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认知能力与作文命题策略
石修银
钟启泉谈“基础教育”:“其一,强调‘基础性——基础教育不是成‘家的教育,而是成‘人的教育,是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教养的公民的教育。其二,强调‘能动性——基础教育不能满足于‘低阶认知能力,需要在低阶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发展‘高阶认知能力。”何谓高阶认知能力?钟启泉道:“从布鲁姆(B.S.Bloom)的弟子安德森(L.W.Anderson)修订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来看,教育目标是由金字塔的基底起始向塔尖发展的,是由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构成,‘记忆、理解、运用是低阶认知能力,‘分析、评价、创造是高阶认知能力。”然审视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命题,鲜见体现对高阶认知能力培养的引导,这无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与发展,无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一、非指向高阶认知能力写作的命题
第一,缺失思想类。
这表现为两种指向的命题。一是实用性指向。命题试图引导学生的作文在生活真实情境中演绎表达能力,指向满足生活与未来工作的使用需求。一是命题要求指向读者或虚拟的场景对象(如听众,产品关注等)。如2019年浙江宁波中考作文题:学校文学社要出一期“话说家乡”专刊,设置了家乡风味、家鄉风光、家乡风俗、家乡风尚四个栏目。请你自拟题目、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投稿。再如浙江衢州2019年中考要求学生介绍衢州,欢迎游客的作文题。另一是体现跨学科的融合,如中国台湾地区注重引导与表现科学探索,介绍自己的科学认知提升的过程。新北市修德中学陈丽云老师提供的题目:自己动手DIY(Do it Yourself)的过程总是特别新鲜有趣,不论是精心烹调的菜肴,还是简单易做的甜点,亲手做料理总是卫生又有成就感;自己动手打造的工艺品、模型,能够呈现与众不同的巧思,成品更是具有纪念价值呢!请你以“一件得意的作品”为题作文。命题要求描述一次自己动手完成某件作品的经过,并描述这件作品,更要写出从中获得的感受。如此写作的尝试,将来就能梳理自己科学探索经历与思想变化,提升科学素养与科学认知的表达能力。
二是技术性指向。此命题检测写作表达某一写作技术能力或基本功。试图通过检测某个技术(如想象、波澜、对比等)是否真实具有。如2010年中国台湾地区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试题:
2009年8月,莫拉克台风所带来的惊人雨量,在水土保持不良的山区造成严重灾情,土石流毁坏了桥梁,掩埋了村庄,甚至将山上许多树木,一路冲到了海边,成为漂流木。请想象自己是一株躺在海边的漂流木,以“漂流木的独白”为题,用第一人称“我”的观点写一篇文章,述说你的遭遇与感想。
这主要考查写作某一技术特质——想象思维。没有主题的框限,没有内容的设定,只是期待你大胆想象,述说你的遭遇与感想。
这五种指向的命题也有特定的训练价值,但若一味采用,则无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这类命题不是引导学生反省反思,只是写出对命题的观点的理解或展现自己的体验。杜威提出三类思维方式——意识流式的思维、“停留在可以直接感知事物上的缺乏明确目的、缺乏控制的思维”与“反思思维”:“头两种意义思维可能对于心智是有害的,因为它分散对于真实世界的注意,可能浪费时光。另一方面,如果适当地运用这类思维,人们也可有得到真正的快乐,并且也可成为进行必要的再创造的资料。但是,无论如何,它们都不能获得真正真理;它们本身并不能展示出让人们接受、坚持和愿意作为行动的东西。它们可能包含一种情绪的信仰,但却不包含有理智的信仰与实际的信仰。”未来的世界是竞争的世界,这竞争主要表现为思想与思维的竞争。如果学生只是演绎低阶思维,学生认知能力无法得到提升,思维得不到发展,在竞争的多元世界上,难以获得生存与发展。
第二,缺失独特思想类。
这表现为三种指向的命题。一是诠释性指向。规定了立意或思路,学生只能回溯人生体验,诠释观点。比如2019年重庆中考题:“多一点兴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一点欣赏,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精彩;多一点执着,让我们的步伐更加坚定;多一点担当,让我们的脊梁更加挺拔……请将‘多一点_____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这样的题目,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只能选其中一句话联系人生体验。当然,思维有突破的同学更大胆一点,不选材料中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考,比如:多一点爱心,让我们感觉生活的暖意;多一点好奇,让我发现世界的丰富等等。但这些也还是对“多一点什么,就让我们怎样”这种思维的阐释。
二是抒情性指向。这样的命题体现在作文要求中,则见三种:对自然的赞美,如风景中漫步,偶遇某动物;赞美生活,比如“淡淡的日子也飘香”“幸福的滋味”“礼物”等命题;对某群体或个人表达的赞美之情,比如:“他真美”“谢谢你,_____(老师、陌生人、外婆等等)”。维果茨基道:“情感表达功能的言语,抒情色彩强烈的言语,具有言语的全部特征,很难归之为智力活动。”那些有真情实感而无思想之“质”的文章,无助于思维的发展与心智的开启。
三是体验性指向。命题要求学生再现生活真切体验,诠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如中国台湾中山女高庄桂芬老师给我的题目:请以“衣服”为题,写一篇文章,述说在你的生活经验中,衣服与你之间的故事,文长600字以上。其背景材料是:“生活中有许多衣服,如运动服、礼服、制服、休闲服、家居服、洋装、西装、嬉皮装……等,这些衣服用途各异,形式也琳琅满目。是不是有一件衣服,让你很喜欢穿它?或者有一件衣服,是你很讨厌的?又或者,你心里藏着一袭你不曾穿过却很想拥有的服装?又或者,你一直不曾忘记那一件已经丟掉却別具意义的服装?”
此道题体现了中国台湾引导真实情景演绎体验的方向。命题的范围以生活经验为主,让学生在课堂回忆自己的经验。我们大陆很多这种指向的题目,如“那次旅途”“和他在一起的日子”等等。
二、指向高阶认知能力的作文命题原则
1.课程性
高阶认知能力并不是义务教育阶段唯一培养的能力,也不是所有年段都适合培育,它具有课程性。刘铁芳认为课程有三种类型:一是彰显感性能力的诗性课程;二是重在培养分析、判断、推理能力、深化个体理智水平的智性课程;三是侧重个体对世界的整体性理解,强调整体性思维、关系思维,重视反思能力与创造性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理性课程。为此,我们先在七年级开始诗性课程,引导学生学会抒情,掌握叙事演绎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再慢慢地让学生学会分析,进入智性课程,然后再进入理性课程。
2.兼容性
高阶认知能力的命题,是一种能力指向,不是一种命题题型。它对不同的题型具有兼容性。比如它可以与高考倡导的“读者导向、交流驱动、语境生成的交际性写作”结合起来。如1999年英国中学生英语等级考试中的写作试题:
①一本地公司赞助了你学校一笔钱以资助“教育参观”。选择一个你们班级想去的地方。给你的校长写一封信,劝说他同意支付一些钱用于你们的该次参观。②生活中有比学校和作业更重要的东西吗?给教育大臣(政府负责教育的部长)写一封信,争取年轻人校外生活质量的提高。③作为庆祝新千年活动的一部分,一个时代密封匣将被埋藏在你当地的战争纪念碑下。给未来的目击者写一封信,谈谈你对于战争的个人思考和感受。这封信将放入匣中。
命题具有明晰的交际语境写作要素,但又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学生在交际语境中,表达对“生活中是否有比学校和作业更重要的东西”的比较审思,进而演绎对生活、教育的深度思考,而“给未来的目击者写一封信”,则更是引导学生对战争对未来的深度探索,这样,学生就跳出自我狭窄的空间,演绎对时代、世界、未来的宽广与深度的思考。
3.有效性
命题是要审视学生的认知特点、思想实际与生活现实,不能提供超出一般学生认知能力的导引材料,学生无法读懂,就无法进入写作状态。比如2019年紹兴中考作文题:“苏格兰阿伯丁的马歇尔学院大门上镌刻着三句话:‘他们说。‘他们说什么?‘让他们说去吧。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阐述观点。”初中生不易读懂这著名学院大门上的意蕴丰厚的语言,也就不容易从其生活中找到共鸣,学生被挡在审题的门外。这样的命题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写作的真实能力。如果这些话改成生活中三个观点:①人们都在谈论。②人们在说些什么呢?③让人们说去吧。学生就能迅疾进入思辨,审视社会“谈论”的复杂性与情绪性,继而思考如何理性对待。如此,既能检测写作水平,又能体现高阶思维的引导。
三、指向高阶认知能力的作文命题策略
1.引导演绎知性思维
知性作为一个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是从概念规定表象对象开始进入纯概念思维,从而摆脱表象直接性的过程。知性思维作为一种理解力,是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它具有分析、规定、划界、定义等性能。
命题主要集中于两个能力的引导。一是概括能力。比如中国台湾地区2018年国中教育会考作文题,便是引导学生演绎这种思维,其试题说明:“每个世代(同大陆的“时代”)都有其关注的事物、困扰的问题,或是对未来的想象,构成了各个世代的精彩面貌。你觉得自己的这个世代有什么样的特质?这些特质也许是刻板印象,也许是你身处其中的真实观察。请以‘我们这个世代为题,写下你的经验、感受或想法。”考生要审视生活,分析概括这个世代特质:贪婪、爱心、自私、互助、拼搏等等,你可以选一个特质来写,也可选二三个来写,但必须分析特质间的关系。有了选点与点间逻辑关系的理解把握,记叙文则是在回溯自己的生活体验,演绎生活情境,呈现自己的思考;议论文则是提出论题或观点然后演绎分析性说理。
二是关系的分析能力。命题体现诸多观点,学生必须学会分析,理顺逻辑关系,然后提出自己的思考。如2019年杭州中考作文:①在肯定别人前,首先肯定自己;②肯定别人能获得信心,要学会换位思考肯定别人;③要真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根据这三句话,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作文。②③是说要学会肯定别人,①是说要先肯定自己。于是就可分析打通肯定别人与肯定自己的关系,由此再联系生活。烟台2019年中考作文题:“就该这么做。”暗含“我或我们”可能是“不愿意”或者“不想”“这么做”,但应该做,必须做。这就有思索的空间:为什么说就必须这么做?这符合什么价值观,或符合何人利益?鼓励学生开阔视域、明辨是非,彰显理性思考。
2.引导彰显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比较分析、质疑批评的一种思维。命题时,一是引导学生反思型写作。反思,turn over to think 回头,反过来思考。即指对所做所为或人生经历的总结,并从中找出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反思型写作(Reflective Writing),要求作者描述一段经历或者一个事件,然后分析这段经历(或事件)的经验或教训;或是基于实际经历,发表感想或具体观点。我国台湾地区陈丽云老师给笔者的题目:
从小到大,我们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疤痕,有的是跌倒受伤的疤痕、有的是被咬的疤痕、有的是发生重大的事件心里留下的疤痕……每一处疤痕都有一段特别的回忆,请你写下身上一处你印象最深刻的疤痕所发生的事件,并说明你的想法与感受。
文章要写自己的“最深刻的疤痕”,就是引导学生洞察内心,再现刻骨铭心的“特殊回忆”。大陆中考作文中,2018年贵州安顺市以“不该丢失的______”为题、2019年四川攀枝花“以‘如果为题” 要求写一篇文章,也就是体现这样的引导。
二是引导批判性写作。John Dewey道:“批判性思维的现代概念直接源于杜威的‘反省性思维: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洞悉支持它的理由及其进一步指向的结论。”批判性思维,当今学生不可或缺。钟启泉道:“学习者通过自主地思考,创造新的知识、新的自我、新的社会——这就是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目标所在,这才是寻求更好的专家、更好的社会的强有力的‘生存能力。”
作文命题,其一是引导对意识观点的质疑。如美国高考作文题基本一样,呈现三个不同的观点,然后要求“你写一篇清晰连贯的作文,就上述三个多角度观点进行评述。你的观点可以与其中一个观点完全一致,可以部分一致,也可以完全不同。”这种引导学生自由思想的命题理念值得借鉴,为此,叙事类写作的命题,也可提出三个不同角度观点,让学生自由选择赞成或批评,以生活体验来演绎对观点的态度。如此则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其二是引导对现象的质疑。如中国台湾地区2017年国中教育会考题:“从小到大,许多传统习俗伴随我们成长。在这些传统习俗里,你也许感受到它所传达的情感,也许发现它值得保存的内涵。也许你觉察到它不合时宜的地方。请就个人生活的见闻,以‘在这样的传统习俗里,我看见……为题,写下你的经验或想法。”这就是体现命题者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立体审视。如此不选择性的失明,学生思考不再是“赞扬”这单一维度,而是以审辨的目光审视生活、文化,继而更好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
张华道:“世界共同的核心素养,可化约成四大素养:协作(collaboration),交往(communication),创造性(creativity),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由此构成享誉世界的‘21世纪4cs。”21世纪竞争的世界,抛弃思想奴性与低阶认知的生命。今天,我们当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培育,在作文命题与教学中,审视时代要求,探索高阶认知能力培育的策略,塑造独立思想、深度思考的生命,诠释语文教育的责任。
[作者通联: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