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杨延光

    【摘要】语文教学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小学语文是学生积累语言基础的重要阶段。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越来高,这也要求小学教育向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向发展。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应用

    基于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和教学大纲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已经逐渐成为教学重点。应试化教学模式下,为了应付考试,老师将字词句的积累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而在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下,小学语文不仅要重视积累,更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并善于理解汉语语言,从小的方面说这是对语文学科作为工具学科的培养;从大的方面说,这是培养学生中华传统汉语言文化的基础。因此在教师应该根据当下教育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全面贯彻落实素质化教育要求

    素质化教育的要求,首先就是要面向全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所有的学生保持同等的教学心态,不能忽视任何一位学生。其次要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生向各个方向的发展,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基础课,小学语文的教学更是基础中的基础,要让小学语文的学习变成辅助学生其他各方面学习的“扶手”,这样才能够体现出语文学科培养的真正价值所在。

    因此,全面贯彻落实素质化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不能被忽视。

    (二)完善课堂教学结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中,老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人往往处在领导学生的位置上,学生课堂学习的思路往往由老师引领着,就好像“被牵着鼻子走”,在形成的思维方向上总处于被动者。

    老师应该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摸索正确的方向,通过不断的“碰壁”后,学生就能够站稳课堂主角的地位。例如,在课堂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这需要教师对教学时间有足够强的控制能力,教师可用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引入问题、启发思考;接着再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们自我思考、讨论结果;当学生在自我探索时遇到难题而无法解决时,就会大大激发对问题的求知欲,渴望得到老师的讲解帮助。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最后的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精讲问题,学生在求知欲的刺激下就会紧跟老师思路,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完善创新课堂教学结构,从而使教学模式由原先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求老师的点拨”,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也进一步满足了当下教育发展的要求。

    (三)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的优良与否是保证学生能力培养的硬件保证。如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呢?随着我国加大在教育上的投资力度,大部分小学都在教室配备了多媒体硬件设施,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此条件,创设适合教学深入发展的教学环境。

    比如,利用多媒体等电子设施授课时,老师们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将教学知识投影出来,也可以将教学知识转换成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以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此外,在利用电子设施的同时,老师可以将节省出来的教学时间用于给学生学习课外知识,增长小学生的阅历,以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由此可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改进策略

    (一)进一步明确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目标

    明确建设目标是发展的第一步,只有踏好的第一步,更深層次的目标搭建才有了牢固的保障。由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是近些年刚发展起来的教学策略,因此很可能存在部分教师不明白核心素养教学的内涵的情况。在实行核心素养教学之前,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学科核心素养认识的培养。

    那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构建目标是什么?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自我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进而引导学生们形成优秀的语文情操甚至推动孩子个人品质、独立人格的建立。由此可见,明确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目标后再进行语文教学更满足素质教学的要求。

    (二)课堂教学架构应更加科学合理

    合理安排语文教学构架对语文学科的素质化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在小学语文中建立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可以丰富学生课本知识同日常生活的联系运用,那么在实行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时,就需要科学安排课堂教学构架。

    比如,小学一年级讲授《秋天》这篇课文时,文中讲述了秋季的种种自然现象,那么老师就可以安排在本篇文章学习前组织秋游,让学生们亲身感受秋季自然景色的特点,然后再安排课本内容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课本知识,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实践能力。

    (三)营造更好的语文教学环境

    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方向的深入。例如,老师可以在教室中设置专门的“图书角”,引导学生在课间或其他闲暇时间阅读课外书,增长学生的汉语语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另外,通过大量的阅读课外读物,学生也能够逐渐培养出揣摩人物情感的能力。无论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或是提高学生领略人物情感的能力,都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存在一定的好处。可见,通过营造更好的语文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有利于达到素质化教学的目标。

    (四)进一步加强对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视

    加强对目标的重视,才能更好的确定发展轨道。发展素质教育,首先要明确目标是什么,其次强调目标所处的重要地位,最后规划好发展的方向。

    由于素质化教学概念处于发展初期,因此部分老师并没有将素质化教育放在教学重点,且对于小学高年级的教师来说,学生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语文教师很可能将应试化教学放在主要地位,例如加强学生字词的记忆等,这种教学内容恰恰与素质化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在教育改革的发展背景下,小升初、中考和高考等阶段性考试在语文学科的考试中都逐渐向考核学生语文素养能力转移。因此,首先,学校可以定期举行语文学科讨论会,向教师强调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学校在定期举办的月考、期末考等考试中可以将考核内容向核心素养教学内容侧重。通过这两种方式,可以潜在地引导教师教学重点的走向,间接引领教师将素质化教学放在授课中心地位,逐步推动素质化教育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是教育政策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们掌握的是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而非干巴巴的知识点,对学生未来语文学科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马银平.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6).

    [2]陈文灿.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2019(12).

    [3]梁丽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8.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