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王卫锋
学生的实际需要、实际思想、实际生活往往制约着学生思想品德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影响着学生的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学生思维特点、个性特征,选择最佳的教学行为,是提高思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议题。
一、从学生的思维需要实际出发,突破思维瓶颈
我们要关注课堂中的学生,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不但要重视学生认知需求,还要重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行为需求,以每位同学获得新知识,产生新体验为目标。利用班级的独特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的开放性和生成性,让课堂成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不言代价与汇报》一课时,老师问“自习讨论中的最大的困难在哪一题?”学生共同反映是第四题“为什么我们倡导不言代价与汇报的承担责任?”学生们的表情充分表明这就是他们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最想解决的问题。老师当机立断,“好,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个难题。同学们还记得汶川大地震时,地震救援人员立即奔赴第一线,广大的解放军战士、志愿者前去救援的时候有没有先考虑一下他们要付出的代价和可能获得的回报呢?政府会给我颗大红花,所以我去救人啦(生大笑),那他们为什么还去啊?”引导学生思考这么做的意义,问题逐步解决。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后,老师讲什么、怎么讲就是关键,习惯做法是请不同的学习小组分别汇报一个主题,老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穿插进行点拨和提升,效果也不错。在本课中如果还按照常规的思路,还从第一题开始请学生汇报,最后来解决这个难题,学生的求知热情就会消退,注意力不可避免的会减弱,到真正讲解这个难题时,学生可能就不在最兴奋的状态,难点突破的效果就会降低,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听课效果要打折扣。老师什么时候讲,应当在学生最想解决问题而又找不到突破口的时候,解其惑也。已经小组讨论了,学生已经尝试了用一些方法还难以突破,跳了几跳,碰到了桃子,还是摘不下来,此时教师适当引导则事半功倍,效果明显。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出言点拨,应该比完全按教材顺序按部就班的效果好。当然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困惑点不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需要不断深入分析课标、教材和学生,不能一厢情愿。
二、从学生的个性思想实际出发,叩开心灵之门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由于个体在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思维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每个人的个体体验和个人思想也不尽一致。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典型的个案,进行深入的、智慧的思维追问,叩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在对话交流中自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升精神境界。在学习“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的关系”时,老师请课代表现身说法,“你做课代表可能会付出哪些代价?”“收发练习付出时间和精力,迟交作业被你责备。”“你还很有思想准备嘛(生大笑),我相信你会干的很好,我不会轻易批评你的。”“你可能会获得哪些回报?”“锻炼了我的能力,学习如何更好的与学生和老师相处,会自觉把这门学科学的更好,同学和老师的赞扬,让自己更充实更自信,学习更有劲头。”“看来你很乐意做这项工作,从你的自身体验中结合我们今天的主题你感受到什么?”“承担责任总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往往也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最为紧密。在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认知水平、行为能力有没有得到培养和提高,一直是一个难以确认的问题。这个环节中,老师采用与科代表谈心的方式,紧扣学生的思想实际,既让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知识,又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想法,更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精神洗礼,“承担责任总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往往也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要说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让学生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也应该是思想品德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实践能力
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饯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学校生活是初中生最主要的生活组成,老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体验引入课堂,让学生体会一起成长的美好,共同面对成长中的问题,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处理好与同学、与集体的关系,努力促进学生的温暖的集体中共同健康成长。
导入:“进入新学校我就感觉得到学校对于一日常规检查的严厉,昨天我们班有没有被扣分啊?”“扣了三分”“哪些方面呢?”“教室卫生和跑操”“是不是我们班所有同学都做得不好呢?”“为什么少数同学做得不好,就扣我们班的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我们要自觉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我们班级是一个集体。”以班级常规考核扣分情况引入课题,体现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符合贴近生活的原则。但仔细推敲,是不是班级的所有或大部分学生知道该班一日常规检查得分情况呢?从上课实际效果看,只有一小部分学生知道或关注班级实际情况,扣了几分,扣在什么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茫然的。老师在设计时,认为学生应该知道的生活实际或新闻事件,却不一定是学生普遍熟悉的,了解学情靠凭空想象,了解学情,确定教学起点。这样的“生活化”,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忽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难以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不仅不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教师在追求课程生活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多选择学生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和榜样,使学生能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生活。
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教者进行了调整。“本学期,我们班取得了哪些班级荣誉?”学生争先回答,出示班级集体活动图片和荣誉奖章,学生的学习热情瞬间点燃。接着引发思考:“成绩取得的原因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道理?”“我为班级做了什么?”我还可以为班级做些什么?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不断为班级的发展出谋划策,这时,他们真正是课堂的主人,班级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课堂回归生活,就是要借助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在学生与课堂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以促进学生感知和领悟,实现品德的内化和建构。要实现课堂的生活化,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选择真实的生活材料,并设计有效的思考路径,在生活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