型的学生诚信度差异;对于制度文化方面主要探究高校类型对于专业转换制度的影响和性别对于奖助工作的影响;对于物质文化方面,主要探究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对于宿舍居住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和院校类型对于图书馆藏书满意度的影响。
1.精神文化发展状况的定量分析
问卷中涉及精神文化的题目很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个人价值观,包括个人成长动机与家庭、社会、国家的联系,金钱至上的观念,抄袭作业等缺乏诚信度的表现;二是个人当前状况,包括情绪易怒,无法与同学和睦相处,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无法独立生活等方面;三是择业就业,包括择业观从社会奉献转向重视个人实惠,就业前景迷茫,对未来发展方面没有清晰认知等。对这三个方面的考察都不是通过满意度来衡量,而是通过自我认同程度来判断。因此,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内心精神文明建设状况。这里主要讨论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政治面貌对青年择业观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学生政治身份非常显著地影响个人奉献精神。“青年人的择业观从社会奉献到重视个人实惠”这种社会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赞成,这种现象很有可能导致教育文化风险的升高,即大学生将教育看成一种投资,当投资达不到预期收益时,会对高校的教育文化产生质疑,进而影响我们高校精神文化建设(龙安邦,2009),具体数据参见表1。
表1 政治面貌对青年择业观的影响
第二,调查不同院校类型的学生诚信度差异。发现,除了“985工程”高校外,其余类型高校均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存在抄袭现象,这种学业不端、缺乏诚信度的行为在高校中较为普遍。该行为会对学生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如教学质量、学习风气、学生创造力以及个人道德修养等。由此可见,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有不少方面亟待深化,具体数据参见表2。
表2 不同院校类型的学生诚信度差异
2.制度文化发展状况的定量分析
学校制度文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和学校规模等,是一个有历史积淀且随着时代发展而时刻变化的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往往隐藏在学校的管理制度、管理结构、办学理念和传统习俗中(张磊,2008)。制度文化是所有师生幸福的来源,是保证学校整体高效运转的根本,一个健全合理的制度文化,会极大地促进高校在各个方面的蓬勃发展。
问卷主要通过对学校各个组织机构满意度的调查来体现校园制度文化的发展状况,比较突出的方面有:奖助评定制度、课程选修制度、专业转换制度、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后勤服务制度。问卷从不满意到满意一共划分了五个等级,我们将不满意和比较不满意统一称为“不满意”,满意和比较满意统称为“满意”,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没感觉”。本文主要通过满意度分析讨论两个方面(专业转换制度和奖助评定制度),进而推断出首都高校制度文化发展状况。
数据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高校类型对于学生专业转换的满意度差异显著,且不满意总数所占的比例为:“985工程”高校最少(26.6%),其次是“211工程”高校(31.2%)、公办高校(33.3%)和民办高校(31.9%),详情见表3。除了专业转换制度,上面提及的六个方面跟高校类型都有密切的相关性。
表3 ?高校类型对于专业转换制度的影响
在学业奖助金方面,2010年的数据结果显示:女生对于学生奖助金满意的比例61.8%低于男生的比例66.1%,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性别对于学生奖助的满意度差异显著。与之不同的是,2013年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与学生奖助满意度无显著相关,即女生和男生对于高校奖助制度的满意程度没有差异,这种现象可能与这几年高校奖助工作的改善与提高有密切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问卷中制度文化涉及的课程选修制度的满意度与性别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满意度、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的满意度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与性别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女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男生,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究,详情见图1。
图1 性别对心理咨询满意度的影响
3.物质文化发展状况的定量分析
高校物质文化指由高校在衣、食、住、行、学等方面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高校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承载形式,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独特的精神内涵。以文化视角看待校园的物质载体,就会发现其中重要的教育元素与课程资源(梁好,2014)。
调查问卷中涉及物质文化发展的满意度的调查很多,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学习环境(图书馆藏书状况、自习室数量及环境、教学设备配备情况、学术活动和各类学术讲座等);生活环境(宿舍居住环境、食堂环境及饮食质量等)。通过对这些方面数据的整理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条比较突出的结论:第一,物质文化方面的满意度与院校类型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说明院校类型在物质文化方面还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除了教学实验设备的满意度与性别无关以外,其余都与性别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男生和女生对于校园物质文化的感受存在差异,因此学校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应该把性别感受差异考虑进去。第三,除了宿舍居住环境的满意度与独生子女无关以外,其余方面都与是否为独生子女有显著相关性。至于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比较复杂,有待进一步探究。第四,与2010年的数据相比,2013年的数据中,女生对于宿舍的满意程度依然低于男生,说明女生对于宿舍环境的重视程度高。相反,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宿舍环境的满意度几乎不存在影响。
总结与讨论
依据校园文化的定义,通过交叉列表和相关性分析,分别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方面作了相应的定量统计分析,同时也将2013年的数据结果与2010年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不同类型高校在物质文化的各个方面满意度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讲,满意程度还是占主导地位。其中,“985工程”高校的优势明显,而“211工程”大学和公办高校差异性不大,民办高校较弱。分析结果显示,在各类满意度调查中,高校类型的影响十分显著。其次,除了“985工程”高校以外,其余类型高校均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存在抄袭现象,这种学业不端、缺乏诚信度的行为在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中仍然突出。最后,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各高校的制度文化总体来看是令人满意的,但在专业转换方面的满意度较低,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政策建议是:一是物质文化方面,不同类型的高校学生对于物质文化的满意度差异显著。这就要求政府在财政拨款方面尽可能地均衡各高校之间的基础建设投入。除此之外,性别同样深刻影响着学生对于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的满意度。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兼顾不同性别的文化需求。二是精神文化方面,各高校应注重校园诚信和学术规范。诚信与规范是各高校教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必备的科学素养,对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因此,校园诚信和学术规范需要引起各方重视。三是制度文化方面,整体的满意度较高,说明近年来的制度建设还是得到了认可,但各院校存在一些细微差异。因此,各高校在制定政策之前应该充分考量,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同时,制度的调整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应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特质定期修正。
参考文献:
[1]陆扬.文化定义辨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1):151-154.
[2]孔盈,刘国峰,林立伟等.浅议高校内部控制中的文化因素[J].商业会计,2013 (22):101-102.
[3]朱巧芳.试析高职校园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3):100-103.
[4]龙安邦.教育价值选择的困境与对策—解读新“读书无用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8):24-28.
[5]张磊,葛金国,吴玲等.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150-152.
[6]梁好.学校需要什么样的物质文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4 (5):89-89.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卜 珺]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