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团队研修促进“读写生慧”课程建设
郑海燕
【摘要】我校以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课程构建研究》为引领,通过团队研修的方式加强小学“随笔化”表达研究,深入研究为什么写、写什么、如何寫,真正以随笔化表达改变原有的写作教学方式,从而深化学校的办学特色。本文从团队研修、课程重建等方面研究了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团队研修;随笔;读写生慧;课程建设
我校秉承“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引导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以书为友、读写生慧”办学特色。学校以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课程构建研究》为引领,通过团队研修的方式加强小学“随笔化”表达研究,深入研究为什么写、写什么、如何写,真正以随笔化表达改变原有的写作教学方式,从而深化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在沉淀与思考中前行———团队研修
一所学校的真正发展,是需要沉淀和传承的。在随笔化研究的起步阶段,我们采取了“实验教师先行”的启动策略。经过几年的培训和锻炼,3位老师在全国随笔化现场会上进行执教展示和汇报交流。层次培训和名师效应是明显的,随笔化教学理念也由点及面地为全体教师熟知。为了引领教师从熟悉理论走向真正的教学实践,进入随笔化教学改革的发展阶段,让随笔化教学改革在我校真正的落地生根,我们着重做了两方面的准备:
其一,通过认真论证,将学校办学特色深化定位为“以书为友,读写生慧”,高度引领随笔化表达教学改革目标,加强随笔化改革的研究力度。如果说“以书为友”是我们第二小学一直传承的特色,那么“读写生慧”则是我们帮助学生在海量阅读,海量吸收智慧的基础上,把对生活的再认知,对生命的新感悟,通过“写”生成智慧,输出智慧。
其二,经过多次研究,我们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瓶颈的突破、学科梯队的建设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升,都需要名师的专业引领和优秀团队的辐射带动。
既然选定了方向,就要风雨兼程。我们制定了科学可行的《随笔化教学研究三年实施规划》,成立了以校长为顾问,业务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先后成立了四个课型研究团队(即“读悟评改团队”、“情境教学团队”、“群文阅读团队”和“读写萌发团队”),语文教师全员参与,集团队的力量攻克课型研究的难关。团队组长由先行进行研究的教师依据各自的研究专长自由申报,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产生,通过培训学习、校内交流、课例引领等途径,提升他们的随笔化研究能力。团队成员由组长招募确定,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兴趣和研究意愿加入到以课型研究为导向的研修团队中,打破了年组界限,注意了高低年段的区别和整合,注重了年龄结构的合理搭配。四个团队分别建档管理,根据各自的研究主题共同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由领导小组进行审核。因为每个团队的成员分属于不同年级的教研组,每个团队隔周要进行一次“随笔化”教研,逐步形成百花齐放的教师成长平台孵化机制。原来的“点”是个人,现在的“点”变成了团队。从教研氛围上,从研究能力和热情上,从内容深度和广度上都极大地带动了全体实验教师。
校本教研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主要途径,而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核心要求。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是合作,让大家在互补中成熟,在互动中成长。
二、在探索与前行中思考———课程重建
在推进随笔化写作的行动中,我们意识到要想从真正意义上改变作文教学,以课程的角度重建课堂是一条必由之路。我们就如何进行课程重建做了进一步思考。比如以课程阅读化促进随笔化表达方面,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启蒙、道德养成、素质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阅读。我们注重多主体课程、层进式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力。
在强化阅读共同体构建上,以学生为中心,校内包含语文老师、其他学科老师,校外包含家长、新华书店、图书馆等,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支持阅读、分享阅读的生态环境。针对课外阅读突出的个性化倾向,对学生课外阅读评价也要多主体参与,即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家长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在阅读建设中依托年级组、备课组,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教学实际,开展层进式课程研究。如低年级侧重图画书阅读,开展故事妈妈等活动,重视过程评价,不主张过度评价和标准化评价,陪伴儿童享受图画书的乐趣,引导他们爱上阅读。高年级则侧重整本书阅读,重在阅读习惯的即时评价,适当交流阅读体验,创造性开展阅读展示。引领学生进入整本书阅读,了解选书的标准,学习读书的方法,分享交流的快乐,并在其中获得情感的润泽、精神的滋养和成长的拔节。
课程重构任重道远,定力修炼离不开持续的实践。我们一方面研究“读”,一方面研究“写”,学校课程、家长课程、学生课程通盘考虑,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整合处理,构建起了科学的“读写生慧”课程体系。这个体系中包含课程目标、基本课型、基本流程、评价建议、课时安排等内容,以期将读与写有效结合,相互促进。但在操作过程中又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学习是一种模式,既要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无意于法规,又合乎法规,得其神韵而自发新意。最终目的是通过读写培养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奇妙的想象力,同时也引导他们立志、勤学、改过……
三、勤思敏行,思行合一
勤于思,敏于行。随笔化表达研究中,我们注重由全面教导向精准服务的转型,确立了团队研修模式,实现了“四个转变”,即:从关注个体研究向面向全体研究转变,从学科教学研究向学科课程研究转变,从教学技巧研究向教学能力研究转变,从零散问题研究向系列主题研究转变,使随笔化表达全面深入推进。
通过两年的师生阅读量跟踪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年平均阅读量为一年级8万字、二年级20万字、三年级35万字、四年级60万字,五、六年级达到120万字。与前几年相比,阅读量均增加20%,甚至更多。按年平均阅读量计算,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可以基本达到课标提出的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的要求。
海量阅读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习作速度大大提高、习作字数大幅增加。以五年级学生为例,习作在40分钟内,成文字数450以上的学生达到全班人数的80%以上,最多可完成1000字以上的习作。其他各个年级的习作字数都远远超过语文课标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我校共有600多篇学生习作发表,3000余人次在各级征文活动中获奖。
每一个教师的随笔化教学实践其实都是基于突出办学特色,服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着力构建学校课程体系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期间困扰我们的问题还有很多,诸如:随笔化表达与教材相结合的紧密度、各种课型之间联系的递进性、课型与工作室间的有效融合等。
勤于思,敏于行,慧于心,乐其事。我们对随笔化表达的研究,对读写生慧特色的思考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樊水泉.打造主题式教研团队促进教师素质提高[J].教书育人,2012(2).
[2]叶静.几种常见的校本教研组织形式[J].黑河教育,2008(3).
[3]訾慧.我们在校本教研中的教师“互动学习”历程[J].内蒙古教育,2008(5).
[4]梁伟国,李帆.教育随笔: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J].人民教育,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