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下的艺术院校内部治理模式思考

王传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度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党中央近期出台《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再次明确这项制度在我国高校管理体制中的根本性、决定性和指导性地位。北京舞蹈学院作为高等艺术院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坚持以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引领舞蹈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探索如何结合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实现大学科学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文化引领、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情感关怀”的高等艺术院校内部治理新模式。
以“中庸”之道看待大学治理模式发展变迁
“中庸”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关于“中庸”的词义,有人以为就是“取中”,取中点、取中段。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偏颇的。中庸的“中”,即度,在“道”的范畴内发展“术”,重在“道”即宏观把握事物中对于“度”的把握,在“度”的范围内可以做到至善至美。“庸”者,“常”也。常,则为历史、习惯、惯例和过去的做法。“中庸”则为在“道”的关照下,有“度”办事,掌握火候,不走极端。说到底,就是要求我们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中庸的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更对当下的高等教育管理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从“直线条状”走向“立体多维”——大学治理模式发展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内部治理模式几经变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模式,历经多年的变革与发展,1989年最终确定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梳理我国高校内部治理模式的变化:计划体制下,大学治理模式主要以“条状”管理为特点,计划集中多,权力分散少,大学机构配置主要对口上级单位,管理方式多是“直线条状”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也在不断扩大。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做了进一步的明确,2012年教育部制定出台《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提出依法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制。现在制定大学章程时,尽管高校是国家兴办,但在监控下可以自主支配的资金越来越多,就不再是自上而下的一条线,而是平面的,同时上级部门的各种监察审计还在,故学校的机构设置就要从条状改为平面,这也是传统文化中的“平衡”和“相生相克”。高校机构中的决策和咨询、监督机构,如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学术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和各种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还有按照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原则下设置的一些部门,这些机构之间保持相互支撑和相互克制。可见,大学治理模式呈现“全面综合”的管理特点,管理方式也变得“立体多维”,由单一管理决策向多维管理监控转变,实现监控的客观中立和管理的平衡稳定。
我国高校内部治理模式的发展变化,正是在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这种“道”的范畴内,逐步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大学治理模式,强调内部的相互制约,如传统文化中的五行相生相克和阴阳结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至今,就是讲求尊重规律、把握适度、阴阳平衡,形成权力相互制约、相互监控的平衡关系,保证权力不走极端,从而确保组织发展不走极端。同时,在规律的统筹下,积极探索内控、外控相结合的管理方式,逐步在学校内形成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内部治理结构,保证管理与决策执行的规范、廉洁、高效,形成一个维护公平、公正的决策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也对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将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出特点概括为:更加注重从单项改革转变为综合改革,从增量改革推进到存量改革,从表层改革深化到深层改革,重点在“综合”,关键在“深化”。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从这一制度的确立到完善,为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催生优秀文化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实践证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为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提供了重要遵循。
(二)“规范严整”与“灵活应变”共存——艺术院校治理模式主要特点
当前,艺术院校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进一步强调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这一体制十分必要。同时,由于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使得其治理模式应与普通大学“求同存异”,如何“量身定制”高等艺术院校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学院发展中不断探索的新问题。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高校自主办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艺术院校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特点,高度重视和潜心研究其内涵和方法。笔者认为要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行政机构的“规范严整”;二是教学机构的“灵活应变”。“办事要有章法,高校要有章程”,章程如同大学的“宪法”,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集中体现,也是规范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笼子”。艺术院校在制定好章程的同时,要注重行政管理机构的科学设置,这也是规范学校自主办学的重要方法,规范、严整、高效的管理机构更有利于推动艺术院校的科学发展。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相对稳定,而教学机构的设置要灵便些,因为要紧跟时代脉搏,紧随学术前沿。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是大学的四项重要任务和使命。教师、管理、服务队伍的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主要任务的完成质量。严格来说,教师队伍从学缘上要广,但北京舞蹈学院作为一所专业性很强的艺术院校,这支队伍的建设存在着“同缘性”的特点,即舞蹈领域最好的人才就在本校。为此,学院在积极做好师资队伍人才储备的同时,将人才引进放置国际视野,放置于行业拔尖人才群体,“走出去,引进来”,并继续推进与人文底蕴深厚的优秀大学的人才培养合作进程。例如:学院近年来积极引进国内外专家、艺术家来院授课、开设工作坊、创作排演节目;与北京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将最优秀的人才留在青年舞团,搭建平台让他们广泛参与国内外各种艺术实践,储备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之后再让他们参与教学和创作,实现从一名优秀毕业生、优秀舞者,到优秀教师的成长,也使青年舞团成为优秀人才汇聚基地、优秀作品创作基地、优秀教师培养基地、优秀文化传播基地。
管理服务队伍是艺术院校发展中存在的比较薄弱的环节。近年来,学院注重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将其作为事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事、财务、基建、审计等都是行政部门但也有其专业性,在制度范围内赋予其职责目标的同时,又结合舞蹈艺术实际探索特色运行机制。学院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调动队伍积极性,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随着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服务也日益规范,努力建设起一支热爱舞蹈艺术、懂得艺术管理规律、有一定艺术素养和良好职业操守,把服务作为事业的高素质管理服务队伍,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文化引领”舞院特色的大学治理模式
(一)用中国哲学方法思考建立大学内部治理的共赢制衡机制
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思路。西方哲学方法最主要的特征是线性深入,以逻辑和实证作为支撑;中国哲学方法与某些西方哲学方法的源起不同,是从宏观的、立体的、动态的、综合的、精神的和情感的多个层面出发来把握事物。“文化引领”下的大学治理模式,正是东西方哲学方法的融会贯通,更强调发挥中国哲学方法的独特优势,用中国哲学方法去理解中国的艺术教育管理模式,正是“君子善悟本,悟本才有道,有道才有术”的体现。
1.做好顶层设计,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北京舞蹈学院注重运用中国哲学方法,站在更加宏观的发展角度来研究问题,注重在文化引领和“道”的关照下传承创新,将学院60年的发展放置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之中,用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滋养这种发展,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认清根脉,确立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2006年,党委提出“高举旗帜、文化引领、依法治校、和谐发展”的总体方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强调以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和世界优秀文化来指导舞蹈艺术发展,提升舞蹈艺术的文化品格和艺术水准,号召师生将舞蹈艺术教育、学习和创作自觉融入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工程;坚持依法治校,强调教育公正公平,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操作工作体制;构建和谐舞院,实现学院的科学发展。2009年,党委提出了“以特色建一流、以质量求生存、以和谐促发展”的科学发展新思路。学院教学部门在制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既要符合现代高等教育规律,也要强调舞蹈艺术特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2011年,党委提出在“三个环境”上全面推进学院建设,即建设“美丽精致充满文化感的校园环境、有特色的符合舞蹈教育规律的教育环境、充满善意有爱心和慈悲情怀的情感环境”,并将建设目标落实到建设舞院人的精神家园。同时,学院主动适应国家和首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要,并结合创建一流舞蹈高等学府的目标,提出“三个坚持”的工作原则,即:“坚持高层次的文化追求、坚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坚持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学院与社会良性共赢的循环发展模式。
2.优化决策机制,推进科学领导。优秀决策的形成离不开上级领导的指导与关怀,同时也是集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平衡把握“度”的结果,更是融入了中国哲学方法中综合的、动态的、关联的、精神的和情感的方法要领。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第一,必须明确党委在学校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统一领导学校的工作;校长和其他行政领导班子成员自觉接受党委的集体领导。第二,要正确处理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教授治学的关系。相互支撑、相互包容的同时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第三,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校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具体体现。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研究决定重大事项。近年来,在北京舞蹈学院领导班子中逐渐形成了“包容开放、求同存异”的决策议事规则,班子成员之间开诚布公,加强沟通,允许不同意见、不同声音的存在,最终达成共识,形成决策,在班子成员之间协同制衡中,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共同推进科学的集体领导。
3.把握内控外控,强化权力制衡。组织中的内控是自我约束的体现。外控则是指外部对于个体的控制和影响,两者共同作用,相生相克,相辅相成,才能使整个组织处于动态平衡且相对安全的环境中,采用这种管理方式的目的不是管“死”,而是按照程序有序地“活”起来。在大学中,内控、外控是一定要有的两种监督监控手段和方法,正所谓“拿钥匙的和拿印章的不能是同一个人”,这首先在制度上和机构上就必须予以保证。北京舞蹈学院近年来先后独立设置审计处、基建办公室,规范涉及人、财、物等重点工作的工作流程,强化程序管理和过程管理,加强部门间的监督管理,确保学院各项工作安全、有序、高效开展。
(二)以“和而不同”思想构筑学校内部治理的学术生态环境
在北京舞蹈学院校园门口刻有“舞蹈家摇篮”的巨石背面,亦有象征文化支撑的“天地人和”四个大字,并附有这样一段文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有度,君子以知时守节;和为贵,君子以成人之美。”前两个字的解释是《易经》中的乾坤两卦,后两个字是我们从传统文化精髓中,结合舞蹈艺术教育实际,选择提炼出来的。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正是党委所倡导的北京舞蹈学院的文化追求,它是我们一直所找寻的文化根基所在,已成为每一位舞院人追求和尊崇的方向,形成了学校内部治理中“和而不同”的学术生态环境。
学院努力建设“多样性、包容性、开放性”共生的学术生态环境。中华文化缘起的多样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我们营造“和而不同、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的深厚根基。与“同”不同,“和”是多样性,是不同,而“同”则是一样、一致。“和生万物,同则不继”就是说万物因“和”而得到了各自的发展,反之,追求同一则无法获得发展。《中庸》的“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不相悖”“和生万物,同则不继”以及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兼容并包”“兼收并蓄”和党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都是说允许文化多样性的存在。学院办学思路中的“以和谐求发展”中“和谐”二字,就是要努力营造和而不同,具有多样性、包容性、开放性的学术氛围。大学学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学术委员会的建设,2012年学院的学术委员会重新聘任,实现了不同学术背景、不同年龄段委员相结合的委员会组成。他们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还从各学科和专业出发,从全院教学发展的最高层面,宏观把握各学科的传承与发展,努力站在国内乃至国际舞蹈教育的最前沿,让学院学术水平提升到新境界,让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创造出新成果。学院积极以传统文化为引导,提倡“和为贵,君子以成人之美”。为各学科搭建发展的广阔平台,让每个教师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各方面精英在这个充满高品质文化的学术大平台上能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美人之美,成人之美”。“君子以成人之美”是道德概念的最高境界,这里已经不再涉及个人的愿望和观点,而要以豁达的心胸去成全他人。“成人之美”落实在美字,与艺术院校的追求相一致。我们的学院追求人美、艺术美、环境美,更追求文化美。如果我们都懂得相互包容、相互补台、相互欣赏、相互成全,宁可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也要成全公道,像爱护自己的亲人一样爱护所有的教师,像疼爱自己的孩子和学生一样疼爱所有的孩子和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事业的关系,那么美好的东西就会随之而来。在纪念建校60周年期间,各学科师生共同创演晚会作品百余个,召开学术论坛二十多场,在“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美人之美、成人之美”的学术氛围中迸发出强大的艺术生产力。
以中国人文精神托起艺术院校内部治理模式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2014年是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总结过去,她为中国舞蹈艺术的创新与开拓作出了诸多有意义的探索,为国家舞蹈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舞蹈表演艺术家、编导家和教育家,不断引领着全国舞蹈教育事业前行。那么,成绩背后的支撑是什么?正是中华民族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学院的长远发展就是要把自身的发展历程放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放置于整个世界文化历史长河之中,认真思索和探寻我们的文化根脉、论证我们的存在基础。基于此,我们才有可能说:“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舞蹈艺术的中国,要敢于创造并展示异彩纷呈的中国舞蹈艺术世界”。
艺术不仅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表达,也是对人类情感的滋养。情感虽然属于感性的范畴,却是一切理性的源头、内涵和基础。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道始于情。特别是对于艺术高校而言,情感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情感尽管无形,能量却是巨大,它是可以成为核心竞争力的。
由此看来,“文化”和“情感”成为艺术院校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更是我们将其纳入大学治理模式思考的重要源发。英国金史密斯学院院长在来访时说:“我是怀着尊重的心情来中国寻找中国文化,来后才发现中国文化不在中国。”笔者当时回答:“这指出一个问题,即:中国传统文化在一部分中国人中也几乎丢掉了,而无论东方人、西方人都应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一旦它消失,就是全人类的重大损失,我们有责任携起手来对中华文化精华进行传承和重建。”北京舞蹈学院要有自己的特色,尊重教育规律,但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近年来,学院党委和领导班子在办学实践中,结合党和国家的要求,结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展开宏观战略思考,并最终落脚于以浓厚的人文情怀不断建设舞院人的情感家园,将“文化引领”和“情感关怀”作为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的有益补充。在内部治理结构中,将中华文化中的多样性、包容性、开放性放进去,成为体制与机制的“润滑剂”,化解制度法理中生硬的部分,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人文情怀,提出让舞院明天更加辉煌,让每一个舞院人都有希望,从而托起独具舞院特色的现代艺术院校治理新模式。
(一)自上而下的全心投入,实现情感家园建设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的教师节与北师大师生座谈中讲到:“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一种“大爱”,是教育中要有的理解、尊重和包容。北京舞蹈学院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孕育出这种爱的浓郁情感环境的源泉,这股源泉发自师生在舞蹈艺术的不懈追求中,所逐渐达成的一种默契与共勉。艺术院校师生情商高,情感丰富,这些情感的力量如果没有引到正面轨道,很可能产生极大负面作用。如何把这些情感化解到正能量中去,把批评置入正确渠道之中去发挥它的作用,让师生有情感依托,尽力化解各种矛盾。所以,要求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各级领导者,要心胸开阔,把对做事的包容性首先放到对人上,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美人之美,成人之美”。同时,学院党委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高度之上,将“情感关怀”画龙点睛地融入专业发展,发挥情感教育的“水性”特点,将“情感育人”浸润到师生成长的方方面面。班子成员经常与专业教师谈创作,为作品精炼名称,为专业创作提供核心智力支持。笔者就曾先后为2009级古典舞汉唐专业“青竹班”融入“青竹修雅”之义、为2011级、2013级汉唐班取名“墨梅班”“青莲班”,取意“清气墨梅”;为系列优秀作品《红玉丹心》《狂歌行》《红色恋情》《月满春江》《芳春行》等取名,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师生的引导和培养,在具体工作中实现情感的传递和交流,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肯定和真心欢迎。2010年,学院与北京大学共同举办了第十八届国际美学大会,学院首次上演“大美不言——走进永恒的中国古典舞”演出。近年来,“大美不言”系列演出还走进美国、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的都是学院经典传统剧目,这些正是中国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原汁原味的宝贵财富。《庄子》说:“天地有大美不言”,我们用“大美不言”这样一个带有强烈中国文化特色的表达,来整合中国舞蹈的精品荟萃,无论古典舞还是中国民族民间舞,初步形成了学院具有文化追求的特色品牌。
我们不仅把情感张力的作用发挥到专业建设中,还运用于党建和师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定期与师生员工交流谈心,通过主题党课、入职教育、谈心谈话等多种形式,形成定期与处级干部谈、与新入职教师谈、与大学生、研究生谈的几个谈话层次。同时,认真落实领导联系党支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和党政领导与专家教授交朋友制度,院领导经常深入教学单位走访调研,与专家教授亲切谈心,交流思想;走进青年教师课堂,从专业发展入手关心教师成长。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在学院领导的人文关怀和情感驱动下,有9名学科带头人加入到党组织中来,高端人才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这种自上而下的情感发动,使每一个舞院人和从这里走出去的师生都对学院有一种归属感,使得人与人之间在情感和心理上发自内心地相互认同,共同实现舞院人情感家园的建设目标,共同推进舞院特色的治校理教新理念。
(二)发挥组织的“帮助”服务功能,打造情感核心竞争力
现代优秀的大学内部治理模式,应善于理顺关系,善于消除误解,善于化解矛盾。当下,各类误解和矛盾已经成为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问题和障碍,究其原因多是信息不对称所致。中国传统的中医理论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讲究相互关联、整体调试,最终达到身体的阴阳调和、气血畅通、平衡舒畅。这和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所追求的目标一致,就是解决学校内部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情感症结”,消除矛盾,使大家能够在顺畅的环境内共同完成事业目标,实现每一个人的梦想。学院坚持的“三个环境”建设,最终落脚于“建设充满善意有爱心和慈悲情怀的情感环境”,就是倡导师生要常怀“慈悲情怀”,多给予他人宽容和理解,给别人改正失误的机会就是给自己进步的机会,每个人的进步大都是在改正失误中实现的。当个人沟通不利或不易沟通时,要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帮助沟通”服务作用,以此建立互信,增进了解,整合资源,在较短的时间消除矛盾,发挥各自长项和优点。在艺术院校中,结合教师“重感情、感性思维强”的特点,党组织“面对面”谈心谈话是大量的,所谓“见面三分亲”,要充分发挥沟通的直观性和亲切感。要关注每位教师的职业发展目标和生涯规划,拿出“私人订制”式的辅导方案,培养帮助教师发展。
实践证明,与其他院校相比,北京舞蹈学院的规模比较小,硬件条件还不够好,但在北京市委、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下,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在办学实践中要坚持高层次的文化引领、坚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坚持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特别是要把舞院人的情感力量凝聚在一起,把发自内心的爱的情感力量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即使条件再苦我们也能战胜一切困难。有了情感,我们就可以弥补不足,甚至可以把弱势变成我们的优势和特色。经过60年的发展,北京舞蹈学院已经初步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美人之美,成人之美”的共识与情怀,情感成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润滑机制运行,加速制度建设,助推艺术院校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在此,再次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滋养、支撑和帮助,再次对中国文明和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表示崇高的敬意!
(作者系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于 洋]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