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教 快快乐乐学

娄海丽
我们学校的卜鹤飞校长一向坚信,读书对孩子一生有重大的影响。他一直想让我们学校的语文课有自己的教学模式。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人民教育》上看到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内容。于是,他带领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在林州举办的第八届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年会,开始进行实验。但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们还是做不到简简单单地教,学生也做不到轻轻松松地学。
学期末,我们第五学区的负责人希望我们学校提供两节课,供其他学校的老师观摩。我赶紧联系“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组的马红芳老师,请她指导我们做教学设计。马老师先给了我两条建议:教学设计尽量简单、有效;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语言联系孩子们的实际生活。
第二天,我就把以“其实我很棒”为主题的教学设计做出来了。马老师对我的教学设计做了详细修改。她把导学目标“通过对几篇文章的阅读让学生知道成长中需要什么”,改成了“1.通过对几篇文章的阅读,让学生感悟成长中需要具备的品质;2.让学生通过关键词进行简明的记录,训练表达能力”。改动后,导学目标清晰易懂。在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马老师把“送您一篇美文”改成了“共赏一篇美文”。把提示语“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写几个你故事中的关键词,我们一起讲一讲听一听”,改成了“聪明可爱的你,一定有很多优点。想想能表现自己特点的关键词,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大家知道你很棒”。最后一个写作环节则改成了“谈谈未来的我”。
经马老师修改后,教学设计语言亲切,符合孩子的心理和学习能力,容易落实。
我一直担心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发言,马老师跟我说:“一定要相信学生,只要话题是他们感兴趣的,他们一定会积极大胆地表达。”她还说:“一定要简化课堂,一课一得即可。一定要关注学生,只要心中有学生,课堂就不会失败。”我抛开顾虑,想着自己要为学生做点什么,思路越来越明晰。
在以“其实我很棒”为主题的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地分享读书感受。一个孩子在分享《球王贝利》的读书感受时,说贝利练习时踢塑料袋,马上有个孩子举手说:“不是不是,是塑料盒。”我称赞道:“这个同学读书真仔细,也很会倾听。”在分享《和父亲一起收破烂》一文时,小文站起来说:“这个妇女看不起这对父子,不仅不给水喝,还关上门教训儿子如果将来没出息,就会像他们一样收破烂,她太看不起人了!”小光同学说:“人家有困难了你不帮,如果你有了困难,人家会怎么对待你呢?”我还听到有个女孩子轻声说:“要有勇气,要笑对人生。”学生们的内心是多么丰富啊!
这节课的训练点是找关键词,并用关键词完成小练笔。同学们很快把“生活能力” “勇气” “奋斗”等关键词从文中找了出来。他们自由交流,甚至为了某个词展开辩论,我终于不用担心他们闭着小嘴不发言了。在写关于自己的关键词时,宋韩子只用了“我、爸爸、错题、承认”这4个词,就讲清楚了一个小故事:一次爸爸帮他检查作业,说一道题错了。他坚持说没有错。爸爸又仔细看了看,原来是自己把题目里的时针看成了分针。后来,爸爸承认是自己错了。这个小故事宋韩子讲得流畅生动,非常吸引人。快下课时,杨学思说:“所有人都参与到了故事里,以前根本没有想过可以这样上课。”廉梦凡说:“这样上课很快乐,让我觉得自己很优秀。”就连一个平常学习老提不起劲儿的同学都说:“我喜欢这样上课,我也能被大家关注了。”
这节课,我教得简单,孩子们学得快乐。我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得到了成长。林州二实小的侯华丽老师评价我的课时说:“在娄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平等的,老师和学生也是平等的。孩子们就像一个个小精灵,既是学习者、思考者,又是倾听者。”一位同事说:“感觉你们班的孩子语文素养提高很快,表达能力强了很多。”
这就是“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没有造作,只有自然的生成。我没有用很长时间去“磨课”,只是简单地确定训练点,发自内心地去关注学生,而学生展示的能力却远远超出了我的估计。可以看出:学生渴求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我从前总是不放心,以为没有精讲细讲的内容学生很难掌握,其实过度讲解反而让学生失去了上课的热情。现在想想,我们为了优质课的“热闹”,用一些简单的问题烘托气氛,用排演好的内容表现能力,的确违背了教育的本义。
认真、用心、纯粹地教语文,让学生学会读书,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回顾自己的课堂,还有很多不足。行走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路上,我会不断思考,和更多的老师交流学习,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