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麦小恒
[摘 要] 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引导作用,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及多媒体教学,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 键 词]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7-0088-01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社会、民族发展的原动力,是国家进步、兴旺发达的推动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中心,通过具体组织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摸索出一套推动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模式。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合适的情景,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原动力,是学习、创新的推动力,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例如,在学习圆锥曲线方程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或PPT,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对运动点轨迹形成的图形进行观察、归纳和猜想,自己去发现结论,引导学生求出相应曲线的标准方程,并进一步加以完善。这样,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善于动手、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探究引路,培养创新能力
(一)一题多解
从不同的角度、多个方面去研究数学,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都得到提升,同时,给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理论和思维的基础。
通过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方法去求函数的最值,体现数学一题多解,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多题一解
多题一解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绝好方法,它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以不变应万变。通过多题一解,使学生对数学方法有进一步的理解,把所学的知识横向、纵向平移,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延伸和深化。
三、巧变条件,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可以根据题目的不同条件,引导学生在改变题中的条件下如何去思考。从知识的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上多花精力,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多样性的学习指导方式,鼓励学生在改变条件的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发散自己的思维能力,拓展思路。
例如:已知A={x|x2-a2≤0,a>0},B={x|x2-3x-4>0}且A∪B=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A={x|x2-a2≤0,a>0}={x|-a≤x≤a};B={x|x2-3x-4>0}
={x|x<-1或x>4}。因为A∪B=R,所以-a≤-1a≥4?圯a≥4
所以,實数的取值范围为{a|a≥4}。
引导学生适当改变条件:
(1)把A∪B=R改为A∩B=?覫,结果会有什么样的不同?
解:A={x|x2-a2≤0,a>0}={x|-a≤x≤a};B={x|x2-3x-4>0}
={x|x<-1或x>4}。因为A∩B=?覫,所以-a≥-1a≤4?圯a≤1,
又a>0,所以0
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为{a|0
(2)如果把A∪B=R改为A∩B≠?覫,结论又会怎么样呢?
解:A={x|x2-a2≤0,a>0}={x|-a≤x≤a};B={x|x2-3x-4>0}
={x|x<-1或x>4}且A∩B≠?覫,分三种情况讨论:
i.a>0a≤-1,a不存在;
ii.a>0-a≥4?圯a>0a≤-4,a不存在;
iii.-a≤-1a≥4?圯a≥4。
综上所述,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a≥4}。
因为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情有所不同,因此变式训练应该针对学生的基础进行适度的变式,才是有的放矢、有效率、有效果的变式。
通过适当改变题目的条件,采用一题多变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思考,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解题思路。
四、数学教学中培养和保护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1.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有信心去拓展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个性化的表现,我们要学会欣赏,在给予肯定的同时,和他们共同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用鼓励、赞扬的方式推动学生前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产生更多的创新灵光。
2.引入开放题目,让学生课后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y2=4x,直线l过定点P(-2,1),斜率为k,k为何值时,直线l与抛物线y2=4x只有一个公共点;两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讲完例题,让学生课后探究:请画出图形表示上述几种位置关系,从图中你发现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时是什么关系?方程组解的个数与公共点的个数是什么关系?
通过对开放题的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工作中,我体会到数学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学习方式和方法,使学生感知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中央教科所教育史研究室.孔子教育思想论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