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专题研究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世界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多种模式,如西欧发达国家为代表的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完全市场主导的自由放任型模式,还有拉美模式。我国的城镇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出现了一些典型的代表模式,如成都模式、苏南模式、天津模式等,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脱节,造成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作为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在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贫乏、城镇发展滞后的国家,只有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才能实现城镇的跨越发展。本栏目编排的3篇文章分别从城镇化发展模式、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城镇化动力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新型城镇化的探索与实践。盛毅的文章认为,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我国城镇发展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坚持走以人为本、大中小城市协调、城镇与产业和农村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协调、政府介入适度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黄城、刘金石的文章对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两者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解读,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丁波、李雪萍认为,城镇化的动力结构一般可分为农业技术发展的推动、城乡之间差距的驱动、城市工业发展的带动和制度改革的促进,四川藏区的城镇化动力不同于城镇化的一般动力系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文章分析了四川藏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探索出适合四川藏区城镇化发展的路径。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