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堂总结提高理论授课教学质量
张新佶+吴骋+何倩+王睿+贺佳
[摘 要]优质的课堂总结可以实现教学的“画龙点睛”,帮助帮助学生抓住知识要点、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总结的形式要结合哲学思想,启发学生思考;巧用发散思维,激发学生思考;利用思维导图,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融入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课堂总结;医学统计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17-02
课程总结是教师在即将结束某一教学内容时,通过归纳总结、提问、讨论等方式回顾概括课程的主要内容,使授课内容系统化的行为方式。作为以理论授课为主的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总结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对课程的深入理解及兴趣,其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一、课堂总结对医学统计学教学的意义
医学统计学是将统计学的原理及方法与医学实际相结合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医学生从事基础研究、临床研究、预防及卫生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课程。作为一门以理论授课为主的课程,医学统计学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概念抽象,很多基本概念例如t分布、p值等对于初学者来说都是十分生涩难懂的;二是知识点既分散又相互关联,例如方差分析与秩和检验分布在不同的章节,但是应用起来需要同时掌握这两部分的知识,以便根据数据情况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三是方法选择容易出错,在卡方检验中,不同的计数资料数据应该采用不同卡方检验方法,甚至有些计数资料不能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因此,即使教师在课堂上已经把概念讲解得十分清晰,学生的知识体系可能仍然是零碎的,甚至可能出现学生越学到后面越糊涂的现象。[1]所以,及时利用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抓住知识要点、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统计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十分重要。
二、课堂总结的设计要点
要发挥课堂总结的作用,就不能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罗列,而应该通过对课堂总结进行精心设计,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升华。对课堂总结进行设计,首先是要设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重点和难点的再次强调,及时解决学生理解上的问题。其次,要设计课堂总结的时间。课堂总结是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总结,它并不一定在整个课堂结束时才进行。再次,课堂总结要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不同层次的学生其知识背景不一样,教学需求也不一样。教师应针对不同教学对象进行不同的设计,使得课堂总结既能涵盖本次授课的重点内容,又具备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最后,要注重课堂设计的形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或不同的授课对象改变课堂设计的形式,使学生能及时吸收和消化大量、抽象的理论知识,达到对授课内容进行“画龙点睛“的目的。笔者下面对常见的课堂总结形式进行总结。
三、课堂总结的形式
(一)结合哲学思想,启发学生思考
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医学研究中很多知识都体现了哲学的思想。[2]在授课内容结束之际,将统计知识与哲学思想结合,让学生体验医学统计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不仅能向学生传授具体的理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是一种有意思的课堂总结方式。
假设检验是医学统计学最核心、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是用来判断样本与样本、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是由抽样误差引起还是本质差别造成的统计推断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问题的需要对所研究的总体作与待研究问题相反的某种无效假设,在该无效假设成立的条件下,由实测的样本计算出统计量的值,根据统计学中小概率事件不可能在一次抽样中发生的思想和预先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做出是否拒绝无效假设的判断。在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假设检验是学生公认的难点,而很多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于:既然已经从样本数据中看到了差异,为什么还需要进行复杂假设检验?利用哲学中的“现象与本质“原理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假设检验的概念。
以下面的例子为例:欲考察某种疾病对男性血红蛋白的影响,收集了20名男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值(g/L),算得均数为104.4 g/L,标准差为19.48 g/L。当地健康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40 g/L,问男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与健康成年男性是否不等?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既然104.4g/L与140 g/L是明显不同的,为什么还要做假设检验?”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本质”揭示的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人们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在本例中,欲回答的是男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与健康成年男性是否不等这样一个关于本质的问题,而所观察到的104.4g/L与140 g/L只是一种现象。因此,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就必须借助假设检验来做出判断,这样才能回答关于男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与健康成年男性是否不等这样一个关于本质的问题。
(二)巧用发散思维,激发学生思考
医学统计学的很多知识点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孤立地学习某一章节必然会导致“学用脱节”的现象发生。在一个章节学习完毕时,及时利用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将已经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关联或者区别,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完参数估计、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秩和检验等知识后,可以询问学生要证明两地高三男生的身高是否不同,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鼓励学生利用发散思维进行思考,将学生的不同回答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总结相互有联系的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对比、归纳,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利用思维导图,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传统的课程小结往往强调知识点的罗列,教师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对课程的重要概念及理论进行简单的总结。这种总结忽略了前后知识点间的关联性,从而使不可分割的知识体系变得孤立、零碎,这样不利于学生从整体及全局的视角思考问题。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通过构建系统完整的思维导图,帮助学习者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综合,进而呈现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思维顺序关系,能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完整的统计知识框架,使其避免局限于若干抽象概念的机械记忆当中。而图像的使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还可以把有关联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研究表明,在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和掌握理论知识,对教学有积极的作用。[3]下面以计量资料相关知识为例。
(四)融入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案例讨论也是课题总结中常见的方式。在授课之后,由教师根据此次授课内容,准备一些综合性的统计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修改意见。案例结课的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内容,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案例结课可以使用导课时的案例,这能使授课内容首尾呼应,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新知识,又照应了开头,使一节课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知识的应用和记忆。案例结课也可以采用错例辨析的形式,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运用新知识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让学生在辨析中消化知识难点,建立正确的统计思维。例如,在学习卡方检验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本该使用校正公式进行检验而未使用的案例,让学生自己找出案例中存在的方法误用问题,进而总结卡方检验中不同公式各自的适用条件,让学生在以后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能够准确做出判断。
四、结语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方式外,医学统计学教学的总结方式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践。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表明了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而课堂总结就是一种积极思考的方式,它使得学生由单纯地接受知识到综合地吸收知识。在总结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了系统的思维框架,更加牢固地掌握了学习过的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如果说精彩的教学如同乐曲,那么课堂总结则恰似一首乐曲的“终曲”,要做到“余音绕梁”。授课者要充分重视课堂总结的作用,对课堂总结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精心设计,做到艺术化的课堂总结。
[ 参 考 文 献 ]
[1] 金丕焕. 中国生物统计学的现状与挑战[J].中国处方药,2002(9):62.
[2] 贺幸平.论统计学的哲学意蕴[J].统计与决策,2007(13):31-33.
[3] 何倩,赵艳芳,吴骋,贺佳.思维导图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3(7):26-27.
[4] 张彦琦,王文昌,刘岭,伍亚舟,易东.医学统计学PBL教学改革初探[J].医学探索教育,2010(12):1697-1699.
[责任编辑:陈 明]
[摘 要]优质的课堂总结可以实现教学的“画龙点睛”,帮助帮助学生抓住知识要点、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总结的形式要结合哲学思想,启发学生思考;巧用发散思维,激发学生思考;利用思维导图,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融入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课堂总结;医学统计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17-02
课程总结是教师在即将结束某一教学内容时,通过归纳总结、提问、讨论等方式回顾概括课程的主要内容,使授课内容系统化的行为方式。作为以理论授课为主的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总结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对课程的深入理解及兴趣,其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一、课堂总结对医学统计学教学的意义
医学统计学是将统计学的原理及方法与医学实际相结合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医学生从事基础研究、临床研究、预防及卫生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课程。作为一门以理论授课为主的课程,医学统计学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概念抽象,很多基本概念例如t分布、p值等对于初学者来说都是十分生涩难懂的;二是知识点既分散又相互关联,例如方差分析与秩和检验分布在不同的章节,但是应用起来需要同时掌握这两部分的知识,以便根据数据情况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三是方法选择容易出错,在卡方检验中,不同的计数资料数据应该采用不同卡方检验方法,甚至有些计数资料不能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因此,即使教师在课堂上已经把概念讲解得十分清晰,学生的知识体系可能仍然是零碎的,甚至可能出现学生越学到后面越糊涂的现象。[1]所以,及时利用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抓住知识要点、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统计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十分重要。
二、课堂总结的设计要点
要发挥课堂总结的作用,就不能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罗列,而应该通过对课堂总结进行精心设计,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升华。对课堂总结进行设计,首先是要设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重点和难点的再次强调,及时解决学生理解上的问题。其次,要设计课堂总结的时间。课堂总结是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总结,它并不一定在整个课堂结束时才进行。再次,课堂总结要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不同层次的学生其知识背景不一样,教学需求也不一样。教师应针对不同教学对象进行不同的设计,使得课堂总结既能涵盖本次授课的重点内容,又具备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最后,要注重课堂设计的形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或不同的授课对象改变课堂设计的形式,使学生能及时吸收和消化大量、抽象的理论知识,达到对授课内容进行“画龙点睛“的目的。笔者下面对常见的课堂总结形式进行总结。
三、课堂总结的形式
(一)结合哲学思想,启发学生思考
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医学研究中很多知识都体现了哲学的思想。[2]在授课内容结束之际,将统计知识与哲学思想结合,让学生体验医学统计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不仅能向学生传授具体的理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是一种有意思的课堂总结方式。
假设检验是医学统计学最核心、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是用来判断样本与样本、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是由抽样误差引起还是本质差别造成的统计推断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问题的需要对所研究的总体作与待研究问题相反的某种无效假设,在该无效假设成立的条件下,由实测的样本计算出统计量的值,根据统计学中小概率事件不可能在一次抽样中发生的思想和预先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做出是否拒绝无效假设的判断。在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假设检验是学生公认的难点,而很多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于:既然已经从样本数据中看到了差异,为什么还需要进行复杂假设检验?利用哲学中的“现象与本质“原理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假设检验的概念。
以下面的例子为例:欲考察某种疾病对男性血红蛋白的影响,收集了20名男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值(g/L),算得均数为104.4 g/L,标准差为19.48 g/L。当地健康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40 g/L,问男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与健康成年男性是否不等?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既然104.4g/L与140 g/L是明显不同的,为什么还要做假设检验?”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本质”揭示的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人们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在本例中,欲回答的是男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与健康成年男性是否不等这样一个关于本质的问题,而所观察到的104.4g/L与140 g/L只是一种现象。因此,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就必须借助假设检验来做出判断,这样才能回答关于男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与健康成年男性是否不等这样一个关于本质的问题。
(二)巧用发散思维,激发学生思考
医学统计学的很多知识点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孤立地学习某一章节必然会导致“学用脱节”的现象发生。在一个章节学习完毕时,及时利用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将已经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关联或者区别,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完参数估计、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秩和检验等知识后,可以询问学生要证明两地高三男生的身高是否不同,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鼓励学生利用发散思维进行思考,将学生的不同回答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总结相互有联系的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对比、归纳,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利用思维导图,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传统的课程小结往往强调知识点的罗列,教师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对课程的重要概念及理论进行简单的总结。这种总结忽略了前后知识点间的关联性,从而使不可分割的知识体系变得孤立、零碎,这样不利于学生从整体及全局的视角思考问题。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通过构建系统完整的思维导图,帮助学习者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综合,进而呈现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思维顺序关系,能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完整的统计知识框架,使其避免局限于若干抽象概念的机械记忆当中。而图像的使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还可以把有关联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研究表明,在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和掌握理论知识,对教学有积极的作用。[3]下面以计量资料相关知识为例。
(四)融入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案例讨论也是课题总结中常见的方式。在授课之后,由教师根据此次授课内容,准备一些综合性的统计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修改意见。案例结课的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内容,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案例结课可以使用导课时的案例,这能使授课内容首尾呼应,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新知识,又照应了开头,使一节课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知识的应用和记忆。案例结课也可以采用错例辨析的形式,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运用新知识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让学生在辨析中消化知识难点,建立正确的统计思维。例如,在学习卡方检验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本该使用校正公式进行检验而未使用的案例,让学生自己找出案例中存在的方法误用问题,进而总结卡方检验中不同公式各自的适用条件,让学生在以后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能够准确做出判断。
四、结语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方式外,医学统计学教学的总结方式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践。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表明了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而课堂总结就是一种积极思考的方式,它使得学生由单纯地接受知识到综合地吸收知识。在总结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了系统的思维框架,更加牢固地掌握了学习过的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如果说精彩的教学如同乐曲,那么课堂总结则恰似一首乐曲的“终曲”,要做到“余音绕梁”。授课者要充分重视课堂总结的作用,对课堂总结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精心设计,做到艺术化的课堂总结。
[ 参 考 文 献 ]
[1] 金丕焕. 中国生物统计学的现状与挑战[J].中国处方药,2002(9):62.
[2] 贺幸平.论统计学的哲学意蕴[J].统计与决策,2007(13):31-33.
[3] 何倩,赵艳芳,吴骋,贺佳.思维导图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3(7):26-27.
[4] 张彦琦,王文昌,刘岭,伍亚舟,易东.医学统计学PBL教学改革初探[J].医学探索教育,2010(12):1697-1699.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