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田哲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战略高度,旗帜鲜明地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根本原则贯穿始终,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深刻领会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这一重要论断,有着深刻根据。
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孙中山先生鉴于“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的状况,提出“振兴中华”口号,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20世纪初,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还先后出现过100多个形形色色的政党,提出各种政治主张,但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看不到民众的力量,跳不出狭隘的党派利益,并且大多试图依靠帝国主义列强及一派军阀的支持求生存、谋发展,上演着“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闹剧,最终难免失败的命运。历史呼唤着真正合格的使命担当者。在历史的反复比较中,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敢于克服任何艰险,甘愿付出任何牺牲,勇于修正任何错误,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战胜的敌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一曲曲气吞山河、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一切;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
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品格来看,中国共产党最有资格领导一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谋求一党一派的私利,而是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的根本出發点和落脚点。正是依靠这样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站在这样的道义制高点,我们党能够制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顺应时代潮流的奋斗目标、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并且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艰苦奋斗、顽强奋斗;能够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得到人民衷心拥护,拥有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民意基础;能够用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担当、铁一般的纪律把中华民族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凝聚在党的旗帜下,确保我们党英雄辈出、人才济济、朝气蓬勃;能够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共产主义熔炉,让党员经常去私存公,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能够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审视和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这样的先进品格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当之无愧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一领导地位是其他任何政治力量都不可比拟、无法替代的。
从新时代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来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执政党之间的竞争,是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竞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接近目标,遇到的困难风险可能会越多。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的崛起必然对现有国际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国际社会期待我国在更多领域承担更多责任,一些国家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迅速发展壮大,千方百计对我们进行防范、阻挠和遏制。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各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对党治国理政的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其中许多矛盾和问题跟以往的特点完全不同,呈现出新旧矛盾相互交织,内外因素相互影响,网上网下相互传导等新的特点。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要更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汇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磅礴力量,迫切需要我们党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迫切需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可以说,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在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我们党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党真正有力量的关键所在。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中央有权威,才能一呼百应,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要治理好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治理好我们这样一个有着89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没有一个众望所归、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不可想象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党的十九大把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写入党章,这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是经过历史证明、实践检验的,是群众公认、全党认同的,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的,具有深厚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是在浓郁革命氛围中、在苦难历史和曲折经历中、在长期实践中、在新的伟大斗争中、在重大国际斗争中、在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人民领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铲除了过去许多人认为不可能铲除的顽瘴痼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管党治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这一伟大历史变革中,习近平总书记展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非凡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能力和强大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全党同志要从事关事业兴衰,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真诚认同核心、坚决维护核心、时刻紧跟核心,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看齐,经常主动地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及时校正思想之标、调准行为之舵,把看齐意识落实到一言一行上、体现到本职工作中。
增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思想自觉。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和前提。思想上的看齐是最可靠的看齐。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首先要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集中体现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目标任务、理念方略、政策主张、思路举措,是实现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是指导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总纲,给人以信仰的感召、方向的指引、必胜的信心,具有强大的真理伟力、思想伟力、实践伟力。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核心要义;深刻把握“八个明确”的科学体系和丰富内涵;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崇高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科学方法论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政治智慧、领导艺术、人格魅力;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管党治党新境界等方面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深刻把握“十四个坚持”的实践要求;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广大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提高党性修养、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等等。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的新要求,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系统学、跟进学、深入学,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增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关键是要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对党中央绝对忠诚。具体来讲,就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保持坚定的信仰信念,坚定中國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动摇,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迷惑,矢志不渝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坚定政治立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人民甘苦为甘苦,以人民忧乐为忧乐,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当政治上的明白人,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不拖延、不打折;对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不绕道、不变通;对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抓到底、抓到位,经常用“七个有之”“五个必须”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在政治上信得过、过得硬、靠得住。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其党组织要定期向党中央报告工作。研究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或作出重大决定要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执行党中央重要决定的情况要专题报告。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性和政治敏锐性,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对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的敏感因素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及时消除各种政治隐患;对一些新潮观点、时髦言论要进行透彻剖析,洞悉隐藏背后的政治意图,划清是与非、对与错、真与伪的界限;对那些披着各种外衣、打着各种旗号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党的领导、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党的领袖、否定党的基本路线等错误言行,要敢于斗争、敢于亮剑。
增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行动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终要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要以大局观念贯彻中央精神。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做到一切服从大局、一切服务大局。摆正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深刻认识到地方和部门的工作都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贯彻中央精神,当然要讲因地制宜,讲紧密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创造性执行,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大局,都不能我行我素,不能搞地方主义、部门主义,更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做到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贯彻中央精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许多重大部署,都是着眼于破解难题、攻克难关、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来展开的,要贯彻落实好,就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用创新激发活力、增强动力、聚集合力,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胆魄和勇气,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体制机制障碍,坚决清除一切妨碍社会文明进步的顽瘴痼疾。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以新发展理念谋划发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特别是要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点任务上取得重大突破,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要以良好作风贯彻中央精神。坚持求真务实、实干兴邦,不尚空谈、不做虚功,多做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多做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群众愿望的实事好事,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要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聚焦突出问题,充分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多样性和变异性,摸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不同表现,紧密联系具体实际,既解决老问题,也察觉新问题;既解决显性问题,也解决隐性问题;既解决表层次问题,也解决深层次问题,抓出习惯,抓出长效。尤其要通过狠抓落实来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抓落实,坚决防止和克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坚决防止和克服表态积极、行动消极,表面紧跟、光说不练,花拳绣腿、哗众取宠的不良倾向,坚决避免中央精神在实际执行中走样变形,及时准确地把中央精神传递到群众中去,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各项工作之中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要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要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党组织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坚持党中央对经济工作负总责、实施全面领导,地方各级党委对地方经济工作负直接责任、实行直接领导,是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经济工作,增强经济工作的科学性。坚持党中央对发展大局大势的分析研判,及时制定重大方针、重大战略,作出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完善决策机制,把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时研究经济社会领域重大改革的成功做法上升为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完善落实机制,健全对党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执行、监督、考评、奖惩等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决反对经济工作中的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山头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体系、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持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执政的重要目标。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加强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调、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调,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要加强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发挥政府党组及其职能部门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要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筑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关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统筹协调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在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中体现意识形态工作要求、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要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认真落实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使各类阵地始终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认真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责任制。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应当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党委(党组)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负责人,应协助党委(党组)书记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党委(党组)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部门、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
坚持党对社会建设的领导。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一刻也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做好民生工作,要突出问题导向,在落实好中央已有政策的同时,针对我国需求结构、社会结构变化给民生领域带来的新问题,周密谋划、用心操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好高骛远、寅吃卯粮,坚决反对民粹主义和福利主义,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社会治理,要突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着力解决一些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健全科学的领导干部生态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认真贯彻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强化各级领导干部责任约束。
责任编辑 / 杜梅萍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