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群文阅读的探索与反思
周新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年来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随着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深入,群文阅读的定义不断被修正完善。作为动态概念,準确理解和把握群文阅读的特点和实施方略,对现阶段高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群文阅读是学习任务群的一种必需
2017年版课标语文学科特色在于以学习任务群构建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关键意义在于模拟语文情景,设置具体任务,通过活动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建构知识,实践方法,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提出了18个“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不一定以选文单元形式出现,也可以以专题学习任务形式出现。语文新课程标准一个“任务群”以辐射的形态形成“学习专题”,几个“学习专题”辐辏为一个“任务群”,这才是最正常的教学形态。因此,我们需要重建语文教学的策略方式。
学习任务既然是以“群”的方式出现,就必须把“群”分解成学习专题。“专题学习”或者“项目学习”,应该是任务群学习的基本方式。专题学习,必须要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而且这些学习资源必须辐辏向学习专题的,那么,群文阅读就成为一种必需。
学习任务群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可能,就是专题统领下的群文阅读。从选文类型看,可以是定篇、例文、用件的组合;从阅读主次看,可以是一拖二拖三,一篇精读,举一反三,其余参考阅读;从教学进程看,可以作为起始课导读、主体深入研读和课外拓展阅读。我以为,与原来单篇精读的方式相比,专题统领之下的群文阅读,其主要特点是围绕主题而学、导向问题而学,带着任务而学、统整资源而学,立体开掘文本的价值和意义。
二、何为群文阅读
一般意义上,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中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群文阅读包含两个核心理念:结构化、议题与集体建构。
群文阅读的“议题”是指一组群文文本中蕴含的具有开放性和可探究性的话题;“结构化文本”体现为一组文本围绕议题这个核心线索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理解结构”;“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即不事先确定议题的答案,在充分发挥个人智慧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共享智慧,逐步构建文本的意义,在师生和文本的视域融合中形成共识。
我认为,原来单篇精读强调“T”字结构,强调基于文本特点和整体鉴赏基础上有选择性的重点探究。群文阅读强调“井”字形网状结构,立体纵横交叉,立体联系,开掘多文本整合的价值和意义。
两种方式相比,专题统领之下的群文阅读,其主要特点是主题聚焦,问题导向,任务驱动。即围绕主题,带着任务,统整资源而学。
群文阅读综合汲取了一篇带多篇、主题阅读、单元整组、班级读书会等形式的有益经验,能够基于多文本实践来完善自身,推出富有多文本阅读意识的阅读和教学实践,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上体现多文本阅读的价值,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在我看来,“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其中有四个关键词需要解析。
较短的时间——一个班级一个星期里读了三四篇文章,然后围绕这几篇文章展开讨论,这不是“群文阅读”,因为前面的阅读过程跟日常的自由阅读无异,在“阅读速度”“阅读目的”上没什么压力和要求。那么,较短的单位时间,没有一个清晰的量化的界限,但从我们的教学惯例分析,一般指一节课或者两节课。
议题——群文阅读课里,让学生读的几篇文章,肯定不是随随便便放在一起的。这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肯定是有“依据”的。这个“依据”就是“议题”。这个“议题”可以是人文主题,也可以是根据文本特征的鉴赏要素,例如作者、体裁、写作风格、表达方式、阅读策略……丰富而多元。因此,这个“依据”称之为“议题”,而不是“主题”。
多文本——“群文阅读”相对应的就是“单篇阅读”。因此,群文阅读课里,教学文本至少要用到两篇,一般是三五篇,而且文本之间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一篇为主,其余几篇作为资料辅助,帮助学生理解“那一篇”的做法,也不是“群文阅读”。
教学——群文阅读里,学生读完几篇文章后,会面对相应的问题、话题或者任务,思考、讨论、发现、练习。只有阅与读,没有教与学,也不是“群文阅读”。
三、群文阅读主要特质
1.群文阅读是一种整合提质的阅读。群文阅读的“群文”是相对“单篇”而言的,但“群文”的“群”却并非“单篇”的简单叠加,“群文”组合的机理是结构化,这是群文阅读最主要的特质。它的价值在于,通过整合文本,实施比较阅读,实现拓展阅读,完成文本意义建构和生成,达成深度阅读的效果。群文阅读与其他多文本阅读不一样的是,群文阅读一定不是为了扩大阅读量而扩大阅读量,它更注重文本的质量以及多文本阅读为学生带来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等方面的变化。
2.群文阅读是一种结构化的阅读。结构化阅读是指群文阅读教学在组文、文本解读、课堂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基于议题从多个文本中提取信息、比较信息和整合信息以形成整体理解结构。通常以某一个意义点为核心,将事物的各部分联系在一起,进行组合聚合的方式。方式可以是对比、类比、相关。在群文阅读中,群文的议题是意义点的核心,围绕议题聚合在一起的文本,都必须在议题的属性之内,并从不同角度来解释议题,形成理解议题的一个有层次性、程序性的认知体系。因此,群文阅读的特质就是运用结构化原理对多文本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清晰的理解结构。
3.群文阅读是一种意义建构、集体创生的阅读。集体建构是指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师生共享阅读智慧,在共享中逐步构建文本意义,在视野融合中形成有关文本理解的共识。
四、基于“1+X”群文阅读的关键能力和实施路径
“1”的地位作用。凸显主体地位和核心作用,可以是一篇节选文本或独立的经典课文;可以是一个学习任务或学习项目;可以是一个探究问题或研究专题;可以是一个鉴赏主题或议题与角度等。“X”的关系是基于“1”的文本和信息资源的重组、整合和创生。采用的方法是并列、对比、类比、因果关联等。
1.关键能力:辨识与提取、比较与整合、评价与反思、应用与创意。
辨识与提取是从群文中根据议题辨识出所需要的信息,并用合适的方式提取出来;比较与整合要求学生对不同文本之间的信息进行比较,发现异同,而后依据议题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整体性理解结构;评价与反思要求学生对多文本阅读所获得的信息能够进行评价,并反思文本的得失;应用与创意要求学生对所获得的有关能力进行应用,在一定条件下做出有创意的表现。
2.选文路径。深入探讨群文阅读与统编语文教材“1+X”教学方式的有机联系。教材内选文、教材内外选文、教材外选文。依据结构化阅读理念和“1+X”思想,教材内选文以单元整合、单元内一篇带多篇构成群文;教材内外选文以教材内一篇带教材外多篇构成群文;教材外选文以课外阅读文本构建群文。
3.常见课型。依据群文阅读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将群文阅读依据文本特征和学生认知规律,细分出多种课型。例如从理解鉴赏角度看,可以采用举一反三式、求同辨异式、以文解文式、综合探究式等。从读写结合角度看:思维训练式、篇章构建式、手法借鉴式。
4.操作环节。群文阅读的五个关键环节:比、对、读、议、整。五种行为是群文阅读议题学习过程中问题解决和任务达成的重要标志,“比”是实施比较阅读,指对多文本言语内容或形式进行比较、筛选和辨识;“对”进行文本对照,则将议题带来的笼统认识与多文本中相对应的语言文字材料相对照,以获得相应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读”是根据阅读目的和文本特质,有意识地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议”组织交流评议,就是在“比對读”的基础上对议题涉及的人、事、物、理进行主观评判和反思,形成尊重学生个体认识差异的知与行成果;“整”即是整合,是在“比对读议”基础上的及时的意义建构和成果统整。
五、《红楼梦》群文阅读示例
统编《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该书被王国维誉为“艺术的绝大著作”,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笔法,描绘了十八世纪钟鸣鼎食之家的日常生活画卷,规模宏大,结构谨严。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作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重要课程内容,对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会读、能读、乐读,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的能力,学习和思考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生命感悟和精神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这样一部鸿篇巨制,鉴赏时可以选择的角度很多,例如着重在环境描写、人物塑造、情节发展、手法运用、主题探究等方面细化鉴赏,感悟体验。
在此,我们运用“1+X”群文阅读的策略和方法,精巧切入,点面结合,提纲挈领,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重整,创生新的教学资源,有效达成鉴赏目标。
1.专题一:不同人物不同时间进大观园——众人物眼中的大观园
《红楼梦》展现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大家庭经历的兴衰,大观园本身就是个有力的见证,它是《红楼梦》整个艺术构思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曹雪芹所着意创造的一个焕发出特殊光彩的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形象,它也是构成“典型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书中“大观园”成为典型环境,林黛玉进贾府,刘姥姥进大观园,元妃元宵省亲游园,凤姐大观园月夜警幽魂,苦尤娘赚入大观园。不同时间和背景,不同身份经历,不同人物眼中的大观园各有特点。
视角一:林黛玉眼中的大观园
身份不同,体察有别。林黛玉丧母客居贾家,寄人篱下,身份特殊,性情气度颇具个性。“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的描写。“自非别处可比”。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成为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典型环境的线索,提纲挈领。透过林黛玉眼睛,全面直观、近距离呈现了典型场景,从外观看到了贾府那宏伟气派,从内里感受到生活的奢靡,体察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视角二:元妃眼中的大观园
身份地位不同,视觉认知迥异。元妃感叹“太奢华过费了。”元春至尊至贵,却给园里面带来了紧张和悲伤,本是一场家人的欢聚,却总是以泪水开头,泪见亲眷,悲从中来,忍悲强笑,深叙离苦,气氛悲伤。一回离合悲欢夹写之文,奠定悲凉的基调,暗示故事可悲可叹之结局。
视角三:凤姐眼中的大观园
凤姐地位身份不同,体验感受却耐人寻味。直接写凤姐眼中的大观园的笔墨不多,却耐人寻味,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感幽魂”之外又“警幽魂”。结合以往在贾府上下所作所为,以月夜奇特的感受和遭遇,具有渲染和暗示的效果作用。前呼后应,从因果报应角度看,这一回本暗示了凤姐人物悲惨的命运和故事结局。
视角四:尤二姐眼中的大观园
身份地位特殊,误入大观园而不觉。不该进大观园的尤娘却被赚入,视觉独特,善用曲笔,命运多舛,尤姐特殊遭遇和经历,导引出贾府人情关系的尔虞我诈、错综复杂,间接表现大观园中人物生活荒谬和腐朽,暗示其必然衰亡的命运。
通过“不同时间、不同人眼中的大观园”这一切入点,将整本书《红楼梦》内容围绕特定专题,组织群文阅读将小说的若干章节进行分类整合,再造重组,面中取点,以人物为线索,在贾府尤其是大观园这个典型环境中,梳理情节,理解人物形象,进而领会小说主题,感悟其日常生活细节中蕴含的人性、人情和社会内涵。
2.专题二:同一人物不同时间进大观园——刘姥姥眼中的大观园
运用群文阅读“1+X”的方法策略,我们采用“同一人物不同时间进大观园”这个角度切入,对小说文本进行结构化重组,有机整合整本书的内容。“三进”之中选取“一进”作为“1”,重点进行鉴赏示范,作为后续鉴赏的依据和基础,另外“二进、三进”作为“X”,作为“一进”的补充印证,并列延展,进行比较性鉴赏。文本之间没有明显的主次区别,三个情节前后照应,举一反三,融合贯通,以少胜多,帮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打开了“一扇窗”,我们实施群文阅读就是为了“开窗放入大江来”,既解决了课时不足和学生负担重的问题,又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提高了鉴赏的能力和效度。
刘姥姥既是《红楼梦》中总领全文的一个引子,又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刘姥姥前后三次进荣国府的时刻,正是贾家由兴盛到鼎盛及至衰败的变化转折时刻,每逢《红楼梦》情节发生重大转折时,刘姥姥便会在荣国府出现。
作为社会底层贫困人物,刘姥姥人物贯穿始终,感受与视角颇具个性。刘姥姥从内里、近处对贾府进行透视和详察,“小说情节因此得以展开,从而更深入更细腻地揭示贾府内部的生活细节”。
一进荣国府,刘姥姥耳闻目睹荣府表面上是一派荣华繁盛的景象,由此“一进”便正式揭开了《红楼梦》故事的正传,开始了对现实生活深刻的描写与对封建末期社会的解剖。
二进荣国府,深入到贾府的许多角落,引出了贾府衣、食、住、行、玩等各个方面。刘姥姥为感谢上次贾家的救助,特地去谢恩。正巧,贾母想找个上岁数的老太太说说话,所以,就留她在这儿住和玩,几次宴请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又是坐船又是行酒令,活动内容非常丰富。二进大观园收获颇丰,不仅带了好多东西回去,临走时,平儿还为其雇了轿子。
鉴赏时注意把握“二进”在上下文情节中的关联和作用。刘姥姥为王熙凤的女儿起名字叫巧姐,作者透过刘姥姥的观察、体验、评论,进一步地表现了贾府主子们的享乐与奢侈,既写出了贾府鲜花着锦之盛,又为日后贾府败落巧姐被救埋下了伏笔。“二进”承前启后,前后勾连,是《红楼梦》情节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三进荣国府,她得到信息贾府被抄了,贾府已面临家破人亡,她去狱神庙探望凤姐,凤姐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她费了好大劲才把学唱戏的巧姐赎回来,带着巧姐到乡下了。情节前后照应圆合,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看,刘姥姥形象更为丰富,可笑之余亦显可敬。
综上所述,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本质意义是用她见证由盛到衰的过程,体验人间的冷暖。运用“1+X”方法策略,“三进”大观园背景和经过相互比较,迥然不同。鉴赏时注意把握情节的前后关联,进一步加深对刘姥姥人物形象的理解,有助于领会把握小说整体结构技巧和人物形象刻画的艺术。
[作者通联:湖北枝江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