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作文教育给中学写作教学的启示
刘汉珍
当前的写作教学普遍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学生写作难,教师教学难,教学工作者与研究者在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上付出的努力颇多,但获得的实际效益却不容乐观,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善。生活作文作为写作教学的一种理念和改革策略,能从源头上消除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写作现状,培养学生日后生活所必须的基本交际技能和写作技能,需要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借鉴和运用。
一、生活作文及其价值
朱建人先生认为:“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以现实生活需要为作文能力培养目标,从关照学生真实生活,拓展学生作文内容与作文形式入手,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努力激发学生写作内驱力,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与此同时,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理念及教学策略。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教学生作文,老师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写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生活作文实质上是从学生写作的内容入手,鼓励学生写真实的生活,并且从写作训练中获得生存所必须的基本写作能力,这是生活作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目标。
生活作文教育对于中学生写作具有许多积极的影响。首先,生活作文教育有利于消除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从实际生活出发,学生才能抒写真情实感,做到有话可说,不会苦于不知如何下笔,从而消除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写作流弊;其次,生活作文教育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可以从写作中认识自己、反观自己,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形成自己独立的个性;再次,生活作文写作促进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生活,从而增长见识,思考人生,形成实事求是的作风;最后,实用性原则是生活作文教育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对写作教学的最深刻启示。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语言文字的交际性和实用性,因此,写作教学也应该顺应社会的需要,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生活与工作的写作能力。
二、中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中学生写作中常会出现以下几类问题:1.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许多中学生的作文内容比较单一,选题大同小异,难以出新;2.为考试而写作。学生写作文只为在考试中能得高分,至于写的是否真实并不重要。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讲评课上给学生讲解一些考试范文,指导学生写哪些句子能够得高分。为了应试的需要,许多老师也会教学生一些应试之策,例如让学生背诵优秀范文与段落。因此学生的作文逐渐变得毫无新意,“异口同声,千人一腔”,学生极力敷衍、应付了事。这样的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并厌恶写作,从而抹杀了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和兴趣。在这样的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写作水平当然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3.写作轻视真情实感,形式化倾向严重。好作品就要用宏大叙事风格,正面人物就用“高、大、全”,写负面人物就是“贼眉鼠眼,猥琐不堪”,人物描写被格式化、框架化,难以贴近现实生活、突显有血有肉的人物性格。写荷花就用“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写竹就想到“高风亮节”,形容时间过得快得用“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这些标签化的词语早已不能给人新鲜感。原本一些生动的好词被使用得太泛滥,也会显得庸俗不堪,清人赵翼写道:“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对于中学生而言,考试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高考作文类型离不开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命题作文训练系列的一个特征就是作文的内容范围、表达的动机、思想中心是外加的……命题作文训练系列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圈定了学生表达的范围,束缚了表达的自由。”从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虽说放松对写作文体的限制,但基本也是在一定框架之内的发挥,考生写作之前要仔细审题,决不可偏离题意。在这样的选拔人才的机制下,教师平时的作文教学很难离开应试需要;其次,“文以载道” 思想的深远影响。北宋周敦颐认为:“文所以载道也。轩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写文章就是要阐述道理、弘扬精神的。若想文章广为流传,就必须宣扬儒家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文以载道”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影响,一篇文字优美、随兴而作的小散文,在他们的过度诠释下,也能变成道德教化的工具,有形之中夸大文学的教化目的;第三,对“真实情感”的误解。“真情实感”是什么概念呢?我们认为真情实感首先是健康、积极、引人向上的一种情感、情绪,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一些中学生误认为不留余地、不加掩饰地写自己心中所想、所思就是真情实感,在作文中流露出一些偏激、消极、愤世嫉俗的言论。由于中学生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他们的思想还未发展成熟,许多感情还未经历与体味,作文思想单纯、片面在所难免,有极端的思想存在实属正常,教师了解到以后必须要正确引导、纠正,让学生了解到错误的原因所在,并且给他们指出正确的写作方法。第四,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写不出好文章,与教师个人的文学素质有关,也与教师的作文教学的态度与方法有关。有些教师连自己都不喜欢写作,怎么能让学生爱上写作呢?还有许多教师教起写作来照本宣科、枯燥乏味,也不管学生能吸收多少;最后,学生个人阅读的限制,中学生要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课业负担重,很难抽出充足的时间阅读。而且中学生人生的阅历有限,生活经历简单而重复,也很难写出有思想深度的作文。
三、生活中的两种写作
李海林认为写作分为两种:“生存写作”与“生命写作”,前者是指规范的实用写作、交际写作等,写作目的在于交流;后者是指自由的、理想的、率性的写作,目的在于自我表达。黄厚江指出,“简单地说,也可以分为两种写作,即内驱力写作和外驱力写作,或者指令性写作和自由写作。”两种写作的观点为众多教学研究者所广泛认同,在中学写作教学中,我们将这两种写作称之为实用写作和文学写作。实用写作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将来工作学习中所必须的各种交际表达技能,为学生走向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谨记各类实用文的格式与结构,写好实用文就不会很难。 文学写作,通常被认为需要天赋与才情,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远不足以成就一位作家。许多语文教师都认为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绝不是培养作家,那些知名作家也没有谁声明过自己的文学造诣得益于学校的写作教学,因此,他们都认为作家是不可培养的。这种观点难免存在偏颇,有效的写作教学是可以培养出作家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写作教学的内容与任务。“写作教学的内容就是教师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的各种写作训练。”因此,写作训练是有章可循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写作训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学生的写作处于初级的技能训练阶段,但它也是真正文学创作的开端。
四、对写作教学的几点建议
从生活作文教育出发,有这样几点值得在写作教学中实施:1.鼓励学生记录下日常的观察成果。鲁迅先生在《致董永舒》的信里谈到:“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是要看别人的作品,但不可专看一个人的作品,以防被他束缚住,必须博采众家,取其所长,这才后来能够独立。”在写作之前,要做足准备功夫,观察就是首要的一步。观察不只是观察生活的表面现象,更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生活的本质、生命的意义,从而获得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2.必须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完成词汇和语句的积累。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量的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有写作上质的飞跃。阅读课是学生文学积累的过程,是写作的前期准备。由于学生课业繁重,学习生活简单而重复,因此难以获得直接的生活经验。阅读是学生获取间接生活经验的最好途径,那些名篇佳作既能带给学生美的文学熏陶,又能给他们提供学习写作的绝好参照。模仿是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学习的基础。但是模仿不等于机械学习,我们提倡在模仿中思索,在模仿中学习,在模仿中创造。模仿范文不是照抄字句,而要体味作者的文气。要多读范文,只有多读才能有语感。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而言,模仿是他们练习写作的必经之路。
3.学生多写多练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构思过程,写作之前要做大量的、辛苦的准备,这些工作都需要学生亲力亲为。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写多练,在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写日记、写周记、做摘抄等都是增加日常积累的好办法。但学生习作量的简单增加不能直接决定写作质的提高,必须在写作中善于思考,注重对个人写作做出发展性评价。
4.从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到重视学生个性人格的提升。一篇文从字顺、富有文采的作文,可以在考试中拿高分,但如果看不到学生个人生活的影子,那就会让人怀疑文章的真实性。但文学的真实并不等于生活的完全照搬,为了追求审美的意义,必须对生活中的真实做必要的艺术概括与创造,使作文达到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因此,教师要教导学生在真实的基础上锤炼词句、润色辞藻。
5.把作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师要确定作文为生活的教学目标,以此来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生活的范围是广泛的,学生将视野拓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做生活的有心人,将看到的转化为情感,再从情感到文字,这样就不会感到选题困难。生活的每一方面都需要作文,订合同之前要写合同方案,做社会调查要写调查报告,等等,这些工作都需要用语言来表达,强化生活处处有作文的观念,指导学生从自身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深入了解学习,做到“我手写我口”。
生活作文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充实学生写作的内容,更能丰富写作的思想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基本的写作技能,为将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学生在抒写真实生活的同时,也能从写作中反观自我,领悟到生活中隐含的意义,从而提高体验生活、认识社会的能力,让写作做到言之有物,真实感人。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