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综艺节目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齐琦 张亚慧

    内容摘要: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倍受社会关注,而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传统文化综艺类节目广受大学生关注的背景下,文章通过对来自全国各地290名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就传统文化综艺节目热出现的原因,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群体的意义以及大学生如何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展开研究。以期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提供思路,并引导这一年轻群体更好地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关键词:传统文化 综艺节目 大学生 人文素养

    近几年来,电视荧屏上关于文化类的节目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与此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大学生群体则是传统文化类节目的主要受众之一。大学生群体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至关重要,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自然不得不引起重视。面对当前大学生只注重专业素养而忽视人文素养的现状,如何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关系及其意义和作用值得思考。

    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传统综艺文化节目热,研究者主要集中在对文化综艺节目的多样化发展、创新型制作以及技术和内容上的改善等方面,较少涉及传统文化对人的积极影响与人文素养的提高这一角度。就传统文化对人文素养提升,多数文章是从整个大众群体来看待的,没有指出文化节目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影响;此方面相关的文献数量更是极其稀少,并且缺乏一定的深度。在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这一方面,多数文献是就大学生提升的必要性及方法途径来叙述的,较少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角度来吸取经验与智慧。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全国各地大学生发出问卷297份,收回有效问卷290份,有效回收率97.64%。探索大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综艺节目的态度、人文素养的认识与现状、所接受的人文素养提升方式,探寻传统文化综艺类节目热潮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大学生群体的意义,以及大学生应该如何提升人文素养等。以期促进大学生群体人文素养的提高,并引导这一年轻群体更好地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一.传统文化综艺节目热潮的两点思考

    (一)发展现状、原因及关注度分析

    1.发展现状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民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①。一时间,传统文化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各大电视台推出关于传统文化的节目可谓是层出不穷、创意爆点。诸如《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等节目,一经播出便引发了社会大众的热切关注和强烈喜爱。

    如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国家宝藏》,豆瓣评分竟然高达9.3分。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只要创新发展方式、找好文化立足点和当代流行元素的结合点,就能取得良好的发展现状。此类发展模式在文化性和休闲性方面的巧妙融合,更是让其在综艺类节目的大流中,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清雅和魅力。

    2.发展原因

    传统文化综艺节目的热潮到来,究其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如当前国内综艺节目抄袭频出、缺乏新意;影视业的快餐化和注水严重,过度消费了人们的娱乐精力等等。但从影响力来看,主要原因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政府官方政策的大力引导和支持,这是其蓬勃发展的重要前提。二是网络、视频等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如高清优质的视频图画、制作精良的舞台背景,造成知识和审美的双向沟通等等。三是观众的支持和喜爱,这是其发展的重要内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要求也随之提高,在疲劳的现实生活之余,需要的更多是既能满足学习又能放松身心的文化综艺类节目。

    3.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综艺节目的关注度分析

    ①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综艺类节目关注度较高,并表示通过观看此类节目提升了自身人文素养;②传统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市场反响良好;③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以及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可以参考此类节目的发展模式和经验。

    (二)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意义

    传统文化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更饱含感人深切的情义道理。提升人文素养永远不能脱离传统文化。如今,传统文化综艺节目借助另一种新的形式崛起。通过学习传统文化,陶冶自身性情,提高审美鉴赏力。在提升自我人文素养的同时,将其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指导自身更好地应对人生问题,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增强文化自信的意识和民族文化的归属感。

    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对人文素养的了解及其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被访对象认为,人文素养是指自身的修养素质和道德情怀,较少提到人文学科的知识水平。这一认识基本符合人文素养的内涵,即它实际是一种“人文精神”、“德性”和“价值观”。

    调查显示:①不同地区的家庭和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差距;②学生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重视程度也具有较大差异;③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存在不平衡现象,但自我普遍认知为一般化水平;④大学生对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具有一定自觉性和主动性,但行动力欠缺。

    就以上结果来看,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情况仍十分令人担忧,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较为匮乏。当前大学生自我人文素养的培养意识不足,缺少自我正确的判断能力和目标导向。这很大一方面源于社会生活竞争压力的增大,学生的注意力普遍被动引向功利化、实用化,选择学习就业更好、有技能支持的课程或专业;另一方面则是学校、家庭与社会都缺乏相应的正确引导。此外,优秀传统文化的潜力和魅力无法被人们注意和挖掘,造成部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知和漠视。

    (二)大学生对于提升人文素养方式的调查倾向分析

    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家庭、社会、自我是提升人文素养的四个主要途径,具体为:完善学校教育体系,创新教育方式;注重家庭环境的熏陶;社会正确价值观给予引导;增强大学生自我提升意识。因此:①人文素养的提升需要全方位的、接力棒式的教育引导。需要家庭父母的潜移默化,老师的言传身教以及社会对人文素养的重视和良好氛围。②人文素养的提升需要内外兼修。片面依靠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形成自我提升的意识才能真正从外在的环境中汲取为己所用的知识和营养。

    三.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建议

    (一)“一体”“两翼”的主导方针

    1.以自身发展为主体

    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大学生自我思想意识的進步及其自我实践。大学生主动认识到传统文化知识的隐性功能及其对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意识到自身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培养自觉意识,从心底产生自豪感与认同感;挣脱功利化思想的约束,正确认识并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意蕴和价值。

    首先,应当培养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主动性。可以先尝试观看影视节目、参与实践活动如文化类社团、讲座、交流会等,通过较灵活有趣的途径培养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其次,在兴趣的基础上,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纸质或电子书籍,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再次,为自己设置传统文化的学习计划,定期学习,将兴趣爱好转化成一种生活习惯。

    2.以社会和家庭培养为两翼

    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需要社会力量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例如净化社会环境,改进社会的用人标准,注重人才的专业技能方面与思想文化素质的考核;政府加强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舆论宣传,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发展人的作用,营造人人重视、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学校方面,首先,应加强对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视。适当增加有关传统文化学习课程,形成完善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创新性,并且纳入学生考核范围不流于形式化。其次,增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大型的歌舞剧、名师讲座等等;各个学院也应该积极组织同学学习传统文化,使其常态化。此外,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考核,注重专业科研能力的同时,加强对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和监督。

    家庭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家长应该从自身做起,发挥表率作用,如阅读传统文化经典著,观看传统文化类型的节目,形成良好的家风,为孩子营造出有利于提升他们人文素养的家庭氛围。

    (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在当下信息化、图像化、网络化的视觉时代,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应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当下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应该抓住传统文化综艺节目热潮的契机,借助媒体部门强大的传播渠道,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根据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融入当代新媒体中,传播体现价值引领、文化自信的正能量作品。

    与此同时,建立相关的学术研究所,从学术层面更具体全面的挖掘传统文化,形成一定的文化资料或档案,培养相关的学术型人才,也是很好的方式。在学校方面,鼓励学生成立文化类的社团,并给予专业性的指导;开展实践型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传统诗歌的创作、文化节、读书交流会、名著改编演出等等,让同学亲自体验其中的乐趣。在大学生自身,可就传统文化方向进行创新创业,将文化与产业联合,促进文化产品的生产,带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四.结论

    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文化综艺节目的热潮下,传统文化可以通过新媒体、创新型课程设计、校园文化多样性传播、校园文化产业等多种创新方式,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传统文化在重获新生、提供养料和基础的同时,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个人四个方面也需要形成有机的配合。只有保护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源头,“四方”共同开“源”,大学生群体才能真正在这活水中扎下传统文化的根,长成枝叶繁茂的人文之树,将传统文化的精神代代传承。

    注 释

    ①引自《人民日报—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4年01月01日01版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10569

    (作者介绍:齐琦,中国矿业大学本科在读,汉语言文学专业;张亚慧,中国矿业大学本科在读,汉语言文学专业)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