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与“趋士”

陈鲁民
《战国策·齐策四》绘声绘色地描绘了隐士颜斶与齐宣王的一次会话。两人一见面,便发生冲突。齐宣王说:“你过来!”颜斶回答:“你过来!”齐宣王立时不悦。侍从们立刻训斥颜斶,不应蔑视齐宣王。颜斶却不慌不忙解释道:“我走过去是‘趋势,齐宣王走过来则是‘趋士。‘趋势是世间恶习,‘趋士乃天下美谈,两相比较,不如使王为‘趋士。”一席话说得齐宣王茅塞頓开,恭恭敬敬地走下王座,表示要做颜斶的学生,向他请教、学习。
“趋势”几乎是人的本能,纵观古今中外,有钱有势人的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吹吹拍拍的人。这些人,或为生计,或为前程,即便是自命清高的文人骚客,有时也会不得不“趋势”。唐代王勃当沛王李贤跟班时,为讨其欢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不料为高宗所知,圣颜不悦,怒斥道:“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应立即逐出王府。”于是,王勃苦心经营刚刚打通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
趋势,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都是为人不齿之举。而趋士,只要是真心实意、诚心诚意,都会成为美谈。
西周时期,周公礼贤下士,殷切求才。在洗头或吃饭时,听说有贤士来见,便把湿漉漉的头发扎起来,将吃进嘴里的饭吐出来,赶忙去接待,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被传为千古佳话。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曹操对关羽上马金下马银,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趋士故事。
今日而论,仍需创造一个趋士的环境。趋士当然不是简单地像齐宣王那样主动多走几步,而是要尽量做到尊重人才、用好人才,力争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是兴事业、创盛世的基本前提。
趋士,首先要尊重人才,礼贤下士。人才多有锋芒,脾气也怪。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第欧根尼住在桶里,生活极端简单,皇帝亚历山大意欲屈尊赏赐。他站在第欧根尼面前说:“你可以向我请求你要的任何恩赐。”回答是:“那就请让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亚历山大诺诺而退。尊重人才的自由,同样也是趋士,而且很重要。
趋士,当然要给人才适当的待遇,毕竟人才也食人间烟火。虽然,一般来说,人才对于物质待遇要求并不高,只要给得合理就行。
趋士,最重要是给人才提供一个能发挥才能的平台。人才的最大抱负是干一番大事业,让自己的才学派上用场,造福社会,青史留名。
当然,时不时到人才家里看看,常和人才在一起坐坐,也是趋士的题中应有之义。此举付出不多,收获不小,还会荣膺爱才美誉,何乐而不为呢?“趋势”者少了,“趋士”者多了,必定政治清明、人才辈出。
责任编辑 / 金蕾蕾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