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性社团在提升国家国际影响力中的作用

田喜梅 汪润茂 高越


[摘 要]国际性社会团体是开展民间国际合作的主体,其数量和水平是国家整体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基于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的实践经验,论述国际性社团在提升国家国际影响力和在增加我国专业领域话语权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当前国情,提出国际性社会团体的发展对策,旨在为科技社团的国际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性社团 国际合作 学术影响力
国际性社会团体是国际性社会组织的一种,可以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民间外交作用,为我国外交活动提供有力支撑和平台[1]。然而,受管理體制等多种因素限制,截至2017年9月,在我国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注册登记的国际性社会团体仅有37家。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杨丽等2015年发布的《国际性社会组织发展研究报告》,国际性社会组织根据业务领域可初步划分为九个类别,其中科学、数学、知识、空间领域的国际性社会团体共有5家,包括国际动物学会、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国际数字地球协会和国际仿生工程学会[2]。当前,国际性社会团体虽然数量有限,但自成立以来都在各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平台交流作用。本文依据国际仿生工程学会实践经验,探讨国际性社会团体在提升国家国际影响力中的作用以及相应的发展对策。
仿生学作为一门集生物、化学、数学、物理、机械、材料、电子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在工农业生产、科技发展及国防建设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国内外科技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加大仿生研究力度,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对口仿生技术研究,我国相关部门和行业对仿生研究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将其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国家“973”计划、“十三五”发展规划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中。仿生学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决定其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掌握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将直接推进我国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一、国际仿生工程学会工作成效
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由中国、英国、德国、美国、俄罗斯等15个国家发起,经教育部与中国科协、民政部、外交部、科技部会商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于2010年11月正式成立,秘书处常设在吉林大学,是目前唯一在教育部所属高校中设立秘书处的国际性学术组织。学会成立7年来,以“开放交流、共同发展”为原则,以促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学术交流为目标,瞄准国际仿生科技最前沿,积极构建国际仿生学术领域合作交流平台,凸显国际性,不断扩大我国在国际社会活动中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一张重要名片。根据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制定的学会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框架体系,本文侧重从会员、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发展国际合作和优化服务机制四个方面阐述国际仿生工程学会在提高国家国际影响力中的作用[3]。
(一)积极拓展会员分布,扩大学会覆盖力
1.会员分布广度。学会在2010年成立之初,就有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人会员428人。近年学会积极拓展会员发展途径,截至2017年10月,学会个人会员达到1370人,分布于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涉及能源、交通运输、机械、材料、医药卫生、航空航天以及生命科学等研究领域。学会通过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各年度仿生论文发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2016年涉及仿生研究的国家和地区共有81个,其中已有70%加入了学会,并且其前11位排名与学会在各国和地区会员数量排名基本一致,见表1,说明学会会员在国际仿生领域具有较高的覆盖率。
2.会员学术影响力。据不完全统计,学会已有31位会员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过论文,在国际仿生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以色列理工学院Daniel Weihs教授为生物运动仿生研究的先驱,先后有5项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其论文被引用达4000余次。德国波恩大学Wilhelm Barthlott教授于1992年提出了著名的“莲叶效应”,其研究成果于1998年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由此掀起了国际仿生疏水自洁研究的热潮。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Robert J. Full教授在仿生机器人研究领域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有两项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引导性。
3.理事会组成。学会理事会的组成具有广泛的国际性,理事长由国际著名仿生学专家、英国牛津大学Julian Vincent教授担任。Vincent教授于1991年在雷丁大学创建了世界范围内第一所“仿生研究中心”,多年来在各个国家广泛开展仿生讲座与技术培训,对推动世界范围内仿生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常务副理事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任露泉教授担任。任露泉院士长期从事仿生研究,开拓了仿生脱附减阻耐磨耦合研究新领域,被推崇为国内仿生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学会理事由各发起国的国家代表组成,理事会外籍理事比例达到80%。学会着力发挥理事会的引领作用,通过广泛联系各国会员和开展国际活动,引领国际学术发展方向,不断巩固我国在国际仿生领域的大国地位。
(二)大力开展学术活动,提升学会凝聚力
1.国际会议与研讨会。学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代表着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科学地位,而评价一个学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首要指标是看组织及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能力,体现一个学会对国际学术资源的调配能力[3]。国际仿生工程学会致力于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自成立后,每三年举办一次年会暨国际仿生工程学术会议(ICBE),历届会议都吸引全球数百位仿生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先后共有来自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新加坡、日本、韩国等32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专家与会做特邀报告,见表2。学会年会力争展示国际仿生工程领域最新科研和技术成果,以期不断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本领域的品牌会议,极大增强了学会的凝聚力与号召力。
此外,学会每年不定期举办国际仿生工程研讨会和仿生学专家讲座与技术培训,并与其他国际组织或相关科研机构合作举办仿生相关会议。2017年学会研讨会由德国登肯多夫纺织研究院承办,6月在德国登肯多夫召开。这是学会首次在境外举办的会议,标志着学会已正式走向国际化。2018年的学会研讨会,将由以色列理工学院承办,拟于同年6月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举办。2018年学会青委会将由南丹麦大学承办,拟于10月在丹麦欧登塞举办。学会研讨会将继续遵循境外办会的原则,为海内外代表提供高水平的学术盛宴,不断推进学会国际学术影响力。
2.国际仿生工程奖。学会通过设立国际仿生工程奖不断提升自身国际学术地位,奖项自2013年起设立,包括突出贡献奖、杰出青年奖和优秀学生奖,对在仿生工程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并取得重要成果的会员给予表彰。目前,学会已组织开展了两届奖励的申报与评审工作,该奖项得到了全球会员的广泛关注与参与,共有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以色列等10多个国家会员提出申请。该奖项既是对国际优秀仿生科技工作者的肯定与鼓励,也体现了我国仿生学科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发展与提升,学会在仿生工程领域树立了国际品牌。
3.仿生创新大赛。为鼓励和激发仿生学科领域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会员对仿生学科和发展应用前沿性问题的思考,推进仿生领域科研发展和成果应用,学会于2017年举办了首届研究生仿生创新大赛。大赛共设置33个奖项,引起了国内外会员的广泛关注,共收到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瑞士、日本等10多个国家100余件的投稿作品。创新大赛对挖掘会员潜能,提升會员参与度具有重要意义。学会每两年举办一届大赛,不断提升学会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加快发展国际合作,增强学会影响力
1.互访交流。学会致力于推进仿生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组织国内外会员单位之间进行互访,并就相关研究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交流。学会通过自身的交流平台,近三年共接待来自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仿生领域专家学者50余人次。此外,2014年以来,学会先后派出人员到澳大利亚农林渔业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工业大学,西班牙马德里科学材料研究所,韩国国立全南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合作,并宣传学会、发展会员,不断扩大学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2.国际合作。近几年,学会以建立国际合作关系为工作重点,已先后与6个国际组织建立联系。2013年,参与了西班牙世界仿生基金会的成立,双方共同致力于推动世界仿生学科的进步与发展;2014年,与国际农业和生物系统工程学会(CIGR)合作,参与协办其在北京主办的第十八届世界大会;2017年,与国际地面车辆系统学会(ISTVS)签署合作备忘录, 并将在其主办的2018年第十届亚太区域会议上设立仿生分会场(日本京都)。此外,与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ASABE)达成协议,将在其主办的2018年会上设立仿生分会场(美国底特律)。学会还与以色列仿生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将于2018年合作举办国际仿生工程研讨会。目前,学会已启动与英国设计学会合作成立“仿生特别兴趣研究小组”相关工作,并将进一步与韩国工程师协会(KSME)探讨签署合作备忘录事宜。
3.项目研究。达芬奇指数由美国费尔马尼安商业经济研究所于2011年发布,是第一个正式衡量仿生发展程度的指数。学会于2016年与费尔马尼安研究所取得联系,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将于2017年12月和2018年春季实现双方互访,建立联合发布中国达芬奇指数项目合作关系。与美国联合发布各重要国家达芬奇指数,这样有利于引导全球仿生发展方向,彰显我国在国际仿生领域的权威和影响力,为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四)深入优化服务机制,增加学会吸引力
1.信息服务。学会将官网作为信息公开第一发布平台,注重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的宣传,彰显国际性、权威性,深入拓展信息服务等功能,目前已累计发布学术动态信息1000多条,访问国别达到每30天40个。学会于2015年正式发布仿生数据库,涵盖仿生领域论文约27000条,国际专利近7000条,覆盖39个国家和地区研究机构400多条,专著杂志百余条,以及仿生组织、企业、网站等信息近百条,为会员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同时,学会积极创建“合作交流平台”,为会员合作建立对接。学会不断增强信息服务功能,得到国内外会员的高度好评。
2.学会会刊。学会会刊《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仿生工程学报)自创刊以来发展迅速,影响力不断攀升,2016年度期刊影响因子达到2.388。根据学会调研结果,目前国际仿生领域专业期刊共有10家,学报影响因子仅次于英国的《Bioinspiration & Biomimetics》,排名第二。学报论文在《Science》、《Chemical Society Reviews》、《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等许多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被引用,受到多家国际媒体的关注和报道。2013年和2016年,学报连续两次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B类项目支持,并荣获“2016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
二、国际性社会团体发展对策
全球化浪潮下,加快国际性社会组织发展势在必行。当前,国际性社会组织整体上还处于倾向较表层的国际合作阶段,垂直深度国际合作较少[2]。为此,本文在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的实践基础上,从国家和社团自身层面提出如下发展对策。
(一)社团管理方面
目前,国家对国际性社团并没有明确的政策引导,国际竞争又日趋强化,学会在发展会员和活动开展方面都面临巨大挑战,主要表现为外籍会员比例相对较低,国际会议及研讨会的水平和规模都不甚理想。为此,国家应在理论上加强研究,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在环境上给予激励,以此来释放国际性社会团体这一社会组织形态的巨大潜能[4],积极发挥其在提升国家国际影响力方面的作用。
从社团自身来说,建议加强与国际著名学术组织的联系与合作,拓宽国际视野,借鉴国外社团发展的先进理念,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科技社团的运营管理模式[5]。同时,注重吸纳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经验专业人士进入理事会,即有目的地把服务意识强、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的优秀会员引荐到学会组织领导岗位上,并注意引进国际化和复合型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进入学会管理岗位,不断提高学会管理的业务能力和运转效率。
(二)活动开展方面
国家应将提升国际性社团国际影响力上升到战略高度,制定国际性社团提升规划,定期组织交流会,加强国际性社团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分享管理经验,提升管理理念,实现资源共享。此外,建议经常性组织社团秘书处培训班,邀请国内外知名社团相关人士开展系列讲座,围绕发展会员、组织会议、开展培训、国际合作交流、分支机构管理等关键性活动,分享经验方法,不断提升社团秘书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社团应积极探索不断发展的新渠道、新思路,以广泛发展国际会员为基础,不断提升国际会议水平和规模,创新学术活动内容与模式,提升信息服务能力与水平,积极搭建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不断提升学会国际声誉和地位,增强学会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会员主动性和参与性。此外,学会应积极推进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并尝试在代表性会员国设立分支机构,不断扩大学会影响力。
(三)资金筹措方面
目前,国际性社团收取会费还存在不少障碍,而资金短缺是直接造成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合作的困境[6]。建议国家能够对国际性社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对一些特色活动给予经费支持,组织国际性社团代表赴国外向先进的国际性社会组织调研,建立合作。此外,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征集设立一些扶持项目,鼓励学会开展创新性基础建设工作,如学会专家智库建设、专业领域数据库建设等,对学会发展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以推动国际性社团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社团应增加自我筹措资金的能力,一方面应积极申请上级部门相关项目资助;另一方面重点考虑如何提高为会员服务的能力,适当收取会费,提高会员的责任感和参与性。学会可以通过自身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举办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和培训班,增加学会的业务收入。同时,积极寻求海内外社会资金捐助,吸纳企业会员,获得更多的企业经费支持,以促进学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辉.关于国际性社会团体在我国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实现途径研究[J].对外经贸,2013(6):59-61.
[2]杨丽,游斐,Lily Wang,等.国际性社会组织发展研究报告[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5.
[3]郭日生,刘呈庆.提升学会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策略研究[J].科协论坛,2016(1):20-23.
[4]许向阳.我国科技社团国际战略初探[J].中国科技产业,2004(7):52-55.
[5]李响,陳宇轩,曾国屏.点面结合——在国际交流中助力科技社团与自主创新[J]. 科协论坛,2012(12):19-20.
[6] 黄浩明,赵国杰.现代科技革命与科技社团的国际合作[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41-47.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