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
何芳
【设计意图】
本文为驳论文。与新课标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对应。通过本文学习,了解驳论文章的特点,把握论证有的放矢所持的观点、态度和独特的语言表述。了解论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升说理水平。从课程层面落实学科知识体系建构和思想方法培育的上位理念。
【文本解读】
本文作者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四条罪状”的反驳,从而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文章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辩驳合情合理,层层深入。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有一定的基础,需要一个平台促使他们的思维水平上一个台阶。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迁移法。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
2.学会有针对性地阐发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3.体会本文的精神内涵,体悟中国文人的责任担当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语——回顾写作背景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以此信(《答司马谏议书》;书:书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二、分析本文辩论的方法
1.梳理课文内容
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可以推测出,王安石实施变法时,朝野出现了怎样的情形?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对应语句作答。
明确:(1)天下——“怨谤”;众——“汹汹然”。
(2)司马光认为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
请同学朗读出文中对应的句子:“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謗也。”“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2.分析课文论辩的技巧
(1)面对司马光的责难,王安石持怎样的观点呢?他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大家分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试着找一找这篇文章论辩的特点。
(2)老师补充:《答司马谏议书》一文被称之为“驳论性政论文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篇文章论辩方法的分析,说不定我们可以学到一些驳论的方法呢。
小组一:针对司马光所提出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的问题,王安石抓住对方的论点,树起反驳的标靶,再逐一反驳司马光加给自己的罪名,最后表明自己的观点“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抓住要点、驳倒要点,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言简意明,要言不烦,毫不枝蔓。
小组二:由于王安石与司马光共事多年,私交不错,因而作者采用了寓刚于柔、以退为进的表达方法。整篇文章用辞有礼有节,姿态谦逊,称自己为“某”,说对方用“蒙”;顾念友情,如文中提到“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但是提到原则和决心的时候并不让步,如文中提到“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可谓是柔中有刚,刚柔并济。
老师明确: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出本文论辩的特点是:“先破后立,观点鲜明;言简意赅,要言不烦;以退为进,刚柔并济。”
三、学生活动——联系生活,学会驳论
1.方法指引——如何进行驳论
引导学生根据本文论辩的特点,得出如何驳论的结论。
明确:(1)开篇要摆出对方的观点,树起靶子。(2)要抓住对方观点的要害,深入分析它的症结所在。(3)要注意语言的分寸。对不同类型的矛盾分寸也应该是不同的。
2.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例
近日,一位奔驰女车主声泪俱下控诉奔驰4S店的视频广为流传,该女车主在辩论的时候也采用了驳论的论辩手法;
据了解,这名被欺负的声泪俱下的女车主是一名硕士毕业生,虽然被迫自毁形象盘坐车上,但全程据理力争,没有一句脏话狠话,且一直在使用敬语“您”。(有礼有节、有分寸)
“我也懂法律的,我自己也查过了,确实有三包规定这一说,可是这个车我一天都没有开过。让我开回来说处理,然后就再也没摸到车……”(树起靶子,进行辩驳)
“我承认这个车我买下了出了问题就是售后车,我也在积极配合解决,可是一直这样欺负人……一个人遭受不公平对待,也是可以反抗的对不对!”(以退为进、刚柔并济)
3.牛刀小试——用驳论展示自己的观点
9月6日,媒体发布消息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10月将在北京办书法展。展览将首次呈现莫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书写实践,展示近百幅书法作品,从笔墨方寸之间,展现莫言作为著名的当代作家,与古典、传统、书法艺术以及当下日常生活的对话。莫言自幼对书法兴趣甚浓,近些年更是醉心于笔墨之趣。在展览前言中莫言称自己用毛笔写字是为了向老祖宗和书法家致敬。
消息刚一发出,即遭到网友们的议论:“莫言你可以写书!染指书法已是对艺术的亵渎!功成须自重!”“莫言您要稳一些,不要为钱出风头。”“知识界要改变一下向钱看的怪病了。”10月14日,莫言的“墨迹展”如期举行。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评价莫言先生的毛笔字“大气有真趣”。对莫言举办书法展,你有什么看法?请自选角度,采用驳论的形式,阐述你的见解。
学生进行驳论。(对文中出现的你认为不对的观点提出反驳,并讲述理由)
学生一:你们指责莫言,无非是两个理由:一是说一个作家去写书法是亵渎艺术,二是说这是图利的表现;但我们评价艺术,欣赏艺术,难道不应该从艺术作品的本身出发吗?其作品是否符合美的标准,其思想是否高深而有见地,难道不应该才是评判的标准吗?何时身份又成为了丈量艺术的尺度呢?如果一个人为追寻生活的真趣,传达自己的感悟而挥墨,又何来图利一说呢?
学生二:网友们所争论的,就是莫言依靠自己的名气,借书法捞钱,或是已经涉足文学则不应该染指书法。我则认为,这是因为大家没有深入了解莫言这样做的缘故。首先,莫言自幼对书法很感兴趣,因而近年醉心于笔墨之趣;其次,写字是向老祖宗和书法家致敬;最后,每个人的爱好都应得到尊重。希望莫言能成功开展书法展,网络世界更加文明!
老师小结:
同学们的论辩简洁而有力,颇具辩者风范!“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我们语文核心素养重要内容之一。《答司马谏议书》这篇文章是驳论文章的典范,闪烁着古仁人学者的思维之光。当别人的观点与我们的观点有差别时,我们可以通过辩论的方式让别人更加理解自己的观点和才情。
其实,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的字里行间,我们不仅可以看出面对世人滔滔质疑时王安石的镇定自若,更能理解作者对国家,人民的拳拳之情,赤子之心。
四、课后作业——学以致用,以思辨的精神审视世界
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是站在王安石的立场上赞同变法?还是站在司马光的立场上反对变法?请大家课后通过图书馆或网络进一步丰富相关资料,确定好自己的立场,以给王安石或司马光写信的形式,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少于800字。
[作者通联:武汉市文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