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行走课程”的策略探析
徐勇
摘 要:“行走课程”作为一门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品味自然、体悟社会的必修实践性活动课程,学生在行走中研有所悟、学有所思、旅有所闻、行有所得。
关键词:“行走课程”; 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3-056-001
古代许多读书人都特别喜欢“行走”,古时的“行走”称为游学,非常注重知识的获得和人格的养成。当前行走课程活动还存在着一些隐患,主要是由于参与学生人数多,意外事故可能无法掌控,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学校就要面临来自家长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的多方压力和责难。其次,要达到行走效果的理想化,导师必须在活动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特别是不能忽视学生在行走中的心理状态和感受,在行走中把学生当作牵线的木偶,學生兴趣下降,活动成为无效之举。
一、学以致用,指向社会参与
“行走课程”不仅是一种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的有效方式,更是通过行走课程把德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书本知识拓展到户外实践,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融合,提升德育的效果。我校的行走课程践行“知行合一”的行动准则,将学生个体的成长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接近社会、了解社会,扩展自身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奋发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交往与实践创新能力。[3]鉴于行走课程实施过程的复杂性,我校把开放、接纳的姿态呈现给学生,由于行走课程常常采用“旅行社+”模式,我们对旅行社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协助建立专门服务于行走课程的部门和专职的行走课程导游队伍,开发系列行走文化旅游产品,并且逐步加以完善,现在相关的旅行社已初步具有根据学校的课程需要定制行走旅游线路的能力;从博物馆对接行走课程方面,我们要求地方博物馆在行走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功效,在提高接待总量、制作针对性方案、提高学生对博物馆教学的认同感等三方面升级改造,从而实现博物馆行走的最大效果;在行走基地建设的挑选方面,我校也基于地域文化资源,选择在接待人员众多且比较常态的单位进行行走活动,如综合实践学校、本地著名风景区、农村科普示范园、其它一些公益场所。
二、以人为本,强调行走主题
首先,行走课程是一个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建构的过程,学生在行走中素质的锻炼与提高,比纯粹的旅行体验更有价值与意义,这就是能力、潜力、独立、成长。[5]我校始终把学生作为行走课程的主体,提升行走课程的价值。在活动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引导学生多视角、多侧面、多维度思考,把个人爱好、社会热点、地域特色等结合起来,学习获取信息后进行反复筛选,尝试设计撰写行走活动计划,采用民主商议确立主题。通过这个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的领导力、自我研究能力、自我规划能力、全局统筹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为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和素质方面奠定了基础。其次,我校针对少有集体生活经验的中小学生,专门建立了行走导师队伍,鼓励参加各级行走导师培训。经过培训的行走导师非常重视学生在行走中的心理状态和感受,行走之前让学生做好集体生活的心理准备、行走途中引导其互帮互助解决问题、遇到心理困惑及时疏导,这些举措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且对行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了助力。
三、寓教于行,立足乡土乡情
开展“寻美丽太湖”系列活动:①访幸福山村,看小康果农。看山村环境,访果农在衣食住行上的幸福生活,探果农幸福之源,开展“谁不说俺家乡好”篝火晚会。②访生态山村,看宜居生活。参观旺山水土保持展示馆、吴中水厂,走太湖湿地公园,放养花白鲢,开展“太湖美”联欢晚会。③访民风民俗,看人文吴地。参观苏州市民俗博物馆、胥王庙,赏太湖,采芦苇荡叶,听民俗专家有关立夏、端午等节日习俗的专题讲座,跟着奶奶包粽子,开展“民俗风”灯光晚会。④探生态旅游,享农家之乐。听“农家乐”专题讲座,学习农耕课程,体验采茶之乐,走访农家乐旅游项目,吃农家饭,炒茶、品茶、斗蛋……开展“欢乐农家行”主题晚会。通过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集体生活,培养实践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感受美丽太湖,幸福吴中,激发爱自然、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同时使他们在调查、了解的过程中,见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成果,感受当代农民开拓创新、勤劳致富的美好品质。
四、多维统一,深化行走目标达成
我校把行走课程作为综合性活动课程内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对学生而言,参与行走课程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让他们体验与同龄伙伴集体出游的乐趣。对家长而言,行走课程对孩子具有更强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对学校而言,“行走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丰富教育的内涵,具有校内学习无法替代的功能。其次,构建了良好的课程机制,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在带领学生外出前,我们都有比较完善的活动方案,每项具体工作也能够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人。
从古代的游学,到今天日新月异的行走课程,行走课程已成为学生个人成长的必需路径。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在教育与行走亲密拥抱的时代,教师要跟得上去,保持一份冷静,牢记教育的本质和自己的使命,使行走课程历程变得越发丰润,越发悠长,更富有生命和生活的气息。
参考文献:
[1]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164、390
[2]《生活教育》,《陶行知全集》第2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633、63
[3]http://news.163.com/16/1219/15/C8LJ2S8V00014SHF.html
[4]朱洪秋.“三阶段四环节”“行走课程”课程模型中国德育,2017,12,16-20
[5]行走课程难在哪里?治教/查查362http://www.cc362.com/content/RPXbkknJao.html
[6]专业研修与课例研究的思考与建议,浙江大学省师干训中心,刘力-豆丁网http://www.docin.com/p-946809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