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融生活,“法”在身边

    叶仕林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应将学生的实际和认知需求作为教学切入点,以生活事例或问题来进行理论教授,创造趣味性和实效性兼备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情感和品质体悟,进而促使教学质量得以良好提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探索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将生活化因子渗入于教学中来,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意义重大。教师应将学生实际和情感需求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创设富有趣味性和多向性特点的生活课堂,促使教学质量得到良好提高的同时,为学生健康和全面成长打下可靠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中“道”融生活“法”在身边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一)全面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需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阶段贯彻落实国家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国家观念的重要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过去理论化的教育模式,将生活化的案例、知识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二)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构建,是落实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有效手段,实现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国家观念、规则意识以及塑造学生价值观的教學目标。

    二、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应用

    (一)布置实践作业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理论和抽象知识较多,小学生只有将其实践于生活中才能巩固所学理论新知,并且加深他们的道德或法制体验。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应布置和设计一些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让学生能够以行动加深认知,促使他们的法治素养得到充分有效的培养。将枯燥的纸质作业转换成生动和贴切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热情和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来,进而为其学习质量的良好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基。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体验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丰富的内涵,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生活中的小事对学生展开道德与法治教育。例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帮助家长做家务,能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对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也有很大帮助。若能通过劳动体会到家长的辛苦,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就能得到极大提高。

    (三)扮演角色感受生活

    以规则意识为例,因为小学生本身对于规格的认知并不成熟,但是因为自身的可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提高对学生可塑性的重视度,并在教学中提高重视,围绕学生目前所掌握的生活经验,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强化学生实际生活与环境等多方面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通过生活化的时事动态案例、生活情境模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宁慧鸿.小学低年级规则教育的内容及实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